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20世紀中葉,隨著載人宇宙飛船上天,人類才實現了飛天之夢。而生于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李賀,憑著他的天開妙想,卻早已堪稱詩國中的太空人。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宗室鄭王李亮之沒落后裔。此詩題為“夢天”,即夢游太空之意。清人黃周星編撰唐詩總集名為《唐詩快》,卷一為“驚天集”,以想象奇特為主,選李賀之作最多。他對《夢天》一詩的評論是:“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筆,《白玉樓記》不得不借重矣!”此詩全詩句句寫天,也是句句寫夢,夢在天上,天在夢中,一個想象奇幻的天上世界,一派浪漫主義的奇情異彩,一朵鬼才之詩的璀璨奇葩。古代神話傳說月中有玉兔、寒蟾,此處均代指月亮。月光如水,像玉兔在泣淚,月中樓臺掩映于浮云之中,月光斜照下墻壁雪白。圓月如輪,碾軋地上的露珠,云霧中的月光仿佛也濡濕了。“鸞珮”本指雕成鸞鳥狀的玉佩,此處代指嫦娥。詩人和她不期而遇,在桂子飄香的月徑。“黃塵”指陸地,“清水”指海洋,詩人和嫦娥一起俯望塵寰,見到陸地與海洋,還有神話傳說里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滄海桑田,人世變換之迅疾如同跑馬。濟南古為齊州,城北有九座山,稱“齊煙九點”。“齊州”,亦猶中州,代指中國。中國,分為九州,從天上下望,浩大的九州渺如九點煙塵,深廣的海洋也小如杯中之水。李賀之所見,與今日宇航員所見大約相去不遠吧?不分中外,無獨有偶,遠在李賀之后,18世紀法國詩人德利勒也曾經說過:“從天穹朝下望,地球顯得那么小。”
此詩體裁是七言古風,題裁為游仙詩,詩風奇麗幻美,直追屈原與李白。李白喜歡寫月,但在他的月世界中,似乎還未曾像李賀這樣夢天游月。南宋的劉克莊有《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玩月》:“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元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一詩一詞,前后輝映,堪稱中國古典詩歌史上游月詩的兩首名篇,一雙璧玉。
當代古典詩歌研究專家楊景龍,有《花間集校注》、《蔣捷詞校注》等著作行世,同時他又業余寫作新詩,我以為他是有新詩以來最優秀的學府詩人之一。他有一首與李賀之作同題的《夢天》,試看如下三節:“拾起天河邊好看的星子/就像小時候光著腳丫/撿拾河灘上好看的石子//他把撿來的星子聚攏/撩著天河水花洗浣/今夜的星光格外燦爛//然后他像散花的天女/掬一捧星子撒出去/夜天開滿星子的花瓣。”奇思妙想,遠紹的是李賀的一脈心香,也不讓新詩史上的前輩詩人的有關吟詠專美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