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軍出征(下)
- 帝國之天命
- 凌霄志
- 3432字
- 2019-05-14 23:21:54
早朝退朝之后,吳王公孫述、左太宰趙高斯在戶部主使趙武朗的建議之下,三人聯袂拜訪秦王府。
侍衛將三人引進秦王府的時候,秦王龍方正在府里后花園的涼亭內品著一壺清茗,靜靜地賞著池塘里盛開的紫色睡蓮。
“拜見秦王!”
吳王公孫述、左太宰趙高斯和趙武朗站在涼亭前,對秦王龍方一拜。
“諸位不必多禮!”秦王龍方語氣波瀾不驚,想必已經料到三人必會登門拜訪。實際上,早朝結束之后,早有密探回府稟告朝堂上發生之事,秦王方才眼睛看著睡蓮,實際上心思卻早已飛向了幽燕。若非自己在龍駟即位當夜事變中遭受內傷,他才是出征幽燕的不二人選。雖說龍方年事已高,但是眼光見識俱是一流,軍中威望更是無人能比。
三人在涼亭下石凳上坐下,早有家丁擺上了三套茶具,龍方端起紫砂壺,一人斟滿了一盅清茗。公孫述等人見秦王沒有發話,自也是不好開口。
“三位可是為北戎戰事而來?”龍方滿飲了一盅茶后,不慌不忙說道。
“不錯,秦王,目下北戎出兵十萬犯我邊境,我等請王上旨意,命周江為大元帥,節制幽燕十六城所有軍旅并帝都大營和驃騎營一萬士兵,星夜馳援幽燕,此時怕是已經出發。同時,令青州府和大同府各出兵五萬,直奔幽燕?!眳峭豕珜O述將朝堂之上的安排一一報于秦王。雖說秦王可能早已知曉,但報于不報并不取決于他。
“吳王辛苦了!”秦王又倒滿了一盅茶,“趙主使,兵器糧草現在如何?”
“回稟秦王,目下國庫內暫時充盈,帝都糧倉儲量可夠十萬大軍一月之用。不過為防戰事持久,本官打算再從江南糧倉緊急調運糧草三十萬擔,如此一來可夠滿足幽燕戰事三月之需?!?
龍方點了點頭,“趙主使辛苦了,這打仗前面打的是人,后面打的是銀子。若是糧草后勤保障不力,將士們在前面則無心殺敵?!?
三人紛紛點頭,“不錯,目下戰力不太好說,但若講兵器錢糧,三個北戎也不是我朝對手!”
“秦王,我等三人前來,一來便是告知今日朝堂發生之事。二來是聽聽您對這場戰爭的看法。三來便是請教我朝下一步該如何,還望示下?!壁w高斯將此來之意挑明。
“朝堂之上發生之事本王剛才在你們入府之前已經知曉。并無不同意見。當日在王上面前本王已經說的很清楚,朝堂之上你等三人只要形成一致,便可做主,今日依然不變。”龍方喝了一盅茶,緩緩說道。
“至于這場戰事,本王卻是無法預料。本朝與北戎最近的一場戰事也是在十余年前了,當時先王還在?!碧崞瘕執欤埛降恼Z氣變得傷感,“為我朝之安定,避免將士無謂傷亡,先王派出了飛龍十八騎,一夜之間斬殺敵軍先鋒三千人。北戎舉國震動,方才退兵。不過,本王聽說這十幾年來北戎厲兵秣馬,便是為了一雪前恥。如今先王病逝,自然是北戎難得的好機會。”
秦王放下茶盅,見吳王公孫述三人靜靜地聽著,當下又說,“我朝十余年未動刀兵,如今多數將士從沒戰場廝殺過。是以本王對這場戰事并不樂觀?!?
公孫述三人面面相覷,實際上這一點他們何嘗不知,一群從沒見過血的士兵上戰場,只怕有人當場便會尿褲子。但是新兵不打永遠成為不了老兵,只有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才能成為帝國最精銳的將士。“那依秦王之意,我朝便是一點勝算也無?”趙高斯卻是隱隱有點不服,畢竟周江乃是跟隨自己之人。
“也不盡然,兵者,大事也,用兵之道,變化萬方,首要在將,如今我朝周江統兵,想必各位也清楚,此乃我朝一員虎將,若能借天時、地利、人和之便,與北戎當可一戰,更何況我朝還有十萬援軍隨后?!?
“敢問秦王,我朝接下來該如何?”趙武朗急急問道。
“目下先王病逝的消息只怕早已傳入西疆、東倭和滇國。恐怕三國很快便有來使。南方滇國一向與我朝交好,當今國王段玄禮曾與王上有一面之緣,料想還不至于此時對我朝用兵。東倭與我朝隔海相望,若是對我朝用兵于己不利,只怕所想的便還是通商以獲漁鹽之利。本王所擔憂的乃是北戎與西疆聯合。”秦王龍方說出了心里的擔憂。
“西疆目下離我朝尚遠,只怕一時之間尚危及不到我朝吧?”趙武朗似是不信。
龍方看了看趙武朗,緩緩說道,“本王已得密報,西疆格拉達宮大主持了難已出發前往北戎,這了難乃是北戎國師凈空的恩師,此等微妙關頭,出使北戎,若說沒有陰謀,便是三歲孩童也不信。一旦北戎與西疆聯合,只怕我朝危在旦夕啊?!?
秦王龍方說完,三人臉色巨變,他們一點都沒有聽到消息,看來龍方便是在北戎和西疆也安排了斥候。一想到北戎和西疆都要戰事將興,三人心情十分沉重。
“敢問秦王,那我朝該當如何?”
“當務之急,便是令西疆與北戎不能聯合,以我朝國力,若是應對一方戰事或可有勝機,若是兩方戰事并起,我朝毫無勝算。幾年之前,西疆與滇國之間打了兩仗,為此滇國損失了十余個城池,諸位不妨利用滇國鉗制西疆,令其無法與北戎聯合。至于東倭,有大海之隔,可開商貿之用,若是膽敢興兵,大可待北戎戰事結束之后便可平定?!?
三人一聽,便如同黑暗之中看了一束亮光,看來秦王雖然不出門,卻是知天下事啊,當下便放心了。至于如何利用滇國鉗制西疆,如何防范東倭便是他們之事了。秦王已然為他們指明了方向,自然不能再操心具體的事了。
秦王龍方說完卻是已見疲憊,他本身傷還未痊愈,寥寥數語看似簡單,卻是龍方抽絲撥繭,心神耗費巨大。三人見此情形,便起身告辭,拜別秦王。
卻說龍駟散朝之后,本想回慶祥宮,不過想到今日之事,加上父王今日便要入陵寢,一時傷感,就到了吉祥宮。
“皇兒給母后請安!”
趙婉柔雖貴為王太后,不過龍駟已經為王,當下執起龍駟的手,“王上現在身份不同了,以后便不要給哀家請安了?!壁w婉柔臉色憔悴了許多,當是思念龍天所致。
“那可不行,皇兒雖為王,卻依舊是母后之兒,兒子給母親大人請安,有何不妥?”
趙婉柔撲哧一笑,“就你嘴甜,知道哄哀家開心!”
實際上,龍駟倒也確實想哄母后開心,是以才巧言相辯,如今見母后開心,自是高興。
“綠竹,去給王上端碗銀耳綠豆羹來,讓王上消暑解渴?!壁w婉柔對身邊一個侍女說道。
“是,太后!”那侍女清脆的答了一聲,福了一福就出去了。
“王上,今天朝堂之上可好?”趙婉柔輕輕問道。
“還好,母后?!饼堮啿桓铱蹿w婉柔的眼睛。
“到底發生什么了?”知子莫若母,趙婉柔對自己的兒子可謂是見微知著,一看龍駟的樣子便知道有事發生。
當下,龍駟不再隱瞞,將北戎興兵之事一五一十的說了。
趙婉柔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北戎興兵,哀家其實也料到了。當年你父王派出飛龍十八騎在燕水一戰消滅了北戎三千人,才換來我朝十余年安定,北戎視為奇恥大辱。如今你父王病勢,北戎興兵也是情理之中。不過有秦王、吳王、趙高斯和你舅舅在,應該無礙?!壁w婉柔寬慰起龍駟來,他還未加冠,還是個孩子,若是生在尋常百姓家正是青蔥少年。不過他生在帝王之家,便要承受別人所不能承受,雖然會得到很多東西,但也注定會失去很多東西。
“母后放寬心!如今我朝雖是戰事已起,不過朝廷上下同仇敵愾,母后大可安心便是?!?
就在此時,翠竹用玉碗端著銀耳綠豆粥上來了,龍駟也覺得口渴,當下一口喝完,趙婉柔急得光在旁邊說,“慢點,慢點!”
龍駟喝完之后,將碗放下,對趙婉柔說,“午時便要國葬,母后可還有什么要交代的?”
悲傷如同潮水一般涌來,將兩母子淹沒,趙婉柔輕輕擦了一下眼角的淚,“王上去安排便是了,只要你能承你父王之志,便是對你父王在天之靈最好的安慰了。”
龍駟一想也是,當下便拜辭,還有很多大事要等著處理?!澳负笄野?,皇兒告辭!”走過翠竹身邊的時候,對幾個侍女說道,“好好照顧太后!”當下便走出了吉祥宮。
趙婉柔看著龍駟的身影,眼淚又落下來了,“可憐我的王兒!”旁邊的翠竹也不知道如何答話,只能默默守著太后。
午時剛過,龍駟身披孝服,從朝陽門走出,吳王公孫述、左太宰趙高斯,朝中諸位大臣和前來送葬的各位郡守、將軍等俱是在龍駟帶領下,從朝陽門一直走到了離帝都有二十里的京山近郊,太祖墓便在京山近郊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沿途所到之處白衣白幡到處都是,帝都早已停止一切娛樂活動,便是最熱鬧的紅花樓都已經停業數日。雖然太祖墓乃是新修,但是寬闊的石道、高大的石獸無不說明了帝國的財力早已今非昔比。
禮部主使古太奇主持國葬大典,尊號、入墓、派兵駐守,牌位入龍家太廟,一切行禮結束已是日將西山,龍駟早已累的不行,加上王上早有旨意葬禮從簡,一代帝王龍天國葬便落下了帷幕,只是依然還有百姓不愿離去,守在太祖陵前。
冰冷的石道、高大的石獸在斑斕的月色中顯得神秘又靜謐,似乎連青蛙也在哀悼,一代雄才起兵二十八年,挽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方才鼎定天下,人民安居樂業,如今走完了人生的歷程,靜靜地躺在棺木里,留給身后的人們傳頌一個個傳奇的故事,只是他已經聽不到了,他已經看不到了,帝國的興衰再與他沒有任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