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拼版

由施工單已知,印前設計已基本完成出片工作,根據封面、封底的彩色打樣稿,制作灰紙板書殼的封面、封底、脊位共三塊在面紙上的定位圖,檢查設計尺寸是否夠位,如果不夠位,在允許的情況下,還可通過印刷進行局部彌補。整個版面符合要求后即在彩色打樣稿的基礎上繪制定位的模切版圖,因為灰紙板在面紙的反面(內面)是白底。如果不標示折痕位,裱糊書殼時無法統一成面紙的畫面在同一方位。見圖2-21、圖2-22。封面面紙完成模切后即實行裱糊粘貼工作,其裱糊工作流程見圖2-23。

圖2-21 封面反面與書殼的定位圖

圖2-22 封面、封底展開拼版圖

圖2-23 封面與書殼裱糊流程圖

內頁折手共6個印張的折手頁,多出一個4P自翻版印刷,為鎖線裝訂方便,放在最后一手的套頁內鎖線,可減少單張鎖線的難度。內頁的折手在拼版時注意天頭與地腳的對位,一般有書眉的內頁以天頭定位,沒有特殊的標志位則一般以地腳與頁碼的定位為標準。每一個印張正反版面的叼口方位必須一致,折手頁的闖齊位必須統一。

內頁單色印刷,可單P出膠片進行手工拼版,如果是多色印刷,最好能拼大版出膠片,當然一般而言,拼大版出膠片成本略高,而單P出膠片成本則較低,但拼版的工作量自然加大,如果有跨頁圖,則更加增大了拼版難度。特別是一幅畫面是左右兩面展開頁而印刷卻在一套版的正反兩面印刷,還會出現墨色深淺不一的問題,則更加影響美觀。見圖2-24。

圖2-24 書籍的跨頁圖

正常書籍垂直折頁的原則是:①右手折頁;②順時針旋轉。如圖2-25所示。

圖2-25 垂直折頁基本方法

折手頁標準頁碼內容:按折手頁的頁碼方位繪制拼版紙。

書芯的印后工作流程如圖2-26所示。

圖2-26 書芯印后工作流程圖

精裝書的環襯:

只有精裝書才使用環襯,環襯是用于連接書封殼與書芯的襯紙,是書芯的組成部分,環襯分為書前環襯和書后環襯。環襯紙的選用十分重要,關系到成書的結實度,一般采用100~120g/m2膠版紙較為理想。

精裝書的堵頭布:

為了防止書芯黏合后分離、散頁,精裝書要在書本的書芯脊位天頭與地腳處兩頭粘貼織布類材料,以加固書芯并起到裝飾的作用,對于書脊的主要部位用紗布背條黏合,同樣起到加固書籍,以防書籍隨著時間的延長出現的松散現象的作用。雙重保險的作用是使書本結實度更高,同時增加了書本外形的美觀性。

精裝書的壓平:

精裝書的生產對書芯質量要求特別嚴格,因而有一個壓平的工藝,通過機械的壓力將書芯壓實成型,是一道整形工序。通過施加平面壓力,排除書芯內頁之間留存的空氣,防止書帖折縫處翹起反彈變形,是一道重要的精裝書生產工藝。

精裝書的扒圓:

精裝書的脊位有方背與圓背之分,方背一般較為簡單,而圓背就多了一道脊位扒圓的工藝。扒圓是一道精裝書的裝幀造型工藝。在上書殼前,先將書芯背部處理成圓弧形狀,因為在生產中,每一個書帖在經過折疊后,訂口邊都會略厚于書幀的其他部位,通過扒圓后書背呈圓弧狀,使書帖的厚部稍錯開,就不會重疊在同一直線上,脊背扒圓工藝不僅僅是裝幀造型的需要,也是一項確保精裝書能平整裝幀的技術工藝。見圖2-27。

圖2-27 書脊的外形示意圖

精裝書的起脊:

精裝書生產還有一個起脊的工藝(見圖2-28),這一道工藝在精裝書上書殼前加工,加工時一定要將書芯用特制的夾板夾緊不松動,通過機械模具的壓力,在接近書脊正反兩面與環襯相交的邊緣上壓出一道凸痕,形成書脊凹下處向上時能使書封微微向外鼓起的效果。有了這樣的起脊,書本就不會出現書背與書殼連接時的塌陷現象,起脊后通過書槽和壓槽的相互配合,書殼和書芯之間的活動結構更加靈便。

圖2-28 精裝書的起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呼伦贝尔市| 海丰县| 巴青县| 大姚县| 嫩江县| 东安县| 大埔县| 赤城县| 乌海市| 长春市| 秦皇岛市| 河津市| 邢台县| 报价| 阜康市| 滦南县| 灵石县| 侯马市| 洛浦县| 资阳市| 桑植县| 广河县| 易门县| 中江县| 宣化县| 确山县| 获嘉县| 道真| 东港市| 抚顺市| 舟曲县| 新巴尔虎左旗| 奎屯市| 仁怀市| 海林市| 大埔区| 治县。| 台东市| 萍乡市|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