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見山文集
  • 王金嶺
  • 1681字
  • 2019-09-09 17:29:07

第二部分 畫論

中國畫程式初探

程式和程式化

花叢中翩翩飛動的蝴蝶,忽高忽低,忽東忽西,忽緊忽慢,千姿百態,都是由翅膀的一上一下有節奏地扇動變化而來。這一上一下形成了蝴蝶飛舞的程式。

使雜陳與紊亂的自然形象條理化、單純化、理想化,而方法卻是極其經濟地運用一個概括的單元,有節奏地鋪陳形象,去強調某種感覺,渲染某種氣氛,從而給作品賦予神韻,達到預想的藝術境界。這個概括的單元叫程式。產生程式的全過程叫作程式化。

南瓜花(45cm×60cm)

傳統中國畫程式的范疇

中國畫程式,是畫家在自然感受中提煉加工的繪畫語匯,是服從意、理、法、趣的指令而塑造出某形象群的單元畫法。

程式往往具備構成程式時的簡捷性和運用程式時的疊加性。

華山圖(138cm×69cm)

程式講究筆簡意繁,甚至“得意忘形”。假若把寫實比作說事,而程式的運用好像詩文的修辭手段一樣使作品更具魅力。程式化既是“修辭”,自然主義就是它的大敵。換言之,越是如實描寫,這種程式越覺無味,從而陷入煩瑣細節的堆砌,窒息了作品的藝術生命。因此好的程式特別強調主觀感受,但又不是脫離現實形象的臆造。難在似而不俗。

傳統國畫程式如各種皴法、點法、描法及章法的開合、虛實平視、立視皆是。

中國畫程式范疇表現在比和興兩個方面。取形曰比,取意曰興。見諸于比的程式受理、法調度,見諸于興的程式受意、趣指揮。

理有物理、生理。法有筆法、墨法、章法。理法多側重表現。意有意義、意境。趣有趣味、韻律。意趣多指神韻。

程式的統一與變化

程式具有裝飾效果,但不同于純粹的裝飾。這是因為程式化更注重繪畫的隨意性,這種隨意性就是塑造的藝術形象是受意、理、法、趣制約的。所以,運用程式,在統一的大效果中必須有節奏變化,漸次變化,聚散變化,虛實變化,這些變化使作品神完意足。

畫竹葉用“個”字為單元,讓形象就范于“個”字之中,疊加在一起,達到統一;用“個”破“個”,求其變化。

統一防止古板、僵死;變化注意氣氛,使畫面妙趣橫生而不失畫意。

程式的繼承與革新

民族繪畫的優秀傳統在形式上,除了透視上擺脫定點透視的束縛,采用隨心所欲的散點透視;擺脫解剖束縛傳神寫形;擺脫光色束縛而“隨類賦彩”,較之于西洋繪畫,國畫在主觀上發揮形象思維的作用方面有著更大的自由性。而除了內容、情節美之外,構成形式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程式的運用。強調有情緒地運筆,去刻畫程式,程式之中寓有娛樂性和游戲性以及通常所說的審美性。

好的程式本身往往就是畫眼(形式的相對獨立性),認真學習前人從自然形象化為國畫程式的方法,對于畫面釀成精神產品,以觸動觀者的情緒,是非常有用的藝術方法。

空山雨后(138cm×69cm)

前人的程式只能作為起手,一旦進入創作,就應該到自然界中采掘自己獨到的程式,用自己的程式,表達自己的情懷。把前人已經規范化了的程式如法炮制,重復出現在現代人的畫面上,但以傳統稱道,給人的印象難免陳舊、絮叨,甚至令人生厭。創新也包含創造新的程式。毫無疑問,新的程式賦予作品以新的境界,明顯的個性奠定了獨特的風格。馬遠畫松與白石畫松迥然不同,都不失為有創見的大師。

荷花(151cm×83cm)

人常說八大山人、石濤的畫法是“及身而至”。這是從另一個側面闡述了大師們創造程式的隨意性和獨到性,提煉程式的自如程度是左右逢源,確實令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真正的現代繪畫是從八大山人、石濤開始的,但不被舊程式約束,是值得借鑒的。請看八大山人白眼青天的點睛、石上點苔等程式,石濤《柳岸清秋》中飛雁式、《香在梅花》中冬草式等,以及黃賓虹畫船,干脆寫“蟲”字,都給人以清新的藝術享受。不難看出,歷代大師以自己畢生的精力創造出的程式,豐富了我國繪畫,新程式不斷替代規范化程式的歷史,就是中國繪畫發展史。獨特的程式與創造它的藝術家同樣不朽,正如看見米點皴想起米芾,看見小斧劈想起馬、夏;見到“白眼青天”,那哭笑不得的奇人也躍然目下。

雙鴿藤花圖(138cm×69cm)

國畫藝術寶庫中閃爍著歷代大師們的思想火花。創造、進取等待著有志于新國畫藝術的探求者。

結語

一、“畫無定法”,不是任何畫面必須要套用程式,搞成千篇一律。

二、“過于文細,有傷氣質”。

三、傳統繪畫理論,對于新領域繪畫只可借鑒,但必須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科技| 白玉县| 土默特右旗| 章丘市| 赣州市| 延庆县| 湖北省| 安顺市| 湖州市| 乌恰县| 新安县| 文化| 合肥市| 岑巩县| 交城县| 垫江县| 科技| 石城县| 博罗县| 甘谷县| 苗栗县| 手机| 桐柏县| 游戏| 永清县| 淮南市| 玉环县| 麻城市| 萨嘎县| 禄劝| 永吉县| 云霄县| 邹平县| 濮阳县| 洛阳市| 张北县| 图木舒克市| 乌海市| 海阳市|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