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范仲淹未曾到過岳陽樓,卻寫出了千古傳誦的《岳陽樓記》;劉禹錫無緣一訪金陵,卻寫出了名垂詩史的《金陵五題》。其自序言道:“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后為歷陽(和州,隋為歷陽郡)守,跂而望之。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yóu)爾生思,欻(xū)然有得。”那位客人的原作已沙隨浪去,但它所引發的劉禹錫處于現代所云“高峰體驗”(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語)中的作品,今天卻仍然如波淘浪洗千年后的金子閃閃發光。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長慶四年(824),劉禹錫從夔州刺史任上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寶歷二年(826)罷歸洛陽,這一組詩就寫于此時。白居易對其頗為欣賞,劉禹錫的序言曾說:“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石頭》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辭矣!”組詩中的《烏衣巷》已被清人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選美,白居易特賞的《石頭城》卻成了漏網之魚,而且這條魚早已躍過了時間長河的龍門而成了飛天之龍。

“金陵”(今江蘇南京),戰國始名,三國時孫權改名石頭城,又稱建業,東晉之后改稱建康,乃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故都,唐時一度變為廢都。“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頭山一帶。“淮水”,秦淮河。“女墻”,城上短墻,亦稱女垣。《烏衣巷》一詩取景者小,為“朱雀橋”,為“烏衣巷”,為“堂前燕”,照明者為“夕陽”《;石頭城》一詩取景者大,為“故國”,為“空城”,為“淮水”,為“女墻”,照明者為舊時的夜“月”。然而無論小景或大景,抒寫的都是盛衰之變,傷悼之情,今昔之思,滄桑之感,都具有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極品之詩的永恒魅力!

中國歷史悠長,懷古詩或云詠史詩也流長源遠。東漢班固的《詠史》,“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的《詠史詩》,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可說是懷古詠史詩這一支花的家族的蓓蕾,時至唐宋,更是時雨時風,花團錦簇。金陵乃六朝故都,歷史沉淀深厚,詩人們紛至沓來,樂于充當培花使者。在劉禹錫之后,后世金陵懷古之作,如王安石、周邦彥、薩都剌之詞,都堪稱名篇,且各有創新。新文學家郁達夫20世紀之初所作之《金陵懷古》亦云:“登盡江南寺寺樓,平橋煙柳晚籠愁。可憐燈火秦淮市,曾照降幡出石頭!”同一題材而吟詠各異,正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詩人塔索所說:“沒有人配受創造者的稱號,唯有上帝與詩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民权县| 弋阳县| 苗栗县| 涿州市| 乌鲁木齐市| 河北省| 巩留县| 新源县| 大邑县| 江安县| 无为县| 营口市| 清原| 增城市| 徐闻县| 山西省| 德庆县| 克拉玛依市| 渝中区| 澄迈县| 延庆县| 宜兰县| 湘潭市| 临沧市| 宁安市| 临武县| 巴里| 汤阴县| 葫芦岛市| 巧家县| 新巴尔虎左旗| 张家口市| 蓬莱市| 双流县| 蒙山县| 张家界市| 隆尧县| 太原市| 祁连县| 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