- 看懂中國產能過剩
- 徐滇慶 劉穎
- 3499字
- 2019-08-16 17:32:18
人均鋼材消費量的拐點
用數據判斷倒U形曲線的拐點
在討論鋼材產能是否過剩的時候,不妨以一些重要的指標作為參照,通過橫向比較世界各國來判斷人均鋼材消費量是否接近或者達到了拐點。
(1)人均鋼材產量和鋼材總產量的增長態勢;
(2)城鎮化速度;
(3)人均GDP;
(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
(5)新建住房套數。
從鋼材產量的增長態勢判斷人均鋼材消費量拐點
在大部分情形下,宏觀經濟數據的變化有其內在的規律。可以根據人均鋼材產量的歷史數據,通過回歸分析來判斷人均鋼材產量的變化趨勢。
如上所述,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工業國家的鋼材產量和人均鋼材產量莫不呈現典型的倒U形曲線。在20世紀60—80年代紛紛達到峰值,隨后逐年下降,趨向一個長期穩定值。
從中國鋼材總產量和人均鋼材產量的時間序列數據來看,2000年以后,中國鋼材總產量和人均鋼材產量都在急劇上升,呈現加速遞增的凹曲線(見圖2-5、圖2-6)。顯然,這是經濟起飛初期階段的特征。不論怎么看,中國鋼材總產量和人均鋼材消費量曲線和前述西方工業國家的曲線截然不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曾毅教授和他的科研組對中國人口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很好的預測。如果維持“一孩”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總人口將在2038年達到峰值14.8億,然后平穩下降。在2038年之前,中國總人口還在不斷增加。如果中國的人均鋼材消費量和總人口還在繼續增長,對鋼材的需求肯定就會持續上升。除非遭遇內戰、金融危機等意料之外的巨大沖擊,否則按照過去30年鋼材產量和人均鋼材消費量的變化趨勢,還看不出中國鋼材和人均鋼材消費量接近峰值的態勢。

圖2-5 中國人均鋼材消費量與人均GDP

圖2-6 中國鋼材總產量
從城鎮化速度判斷人均鋼材消費量拐點
數據表明,城鎮化的絕對水平和人均鋼材消費量之間的關系不大,影響人均鋼材消費量的決定性因素是城鎮化的增長速度。
并不是城鎮化率越高,人均鋼材產量就越高。例如,英國的城鎮化率長期保持在80%左右,可是其人均鋼材消費量從1998年的235千克下降到2012年的54千克。日本的城鎮化率從1998年的78.4%上升為2012年的91.9%,可是人均鋼材消費量從572千克下降為532千克。美國的城鎮化率緩慢上升,從1998年的78.4%上升到2012年的81.1%,可是人均鋼材消費量卻從483千克下降為289千克。
人均鋼材消費量和城鎮化率的增速密切相關。城鎮化率的增速高意味著大批農民進城,必須蓋許多住宅。鋼材需求的60%左右和建筑業有關,建筑業的繁榮必然推動鋼材的需求。
例如,1998—2000年,中國每年的城鎮化率都增長1%;2001—2012年,每年城鎮化率平均增長1.3%。與此同時,人均鋼材消費量以兩位數增長。
2002—2005年,日本城鎮化率每年平均上升1.5%,在2003年,日本人均鋼材消費量增長了7.4%。2007年以后,日本的城鎮化率增速降到0.7%,人均鋼材消費量也相應地出現顯著的負增長,從2003年的627千克下降為2012年的532千克。
美國的城鎮化率相對穩定,每年增長0.1%左右,人均鋼材消費量從2004年的423千克逐年下降為2012年的289千克。
縱觀世界各國人均鋼材消費量和城鎮化率之間的關系,大致上可以看出這樣的規律:出現鋼材倒U形曲線峰值的條件一是城鎮化速度每年增長低于0.2%,二是城鎮化率的絕對值超過70%(見表2-11)。
表2-11 各國城鎮化率和人均鋼材消費量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從城鎮化的角度考察中國鋼材產能,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中國城鎮化率在2014年僅僅達到54.4%,在世界各國中處于中等水平。33一般來講,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要達到70%左右才會趨于穩定,因此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如果城鎮化速度每年超過0.25%,則人均鋼材產量上升。中國每年城鎮化速度超過1%,大大超過了這個標準。只要這個趨勢得以繼續,人均鋼材產量必將隨之上升。由于中國人口還在繼續增長,因此對鋼材的需求將繼續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上。
城鎮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趨勢,這一點早就成為朝野共識。每年從農村移居城鎮的人口超過2000萬。只要城鎮化速度降不下來,對鋼材(特別是建筑用鋼材)的需求就會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有的人的眼光僅僅盯住商品房,以為在某些城市中商品房積壓,便錯以為老百姓不再需要住房。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大量中低收入的家庭迫切地希望改善住房條件,大量進城的農民工還沒有合格的住房。由于大城市中房價太高,他們買不起商品房,但并不是說他們就沒有住房需求。無論商品房是否暢銷,只要給低收入家庭多蓋一些廉租房,當前的鋼材產能就很可能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只有保持較高的鋼材產能,才能適應市場對鋼材不斷增長的需求。從城鎮化的觀點來看,說中國鋼材產能過剩,恐怕還為時過早。
從人均GDP判斷人均鋼材消費量拐點
縱觀世界各國的歷史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的規律:在一個國家由窮變富的過程中,隨著人均GDP的增長,人均鋼材消費量也不斷增長。當人均GDP達到一定高度之后,人均鋼材消費量從峰值逐步下降,最終穩定在一個水平上。人均鋼材消費量和人均GDP存在倒U形的內在聯系。
由于各國出現人均鋼材消費量的拐點時間不同,有必要將各國達到人均鋼材產量峰值年份的人均GDP折算到2010年(見表2-12)。
表2-12 各國人均鋼材產量和人均GDP




各主要國家人均鋼材產量和人均GDP的關系如圖2-7至圖2-22所示;人均鋼材消費量峰值年份及該年人均GDP如表2-13所示。

圖2-7 美國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8 加拿大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9 比利時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0 法國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1 德國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2 意大利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3 俄羅斯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4 西班牙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5 英國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6 日本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7 韓國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8 印度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19 墨西哥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20 巴西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21 南非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圖2-22 中國人均GDP和人均鋼材產量
表2-13 各國人均鋼材消費量峰值時間和該年人均GDP


綜上所述,人均GDP必須超過15000美元,人均鋼材消費量才有可能出現拐點。2013年,中國人均GDP(按照PPP計算)才達到11805美元,從人均GDP的角度來判斷,說中國人均鋼材消費量很快就要出現峰值缺乏數據支持。
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判斷人均鋼材消費量拐點
眾所周知,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是使用鋼材的兩個最主要的部門,基建投資使用的鋼材占總量的一半以上。固定資產(住房、高速公路、機場、橋梁、廠房等)投資總額和鋼材產量明顯正相關。2001—2011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以兩位數增長,全國鋼材產量也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見表2-14)。如果今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仍保持較高的增速,鋼材需求就一定會隨之增長。只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到一定水平,鋼材產量才可能接近倒U形曲線的拐點。
表2-14 中國鋼材產量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關系


從2000年至今,那些高喊鋼材產能過剩的人同時又在大力推進固定資產投資。難道他們就沒有發現這兩者自相矛盾嗎?聲稱中國鋼材過剩的人是否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將逐步下降?如果在政府的“十三五”規劃中,固定資產投資依然保持相當高的增速,那么對鋼材的需求就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頂峰。很清楚,只要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在高水平上,就切切不要妄言鋼材產能過剩。
從新建住房套數判斷人均鋼材消費量拐點
在由窮變富的過程中,必然大量新建住房,建筑業對鋼材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只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穩定值之后,人均鋼材消費量才有可能接近拐點。人均住房面積取決于各國的資源稟賦和居民生活習慣。在多數城鎮中,人均住房面積長期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而新舊更替是新建住房的主要部分。
按照新建住宅套數可以將世界各國分為三組(見表2-15):第一組,美國、英國、西班牙、日本等,每月新建住房套數逐年下降;第二組,德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等,每月新建住房套數基本維持不變;第三組,俄羅斯、韓國、中國等,每月新建住房套數在不斷增加。與之相對應,美國、英國、西班牙、日本的人均鋼材消費量在不斷下降,德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的人均鋼材消費量基本穩定,而俄羅斯、韓國、中國的人均鋼材消費量則不斷攀高。毫無疑問,只要新建住房的數量居高不下,就談不上鋼材產能過剩。
表2-15 各國月平均新建住宅套數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新建住宅當中的絕大部分是商品房。在過去10年中,新建的照顧低收入群體的廉租房數量微乎其微。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低收入群體住房難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這是嚴重的政策失誤。如果今后能夠為低收入家庭多修建一些廉租房,新建住宅的數量就會大幅度提高。在滿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要求之前,談鋼材產能過剩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不著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