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迷上車:從橙色中央線出發
- (日)新井一二三
- 6840字
- 2019-06-10 18:08:20
第三站:身在異國之境
〇體驗異國風情:東正教教堂、日本拉丁區、古典樂器街、山之上飯店。
〇吃吃喝喝:綠街上的LUNCHEON老字號啤酒屋。
〇悠閑散步去:御茶之水橋、圣橋。
變化的開始
中央線在神田和御茶之水之間的一段,頗有城市過山車的感覺:既有海拔變化又有方向轉變。
神田是中央線車站當中下町平民氣息最濃厚的地方。位于臺地上(山手)的御茶之水恰巧相反:從江戶時代到現在一貫是整座城的學問中心。從下町到山手,火車也要爬山的。
中央線軌道在東京站和中野站之間,畫著橫倒九十度的S字,而御茶之水站正位于頂點。火車一離開神田,鐵路就慢慢開始畫曲線。列車在爬山的同時轉彎兒。車窗外的景色變化,果然特別可觀。

御茶之水地名由來的紀念碑。
在拐著彎兒往西的路上,我們先向至此平行走的其他路線揮手告別:東北新干線、山手線等列車,都往正北開走。同時,檸檬色車身的總武線慢車,從東邊千葉縣方向開過來,開始跟中央線快速并行而走(直到西郊三鷹)。
突然間,兩邊窗外全是涂成灰色的商業大樓了。這兒就是聞名于世的秋葉原電器一條街。
軌道要急轉彎了,列車帶乘客爬上山手臺地。由高架鐵道看,在遙遠的下邊,神田川的水慢慢向東京灣流去。從前方右邊的隧道開出來的是銀色車身紅色帶子的地鐵丸之內線。
景色不停地迅速變化。忽而,四周是綠油油的溪谷了。
列車已經到達御茶之水車站。
東京最美麗的一座橋
御茶之水的地名,取自附近曾經有的泉水,滾滾涌出的味道特佳,因用來為德川家康將軍泡茶而得到好評。如今在車站西出口對面派出所邊有紀念碑。
從繁華的神田鬧區,才坐幾分鐘的車,就到達御茶之水美麗溪谷,感覺猶如奇跡一般。實際上,神田川是十七世紀初(日本江戶時代早期),為了防止海邊洼地洪水而開鑿的運河;這里的景色完全屬于人工的。
跟著德川家康從駿河國(現靜岡縣)來江戶的家臣們,土木工程結束后,在神田川南邊住下來了,因而這地區至今叫作駿河臺。
直到十九世紀末,神田川南北邊仍沒有橋梁相連接,是山谷挖得太深之故。今天,御茶之水火車站蓋在遠眺神田川的山崖上,兩個出口均位于橋邊:東邊有圣橋(Hijiribashi),西邊則有御茶之水橋(Ochanomizu-bashi)。從神田過來,先看到的是圣橋。講歷史,御茶之水橋的建設倒在先。
御茶之水橋是明治二十四年(一八九一年)完成的。當年算是首都新地標,多數市民特地過來參觀過,其中包括如今在五千元紙幣上的女作家樋口一葉。據日記,有一晚,她和妹妹吃完了晚飯之后,雙雙由本鄉菊坂(現東京大學附近)的住家散步過來,站在橋上賞了月亮。
至于圣橋,有很多東京人說是全城最美麗的一座橋。一九二七年完成的摩登拱橋名稱,由市民推薦而決定,乃取自河北湯島圣堂和河南尼古拉堂的。前者為孔廟,后者則為東正教教堂。
青春有檸檬的味道
十六歲的我曾站在圣橋上,默默地凝視過下邊開的火車;橙色的中央線和檸檬色的總武線,還有銀色紅帶的丸之內線。以深綠色的樹葉和褐色混濁的河水為背景,顏色鮮明的列車轟隆隆運行,看起來極像小男孩的玩具。
我腦海里老響著一首叫《檸檬》的時代曲,是創作歌手佐田雅志的。他當年曾發表一系列借用小說標題的曲子?!稒幟省穭t是由梶井基次郎的著名短篇小說改編的。

圣橋,被稱為江戶最美麗的一座橋。
主人公抱著憂郁的心情去丸善洋書店,一手抓著一顆很像手榴彈的檸檬。他患有肺病,好久沒到大學上課。丸善是學問和高級藝術的象征,他曾憧憬不已也經常光顧?,F在卻精神上受刺激,煩惱至極。忽然間,主人公想起個惡作劇來。他用圖畫集筑成小山,把檸檬放在頂上,然后悠悠離開了。
小說背景是京都的丸善。但,御茶之水也有家分店,就在火車軌道南邊,兩座橋中間。對面更有建筑系學生愛光顧的畫材店,叫作檸檬畫萃;當年附設茶座,我常跟一批同學一起去討論書本、戲劇。
時代曲《檸檬》的主人公站在圣橋上,把一顆檸檬用力往下邊軌道扔過去。我也恨不得那么做,由于年輕時候的焦慮和煩躁。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傷感的季節。用味覺做比喻便是“酸”了。sentimental。酸的饅頭?日本人說,青春有檸檬的味道,酸里帶苦。
多年后,我聽說侯孝賢影片《咖啡時光》里重復出現這個地點。不知侯導曉不曉得《檸檬》?
湯島圣堂:著名的文教區
御茶之水是東京最有名的文教地區,附近有好幾所大學,其歷史可追溯到江戶初期。
一六三〇年,德川幕府于神田川北邊昌平坡開設了官方學問所和孔廟,稱為湯島圣堂。昌平坡的地名取自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
明治維新后,學問所改組為師范學校。傳授近代知識的新型學校陸續在附近開辦,其中包括東京大學的前身開成學校、國立東京高等商業學校(現一橋大學)、東京外國語學校(現東京外國語大學)、私立明治、中央、日本、法政、專修各法律學校(后來均發展為著名綜合大學)等等。

梶井基次郎所寫的《檸檬》。
檸檬畫萃:千代田區神田駿河臺二丁目六番十二號檸檬大樓。
江戶末期的一八五一年幕府成立的西方學問研究所“蕃書調所”本來位于九段下;當年求先進學問的讀書人紛紛從各地而來。駿河臺下建立了多所西式學校以后,兩地中間的神田神保町地區逐漸形成了全國最大的書店街。
今天,御茶之水火車站北邊的幕府學問所舊址有了東京醫科牙科大學,隔壁有以眼科著名的順天堂大學。這附近的高等學府真不少。沿著中央線軌道往秋葉原的昌平坡上,仍舊有孔廟湯島圣堂。如今作民間文化設施,還傳授四書等中國古籍。老樹繁茂的院落很安靜舒適,乃散步休憩的好去處,白天對外開放,參觀免費。
孔廟湯島圣堂:文京區湯島一丁目四番二十五號。
東正教教堂:間諜的情報基地
從御茶之水火車站圣橋口出來,右邊看到半球形淡綠色屋頂很奪目的尼古拉堂(Nikorai-do),正式名稱為東京復活大圣堂,建造于和御茶之水橋相同的一八九一年。尼古拉堂是日本最大的拜占庭式建筑,也是政府指定的重要文化財產當中最古老的石頭建筑。
一八六一年,東正教會尼古拉大神甫從俄羅斯被派到北海道函館總領事館,后來在日本各地開展了傳教活動。最后,他以東京駿河臺的拜占庭式大圣堂為根據地。
俄國人奠基的基督教會,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曾受到過迫害。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幾乎所有西方人都被懷疑是特務。
誰料到,二十世紀后半冷戰末期,蘇聯間諜案被揭發,俄國特務和日本合作者交換數據的地方,就在尼古拉堂后邊的坡道上。他們大概以為在俄羅斯人常出現的地方工作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結果給無辜的宗教人士添了天大的麻煩。該案件雖然跟教會無關,但也加強了尼古拉堂在東京人心目中的神秘感。
尼古拉堂的圣誕彌撒
有一年圣誕前夕,我一個人去尼古拉堂參加彌撒。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進東正教教堂。白色墻壁和金色裝飾,彩色玻璃和暗色宗教繪畫都很華麗。
快到午夜的時候,彌撒開始了。穿著長袍的神父中,有日本人也有洋人。參加彌撒的信徒中也是日洋人士參半。
在圓頂下,圍繞著祭壇,大家擠擠地站住。神父說教的詞兒和信徒們合唱的歌兒,在昏黑的圓形教堂內多次反射。很快,整個地方都充滿了回聲和回響。雖然一點也聽不清楚,但是宗教感覺特別強烈。
忽然間,我的頭部感到劇痛。似乎某種力量從圓頂直降,使勁壓著我頭頂。好比是受了緊箍咒的孫悟空一般,我當場就抱著腦袋蹲下來了??吹綁呌泻啽愕囊巫樱貌蝗菀鬃哌^去,終于要坐下來的時候,一個穿著牛仔褲的小伙子一手扶住女朋友從另一邊來,命令我說:“有人不舒服呢,你讓座吧!”

神秘的東正教教堂——尼古拉堂。
他們倆像是來湊熱鬧的游客,而并非信徒??匆豢矗桥⒏乙粯颖ё∽约旱哪X袋,痛苦不堪的樣子,顯然也受了緊箍咒。在圣誕前夕的東正教教堂內,跟別人互搶座位也不是滋味兒,我果斷站起來,一個人走出去了。
到了外面,我的頭疼一下子就消失了。天空高處看見了特別明亮的圓月。被月光照著,尼古拉堂的圓頂顯得奇跡一般的美麗。月光透過彩色玻璃射進教堂內去。
《航至拜占庭》,我哼唧著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一個人往午夜的御茶之水車站走過去。
日本拉丁區:革命、學運
拉丁區是巴黎塞納河左岸的大學區,世界性學運爆發的一九六〇年代末,曾成為左派學生的解放區。而御茶之水車站附近,當年俗稱“日本拉丁區”。
自己沒出生以前的事情,純粹是歷史,或者說是故事也好,似乎不大存在信不信的問題。自己出生以后的事情則不同,有時反而怎么也不能相信。
一九六八年,我是新宿區立淀橋第四小學的一年級兒童,從大人嘴里常聽到大學生鬧革命斗爭,連德文單詞gewalt(暴力)都很耳熟了。當時,御茶之水車站附近所謂“日本拉丁區”是重要戰地之一;東京大學、日本大學、明治大學、中央大學等的學運分子和警察機動隊之間,幾次發生了激烈武斗。派出所給放了火,學生們投擲燃燒瓶和剝下來的鋪路石,警察則用催淚彈反擊。
“駿河臺上的警察個個都拿著鐵盾,坡道下的學生們很多都受傷流血。鋪路石沒了,那里的路真不好走。但是,我得到神田川對岸上課去的,就匆匆走過去了。”一個年長的朋友對我說。我搖頭表示不可理解。激進派學生正在鬧武力革命的時候,逍遙派同學卻好比看到了車禍一般,完全以“與我無關”的態度走開,怎么會?
比我大八歲,那年中學二年級的作家森檀在一篇文章里回想一九六八年的情景寫道:“我到御茶之水的基督教女青年會游泳,回來的路上,空氣彌漫著催淚瓦斯。我眼睛本來就因為游泳池中的氯氣發紅,眼淚催出來以后,更無法收拾了。母親告訴我,那邊危險了,最好繞道而走?!焙喼笔潜荛_灰塵多的建筑工地一般,根本沒有緊張的感覺。
看來,當年的學生運動,雖然具有世界性,但是對普通東京市民的影響始終不大。
我上中學,開始出沒于御茶之水的時候,學運季節早已過去。只有“日本拉丁區”的名字還偶爾會聽到。一九七〇年代的東京年輕人,大家都是逍遙派,一律對政治敬而遠之,聽到“日本拉丁區”也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覺得洋氣好聽而已。
就像今天的房地產廣告說:“學校集中的御茶之水,文化藝術氣氛濃,于是有日本拉丁區的別名……”大錯特錯!
樂器街
御茶之水有樂器店一條街。駿河臺坡的十幾家樂器店中,最有名的是一九三七年創業的下倉樂器。馬路兩邊有總店和二手店,以及小提琴專門店。
中學時候,常聽著廣播做功課,青年節目的贊助公司中就有“御茶之水下倉樂器”。我當年熟悉的音樂,只有流行歌曲和搖滾樂。彈著吉他唱英文歌曲,在我們心目中是非??岬男袨?。受哥哥的影響,我彈過吉他和貝斯,還做過樂隊鼓手。那些樂器是在哪里買的呢?已經記不清了。但大概不是在下倉樂器?!坝柚聜}樂器”是著名老店,我們在廣播上聽到名字就非常憧憬,也被嚇壞,不敢親自進去的……
我專門聽英美流行歌曲和搖滾樂,因為哥哥告訴我:“The Beetles是全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至于古典音樂,他則用“臭!”的一句否定掉了。
在日本,西方古典音樂很有階級性。唯有資產階級買得起鋼琴、音樂會門票,能接觸到巴赫、貝多芬的。我家屬于勞動階級:姥姥彈著三弦唱日本民歌,父母跟著爵士樂跳交際舞,我們則搞搖滾樂,始終跟古典音樂沾不上邊。
就是因為沾不上邊,我才心中更加向往古典音樂的。高中班里有個男同學是音樂老師的兒子,從小練鋼琴。他外貌、為人都沒什么特別,然而每次看到他雙手的細細指頭,我都想象人家演奏古典曲目的場面,心臟直噗通噗通地跳起來。
多年后,我結婚的對象喜歡古典音樂。他會彈鋼琴、吉他、二胡等多種樂器,其中最令我陶醉的非小提琴莫屬。
聽說,小提琴的形狀是模仿著女人身體而做的。也許是那個緣故,男人拉小提琴,給人的印象極其浪漫、性感。我雖然對古典音樂的造詣幾乎等于零,但也特別喜歡坐在旁邊傾聽他練小提琴。
有一年,他小提琴的盒子用壞,要去買新的了。我陪他坐中央線,在御茶之水站下車。駿河臺坡兩邊的樂器店,仍舊以弦樂器為主。馬路右邊的近江兄弟社大樓二層,有下倉小提琴社。我連賣吉他的總店都不敢進去,何況是小提琴專門店,不由得心臟噗通噗通地跳了起來。
哎呀!整個鋪子內,全是女人身體形狀的小提琴,像琥珀一般地發亮著,實在美麗極了,猶如西洋王宮。他告訴我,在慶應大學交響樂團拉小提琴的時候,經常跟伙伴們一起來買弦兒、松香等。
當他選購盒子的時候,有位小姐在隔音室試拉著樂器。我逛逛店內,看價目標簽,嘆口氣。這里的東西都很貴很貴,光是小提琴盒子的價錢,就買得起一把還不錯的吉他。那小姐在拉的樂器是歐洲的百年古董,價錢幾乎是天文數字,輕松超出普通上班族的年薪。

著名老樂器行——下倉樂器。
隔著玻璃看她側影,我心里重新充滿對古典音樂的向往。同時,我也想起了小時候常嘗到的階級悲哀。
山之上飯店:文化流派的山間旅店
白天在御茶之水駿河臺坡走來走去的,很多是明治大學的學生。他們的校歌,開頭就唱:“白云飄搖駿河臺。”明大是所謂“東京六大學”之一;其他五所則是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立教大學和法政大學。
位于駿河臺坡邊的中央校舍“自由塔(Liberty Tower)”,乃紀念學校創立一百二十周年而蓋的??偣捕龑痈?,簡直聳入云霄。十七樓有學生食堂,景色絕佳。
從“自由塔”上面的狹窄坡道走上去,對面就能看到藝術裝飾派設計特別壯麗的“山之上飯店(Hill Top Hotel)”,乃日本文人最鐘愛的一家旅館。
三島由紀夫、遠藤周作、山口瞳等好多著名作家都曾經在這里長期居住并從事寫作。大廳一角有張書桌,旁邊的柜子里,除了各類詞典以外,就收藏著在這家飯店出生的多部文學作品。由出版社出錢,關在山之上和式房間寫作,曾是一流作家的證明。對書迷來說,更是名副其實的文學圣地了。很多鄉下的文學愛好者,希望有一天來到東京,能逗留于山之上。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以《人證》出名之前,曾在接待處工作過,大概也是對山之上的憧憬所致的。
山之上飯店離御茶之水車站走路才四分鐘,地點非常方便,環境又很清靜。一樓的酒吧、地下二樓的葡萄酒廊,均常有日本出版界人士出入。
從御茶之水火車站往神保町書店街一帶,是老字號中餐廳集中的地方。其中,富士見坡的漢陽樓是中國總理周恩來年輕時候常光顧的鋪子。
說到周恩來,留法的印象更深刻,但是天津南開中學畢業以后,十九歲的他先來到日本留學,在御茶之水學生區待過兩年。他就讀的東亞高等預備學校位于現在的神田神保町二丁目二十番地三號,在老人中心旁邊的愛全公園內有紀念碑(從神保町紅綠燈往水道橋車站,神保町二丁目巴士站往左拐進去的巷子內)。
二十世紀初的東京曾有過中國留學生潮。一九〇五年,清朝廢止了科舉制度,想要吸收先進學問的年輕人紛紛來到對俄戰爭勝利后不久的日本。革命運動的重要人物也集中在東京。同一年的旅日華人留學生總數達到了一萬。
他們首先到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弘文學院等專門接受華人的學校去補習日語,其中多所位于東京的文教區御茶之水。周圍,為學生們服務的中國餐廳也逐漸多起來,其中幾家至今經營。當年的中國留學生會館亦設在駿河臺。魯迅的短篇小說《藤野先生》中有幾行描述。
百年歷史神保町舊書店街
走下駿河臺坡到靖國通,左邊是滑雪板店街(賣滑雪板的VICTORIA特有名),右邊則是書店街了。雖然這些年,新宿、池袋也開了大型書店,但是東京書蟲最看上眼的,還是神保町的三省堂、書泉GRANDE、東京堂等書店。
這里也有聞名于世的舊書店街。在靖國通南邊,大約一公里的范圍內,一百多家舊書店鱗次櫛比,其中不乏美術書、英文書等的專門店,年輕老板新開張的鋪子也不少。
神保町舊書店街的歷史超過一百年。夏目漱石于一九一五年發表的《心》里,主人公就來這兒溜達溜達,翻翻門外擺的進口書。
我過去最常去的是鈴蘭通的兩家中文書店:內山書店和東方書店,前者是魯迅在上海常去的書店戰后遷至東京的。創辦老板內山完造的名字,對魯迅讀者很熟悉?,F在,通過網絡書店買外國書易如反掌。我的大學年代,卻只好到神保町找的。
書店街附近,有特色的食肆很多。小巷里邊的SABOURU、LADORIO等咖啡店,老得像古董一般,乃帶書去歇腳的好地方。
我選好了書以后去的,則是靖國通北邊,通稱“綠街(GRUNE ALLEE)”的老字號啤酒屋LUNCHEON,在書泉GRANDE的斜對面,賣浮世繪的東洲齋隔壁,有戴白帽的大肚子廚師像,就是招牌??粗鴻淮袄锏南炛剖称纺P停徽埳蠘翘莸蕉?。
LUNCHEON創業于一九〇九年,最初沒有名字,大家就稱呼“駿河臺的西餐廳”。后來,??椭械臇|京藝術大學生提議說:“沒有名字很不方便,起名為LUNCHEON如何?”老板不通外文,不知道LUNCHEON是什么意思,還是答應下來,采用為正式店名。

(上)漢陽樓(kanyoro):千代田區神田小川町三丁目十四番地二號。電 話:03-3291-2911。

(下)山之上飯店(Yamanoue Hotel):千代田區神田駿河臺一丁目一番地。電話:03-3293-2311。http://www.yamanoue-hotel.co.jp。創始人吉田俊男所經營的山之上飯店被稱作“文化人的賓館”。
這家啤酒屋是小說家吉田健一(首相吉田茂的兒子)生前的至愛。他發明的“牛肉派(Beef Pie)”至今在菜單上(開胃菜部分)。當初是愛吃燉牛肉的吉田,為了邊喝啤酒邊用手吃,叫廚師特制的。據傳說,他在駿河臺中央大學教英國文學的日子里,總是先到LUNCHEON坐一會兒,叫杯紅茶,把大量白蘭地倒進去一口氣喝下,之后悠然不迫地上課去了。
今天,中央大學已搬去郊區,調皮的作家也不在了。老字號啤酒屋卻仍然健在,為愛逛神保町的文學迷提供午飯的好去處??腿水斨?,仿佛吉田的老文人也不少。坐在玻璃窗邊,喝著生啤酒慢慢翻書,偶爾觀察對面書店街上走來走去的人們,感覺差不多是閱讀家的樂園。
LUNCHEON:千代田區神田神保町一丁目六番地。電話:03-3233-0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