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意義、目標和原則

一、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現實意義

有智者說,“我們選擇做一個好人,我們選擇做善良的事,不是為了回報,只是因為這是對的。”那么,如何理解這個“對”呢?對的,或者正確的,是用價值標準衡量一件事情。堅信做的事情是對的、不計功利的,是一種以判斷力為前提的信仰。但這種價值標準或信仰并不是漂浮的,而是可以從公益慈善事業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來加以詮釋的。

基于本章第二節公益慈善事業的作用和功能,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意義包括4個方面。

首先,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是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中華民族擁有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因此,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揚,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與體現。

其次,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是現階段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和現實需求。當前,我國面臨著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沖突增多等社會問題,并已經對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了沖擊。解決這些問題,既要不斷發展生產力,強化社會保障,又要充分激活社會力量、民間力量,發展公益慈善事業,調節社會收入分配。

再次,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是社會治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工作。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最后,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是激發、調動公眾參與公益慈善、關注公益慈善熱情的需要。公益慈善是純潔的社會公共事業,促進公益慈善的透明化、規范化運作是打消社會疑慮,樹立公信力、吸引社會參與的前提。因此,需要推進公益慈善事業的規范化、制度化和公信力建設。

二、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下,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推動、民間運作、行業發展、全民參與、法律規范的方針,積極培育公益慈善組織,大力推進社區志愿者服務,培養公民公益慈善意識,創新公益慈善載體,廣泛傳播公益慈善文化,增強公益慈善的透明度、規范化和公信力,形成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強大社會合力,開創公民普及、數量眾多、運作高效、公開透明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新局面。

三、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基本原則

(1)法治原則。完善、健全公益慈善事業的法律、法規、規章,依法監管公益慈善組織、規范公益慈善行為,依法開展公益慈善募捐、資金調配、信息公開等活動,遏制慈善犯罪行為。

(2)平等自愿原則。確保施者與受者、不同公益慈善機構、不同志愿者的人格、尊嚴的平等,充分尊重捐贈人、受贈人的隱私;保障捐助者自主實施捐贈行為,自行決定捐贈的規模、方式和用途;依法保障公益慈善組織的獨立、自主;禁止強捐、索捐、變相攤派等行為。

(3)公開透明原則。公益慈善捐贈程序、善款/善物的管理和使用、捐助效果評估等信息通過有效的形式公開,接受政府及第三方的監管和社會監督;捐贈信息的公開,充分尊重捐贈人意愿。

(4)創新原則。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領域和區域差異較大,要鼓勵公益慈善創新,積極探索有效的募集公益慈善資源,推動公益慈善項目、活動的新機制、新方式。

四、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目標

(1)促進公益慈善事業相關法制體系的健全,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得到落實,公益慈善事業依法有序健康發展。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公益慈善文化全面普及,公益慈善理念廣泛傳播,公民、企業和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意識大大增強,公益慈善成為社會風尚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3)公益慈善組織穩步發展,資源募集使用能力和公信力普遍提高,建成布局合理、類型齊全、結構完善、信息透明、自主高效的現代公益慈善組織體系。

(4)公益慈善的工作隊伍得到發展壯大,志愿者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顯著提高,公益慈善領域成為吸納就業、提供社會服務的重要行業。

(5)建立高效、完善、健康的“政府監管、民間運作、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公益慈善事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本章提要

1.現代意義上的公益慈善,是私領域范疇的公益概念,也是廣義上的慈善概念,主要是指建立在社會捐獻經濟基礎上的民間社會性救助行為。公益慈善的服務對象不僅包括有特殊需要的特定人或群體,還包括教育、科研、文化、環保事業,服務內容包括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慈善關懷、社團活動、專業服務、文化藝術體育活動等。

2.公益慈善事業管理應歸屬于管理學科門類,隸屬于第三部門或非營利部門管理框架下的公共管理學學科。因此,與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相關的管理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既要認識和研究自身的特征,也要遵循一些共同的管理原理和社會規律。

3.公益慈善事業是指在政府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下,由民間團體和個人自愿組織與開展活動的、對社會中遇到災難或不幸的人不求回報地實施捐贈、救助的一種無私的支持與奉獻的事業,是私人或組織基于愛、憐憫、同情等觀念,為災民、貧民及其他處于困境中的人(家庭)或群體舉辦的救助、救濟、扶助等活動的統稱。廣泛動員社區居民、企業和社會組織自愿捐贈金錢、財產及貢獻勞動、知識、時間,開展扶貧濟困、安老助孤、幫殘助醫、支教助學等愛心活動,是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社會文明與進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4.公益慈善事業具有自愿性、社會性、民間性等特點,具有安老助孤、扶貧濟困、梳理社會人際關系、緩解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5.微公益就是從微小的公益事情做起,積少成多地做公益活動。公益和微公益不能簡單地等同“做善事”,公益和微公益的根基是一套完整的文化價值或信仰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冈县| 嘉兴市| 昌邑市| 丽江市| 德江县| 巧家县| 泗洪县| 安泽县| 乐业县| 萨迦县| 阳新县| 深水埗区| 北碚区| 交口县| 攀枝花市| 青州市| 玛多县| 巢湖市| 安多县| 鄂托克前旗| 华容县| 元阳县| 南宫市| 建德市| 石林| 辉县市| 从江县| 麦盖提县| 海林市| 运城市| 阿尔山市| 额济纳旗| 藁城市| 扎兰屯市| 宝兴县| 义马市| 泰兴市| 辽中县| 安康市| 临汾市|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