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7章 章:金秋十月輕水恬,楊堤景行山仰止

《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

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

藍紗衣譽洐出了三臺山一帶后,這幾天來到了楊公堤一帶。昔年,自己曾和祖師爺來過這里,祖師爺曾說楊公堤是與白堤、蘇堤齊名的“西湖三堤”之一。眼前的這條西湖楊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橋,自北向南名為:環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與西面的蘇堤六橋前后呼應,合稱為“西湖十二橋”。正可謂“十二橋頭日半曛,酒壚花岸共氤氳。”

小船水中行,自碼頭乘船經蘇堤跨虹橋,穿行曲院水道到環璧橋,經過港灣水面到趙公堤的毓秀橋,經茅家埠水面穿經隱秀橋,繞行丁家山劉莊進入景行橋,蕩漾于烏龜潭和浴鵠灣,這一路上穿行于各種橋洞,彎彎曲曲的大小水道,湖岸邊蘆葦擺蕩,湖面上水鳥掠過,亭臺樓閣頻頻映入眼簾,召喚著藍紗衣譽洐心頭那份返璞歸真的喜悅。

楊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橋,遙對南高峰、三臺山,南宋以后到明代,附近有三賢祠,藍紗衣譽洐在此下了船,曾聽祖師爺說過歷史上這里德賢匯集,所以橋名題作“景行”。那時的年幼的自己還問過祖師爺,景行是什么意思。祖師爺雖然去世多年,但當年的景象還是赫然在目。

--“祖師爺,景行什么意思呢?”

--“景行原意指大路,但這里值得是崇高光明的德行。小譽洐,你以后長大了也要做崇高光明德行的人……”

--“好,那是不是做了那樣的人,就會擁有一座橋?”

--“哈哈哈……”

楊公堤喚做“楊公景行”,可謂形神兼備,表達了錢塘百姓對前人德行的景仰之情,這里真可謂是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更有著熏熏的德風拂揉著人的面頰。

藍紗衣記得楊公堤是為了紀念昔人楊孟瑛而命名。“楊公”其實指得就是楊孟瑛。明弘治十六年,他曾出任杭州知州。元滅南宋后,人們把南宋的覆滅歸罪于西湖,從此官府對西湖不但廢而不治,且任豪門占湖為田。此風一直到明朝中期,當時西湖已處于泯滅的危境。1503年,楊夢瑛出任杭州郡守。他不顧一切,力排眾議,經朝廷批準后,開始疏浚西湖。

“性知執法,心在利民”,楊孟瑛寫下了當年的《開湖告諭》。耗時152天,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補益蘇堤,大部分的淤泥筑起一條與蘇堤相對,北起仁壽山、馬嶺山腳,南至赤山埠、錢糧司嶺東麓,連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長堤,同時在堤上建了六橋,這堤就是現在自己所站之堤,后人為紀念楊孟瑛,稱此堤為“楊公堤”,堤上六橋為“里六橋”。從此,西湖始復唐宋之舊,且方便了南北交通。

走過景行橋,藍紗衣看著對面的環碧湖舍,每一個偉大的舉動最初都是不易的,楊公大德天下山海仰止,他浚湖筑堤,借鑒繼承了自唐李泌、白居易以來杭州地方官注重西湖保護的優良傳統,做了一件有利于民生的大事,可是楊公浚湖筑堤卻觸犯了一批占湖豪強的利益,楊孟瑛因此遭到地方惡勢力的強烈忌恨,被某御史彈劾,經明廷吏部復議,決定對楊孟瑛予以降職,但又命其“量用民力,以終全功。”然而,他最終還是因此次力排眾議,銳意恢復西湖湖面而遭到打擊,被降職調任為順天府丞,離開了杭州。楊公雖然最后離開了杭州,但是他的明智之舉卻被后人牢牢記住。田汝成昔言:“蓋自白樂天之后,二百歲而得子瞻。子瞻之后,四百歲而得溫甫。”錢塘老百姓后來將他的塑像安放于孤山的四賢祠,新建一祠,與李泌、白居易、林逋、蘇軾一起供后人祭祀憑吊,四賢祠因此改稱“五賢祠”。

做人應當如楊公,后世不忘前世功,前世遺風后世承,大德天下山仰止,楊堤通坦可景行。藍紗衣譽洐握劍而想。

人活一世,至高境界應是——以陽光般的心態熾熱而深情,以大樹般的姿態挺拔而巍然,以小草般的精神頑強而春風吹又生,以清泉般的心靈澄澈而潔凈無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炉霍县| 定安县| 仲巴县| 连江县| 衡阳市| 石屏县| 固阳县| 外汇| 宁武县| 大姚县| 建宁县| 汝南县| 巫溪县| 石楼县| 兰州市| 莱芜市| 辽阳县| 金昌市| 大石桥市| 阿巴嘎旗| 沽源县| 天峨县| 涟水县| 龙泉市| 通城县| 定兴县| 尼勒克县| 瑞昌市| 丰顺县| 商河县| 奉贤区| 永川市| 湘乡市| 肃北| 丘北县| 农安县| 龙山县| 宽甸| 两当县|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