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好環境,盡量不留情緒地雷
幼兒園大班的馬老師發現琛琛有個很奇怪的習慣:每次老師布置學習任務后,比如畫一幅畫或者唱一首兒歌等,琛琛總是非常緊張,緊張得甚至連筆都拿不好,說話也變得結結巴巴。別的小朋友都開始畫畫了,琛琛卻發起了呆,愣愣地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做。過了一會兒,他開始哭泣,聲音越來越大,然后開始亂摔東西,不僅自己無法好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影響其他的小朋友畫畫。
是什么讓6歲的琛琛如此焦躁呢?馬老師通過長時間的接觸終于明白了原因,原來琛琛的壓力來自父母:他們都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琛琛遺傳了他們的優秀基因,從小就聰明過人。一歲半還不到,別的孩子才剛剛學說話,琛琛就會念兒歌、背唐詩了。上幼兒園之前,琛琛的畫就已經獲得過全國幼兒繪畫的大獎。琛琛的父母引以為傲,同時對琛琛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無論是朋友小聚,還是參加大型競賽,琛琛的父母都要求琛琛必須做到最好。如果得不到第一,回家后就要被叱責、批評。琛琛為了聽到父母的贊揚,每次都很努力地表現。可事實并不盡如人意,就算琛琛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每次都得第一。于是,琛琛的焦慮也日趨嚴重,發展到后來,別說參加競賽,就連老師布置的任務都無法好好完成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次類似的事件發生,或者某一個相似的情境出現,我們的情緒都會發生相似的變化,或者憤怒,或者沮喪,或者悲哀,等等。而這種固定的情緒反應模式,我們稱之為“情緒地雷”。上文中琛琛表現出的焦慮就是一種明顯的情緒地雷。

那么孩子的情緒地雷是如何產生的呢?答案是環境影響。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認知過程受環境的影響很深,因為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識記力都是在潛意識的推動下完成的。如果將孩子的大腦比作一部留聲機,那么周圍的環境就是唱片上刻錄的內容,并且是在不知不覺中留下的。嚴苛的家庭環境、苛刻的父母要求讓年幼的琛琛無法喘息,久而久之,一旦遇到問題他的情緒地雷就會被觸發——極端緊張、不知所措、焦慮狂躁。
既然被稱為“情緒地雷”,可想而知一定是不好的情緒。那么在孩子很好地實現情緒上的自我調控之前,家長所能做的無非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在寬松、平和的環境中成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與過高的期望,更要遠離暴力和傷害。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和氛圍,會被孩子敏銳地“刻盤”,從而轉化為潛意識的情緒。如果這種情緒是消極的,它就會像一顆地雷一樣,長期潛伏在孩子的潛意識中,日后遇到同樣的事件或者相似的情景就會發作。久而久之形成慣性,再想消除就比較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