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一壺龍井茶,一顆茶匠心
- 碧海心約之古越靈劍
- 沐瑾如
- 1119字
- 2019-07-15 23:47:08
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也知顧渚無雙品,須試吳山第一泉。竹里細烹清睡思,風前小啜悟詩禪,相酬擬作長歌贈,淺薄何能繼玉川。
龍井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一芽一葉。愛茶的人都知道西湖龍井是我國第一名茶,盛產于西湖區龍塢茶鎮。“色綠、香郁、味醇、形美”有“黃金芽”、“無雙品”的美稱。在歷史上,是朝廷貢品,現在仍是國家饋贈貴賓的禮品。
清明前后喝上一杯好茶成了所有愛茶人的執著。龍塢茶村位于HZ市西湖區轉塘鎮上城埭村,距HZ市中心 15 公里,與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相鄰,西面主要是大斗山、小斗山森林野生區,大斗山和小斗山,此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內有2000余畝的山林,其中毛竹林500余畝,呈現出一幅山清水秀、鳥翔人和、清新自然的秀麗風光,是日益繁忙的都市人群郊游、踏青、遠足的理想選擇。此山上有光明寺水庫,位于上城埭村的生態茶園中,蓄水量達 11 萬立方米,庫水碧綠清澈,周圍山巒起伏,是游客踏青、露營、燒烤、垂釣的理想場所。“光明禪寺”遺址位于上城埭村,歷史記載在定山北,西溪南,黃山深處,唐高宗顯慶元年因該寺善導和尚念佛一聲,即有一光從口中出,唐高宗甚奇,乃敕賜光明禪寺匾。歷史上的《四庫全書》、《西溪梵隱志》、《錢塘縣志》、《萬歷錢塘縣志》、《杭縣志稿》均對光明寺有所記載,而今光明寺雖已難尋蹤跡,淀的濃厚文化底蘊依然存在。
龍塢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大片的茶園,茶園連綿起伏,青翠連天,呈現出一幅清新自然的茶村風光,是HZ市政府認定的西湖龍井茶保護基地,同時也是西湖區龍塢鎮白龍潭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井好喝,全憑一個鮮字鮮從何處來呢?龍塢茶鎮好山好水出好茶。高山連連,溪水潺潺,山林茂盛,土壤適,宜冬暖夏涼,這才造就西湖龍井的鮮爽韻味,想是沒人能舍棄這般留戀。
西湖龍井受歡迎的原因,不僅在于乾隆皇帝的力捧,更是世代茶農業精于勤的堅持。在龍塢茶鎮許許多多茶農中,有一位從十六歲開始做茶的人,黃叔。近五十年的做茶經歷,將一個青蔥少年磨礪成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他說他沒有想太多一做就是一輩子罷了。
摘茶是做好茶的第一步。春暖花開的時節,一分一秒都不能錯過。采茶人將手懸空,像雞啄米似的進行提采,前三日太早,正三日剛好,后三日邊草,一芽一葉、一旗一槍疏忽不得。
炒茶是做好茶的關鍵,機炒固然高效,但那慢慢捋來的茶香,似乎隨著機械化消散了大半。堅持這門手藝的師傅越來越少,學習這門手藝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茶農們擔心著哪一天這門手藝行將消散,還好還有黃叔這樣的龍塢茶人。
難,難在心好,也好在心心態好,就能做好喝自己親手炒出來的新茶,已經成了龍塢茶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湖龍井之所以好喝,正是因為里面融入的工匠精神,把最美好的東西帶給人們,是一種神奇而動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