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評價文章
畫家王金嶺
能在水面上撲騰,也可能濺出些水花的,往往并不是大魚,大魚多在水底深處。
這是文學藝術界常有的現象。
似乎有一段時間了,許多人在納悶:九十年代在陜西畫壇多么著名的王金嶺,怎么就沒消息了呢,是從政當官了,還是調往了外地?
其實王金嶺一直都在陜西,還在畫他的畫。

南圃信步
從宏觀上講,中國在大踏步前進,而著眼于某一區域,又都是亂相叢生,這就是當今的社會。當畫壇上沒有了一個標準,眾聲嘈雜的時候,王金嶺既不想附庸政治,也不想從眾同流,又不想追逐時髦,他是慢慢轉身,并不華麗地,坐到了一邊,只去想他要想的,只去做他要做的。
從熱鬧的席位上出走,選擇寂寞,這需要定力的;而從此即可以看到天,看到地,看到天地的精神,看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
不可避免,他離席的日子里,于別人的眼里,他是不停地蓋他的畫室,先是在灃峪里筑茅舍,又在翠華山下建新屋,這是多么有好心情又多么會生活呀,其實,這種不斷造屋的過程正是他艱難而痛苦地尋找藝術心靈的歸宿。為此,他遠離了江湖,不靠近官場,也不動用媒體,不鉆小圈子,甚至一些所謂的展覽、會議也不去,連畫也賣得少了,竟然對于一些以官為重以時髦為重以炒作為重盲目接受藝術的顧客一概不賣。

琴房
誰都承認他是有繪畫天才的,但他知道珍惜,又知道如何去發展,因為他有他的抱負。于是,他“游名川,讀奇書,見大人,養自己浩然之氣”,在新筑的畫室里思考著什么是中國畫、中國畫的本質和精髓在哪里,揣摩歷史上的畫家和經典作品。天趣忙中得,心花靜里開,他的見解高了,判斷力強了,又十分苛求自己,反復實踐,專注作畫。
在一個下午,我們去拜見他,他是那么有興致地談著新近閱讀八大、徐渭、黃賓虹、齊白石的感受,也談著石魯和王子武。他一再說,畫家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與天為徒的事,墨水要誠實,甚于熱血。當他拿出一批新作,大家一聲叫好,好在什么地方,眾說不一,那又是一番爭論,最后幾乎達成一致的看法,他不是如書法由篆到隸到楷到行到草的開宗立派人物,卻是特色鮮明個性十足的有大格局的畫家,他的畫:

燎酒一壺
一、傳達的是中國人的思維,處理情與理,處理意與境,處理虛與實,完全是中國文化的氣質。
二、已經完成了人與畫的統一。山水花鳥人物其實都在畫他,畫他的精神,畫他的思想情感,畫他的文化修養,畫他的生命品格。
三、功力越發深厚,筆墨更為精到,已不僅僅是技,而是道了。
我們對他說,水火既濟,寶鼎丹成,閉關修養該結束了吧?他說:“哪里是閉關修行不閉關修行呀,搬柴運水,無非大道么。”我們都笑了,他也笑了,笑得是那樣平淡而燦爛。
我想,是真天才者,時間是不會虧待的,他的畫將會贏得更多人心,他也定會在社會上產生大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不是市場影響,而是藝術的影響。

老友到訪(左:王金嶺 中:賈平凹 右:鄭全鐸)

左:王金嶺之女王珠珠及外孫女申遠 中:王金嶺先生 右:賈平凹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