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山雨欲來三(下)
- 帝國之天命
- 凌霄志
- 3211字
- 2019-05-12 16:45:37
第十七章山雨欲來三(下)
滇龍寺是滇國最大的佛寺,也是地位最超然的佛寺。滇國地處南方,加上西南大山的阻擋,自來少戰事。從佛教傳入滇國之后,便成為了滇國的國教,加上滇國歷代國王信奉佛教,造成了如今滇國境內佛寺遍地,滇人開口閉口佛學,宛若佛國一般。
段玄禮看了一眼寺門上“滇龍寺”三個字,歷經幾百年風雨,那三個字依然熠熠生輝,這是滇國第一代國王出家之后所書,工整中透露出一股桀驁不馴,仿若帶著一絲看破紅塵。放下國王之位出家為僧,真可謂是有佛祖釋迦的樣子。是以為滇國后代國王所效仿,幼時苦修,老年青燈古卷,中間游歷江湖,享受繁華。
寺門口有兩個掃地的小僧,見滇國國王段玄禮前來拜佛,趕緊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雖說段玄禮已經還俗,但是法號還在,若依法號,段玄禮當為這二人的師叔。段玄禮合十回禮,繼續拾階而上。
不多一會,便到了正殿,抬頭看著眼前雄偉的大雄寶殿,他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幼時便被送至滇龍寺出家為僧,一直到加冠方才還俗,童年最美好的時光全部留在寺里,每回來到滇龍寺看望他的父王他都感觸不同。
見段玄禮來到滇龍寺,寺里的方丈似是見怪不怪了,仍舊在敲著木魚,念著《金剛經》。段玄禮到了香案前拿起三炷香,點燃后插在香爐里,恭敬地拜了三拜。
那方丈此時方才起身,對段玄禮雙手合十,“玄仁(段玄禮的法號),你又來啦?”
段玄禮雙手合十,“見過方丈!”
這方丈乃是空字輩,是目前寺里本份最高的僧人,接下來便是虛字輩,段玄禮乃是玄字輩,剛才在外面掃地的那兩個小僧是妙字輩。那方丈按輩分來說段玄禮的師爺一輩。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他在未出家之前,乃是段玄禮父親的叔父,也就是他的堂三爺爺。
“方丈大人,不知虛云大師可在?”這虛云便是段玄禮的父親,前代的滇國國王,虛云是他的法號。
“虛云正在禪房清修。”
“方丈大人,滇國面臨生死之局,弟子心中困惑,特來請教虛云大師,敢請方丈前去拜會。”段玄禮恭敬地說明了來意。
那方丈空無大師一聽滇國面臨生死之局,當下也不敢怠慢,畢竟滇龍寺的很多僧人原來都是皇家之人,便是空無大師的后人目下也在滇國任職,而且滇龍寺世代受皇家供奉,若是滇國面臨生死之局,只怕滇龍寺第一個出馬。
“哦?既如此,這邊請,貧僧便與你去一見虛云。”當下兩人便往虛云的禪房走去。
到了禪房跟前,尚未出聲,便見禪房之門大開,虛云從里面迎了出來,見到是方丈空無大師和自己的兒子,當下雙手合十,“見過方丈!”
“見過虛云大師!”
那虛云微微一笑,“貧僧今日心神不寧,預感會有貴客登門,想不到是玄仁啊,來此作甚?”
當下三人便在外面小院的石凳之上坐下,自有滇龍寺的小僧奉上香茗。
“方丈大師,虛云大師,我滇國面臨生死之局,弟子百思不得其解,是以冒昧前來,請求二位大師指點迷津。”
“哦,你且慢慢說來。”一聽說是滇國生死之局,虛云也急了。
“是這樣的,半月之前,夏國龍天病逝,雍王龍軒戰死,四子龍駟即位,目前正在舉行國葬。而且玄仁得密報,北戎意圖對夏國用兵……”當下段玄禮將事情原原本本地講與兩位大師聽。
“弟子百思不得其解,又關乎我滇國生死存亡,不敢善專,特來請教二位高僧。”
“虛云,這百年預言,貧僧在未出家之時倒也聽你太爺爺講過,只是那時尚幼,便是你太爺爺也是語之不詳,既然滇國今日面臨生死之局,你且詳細道來。”空無大師轉向了虛云,看來便是他也不是十分清楚。
“是,方丈。是這樣的,太爺爺的父親在位之時,那一代大巫師修為精深,尤善卜卦。窮盡畢生精力為我滇國國運卜了一卦,想不到這一卦卻是一個讖語,那位大巫師留下了百年之內若是不能北出中原,滇國當亡的讖語。”虛云放佛又回到了那個王位交接的夜晚,其父在交接皇位之時再三叮囑此乃王室不傳之秘。
“原來如此。”空無大師撫了一下花白的長須。
“那大巫師可曾說若是我滇國能北出中原呢?”空無大師繼續問道。
“這小僧就不知了。料想當時大巫師并沒有說明。”虛云回想了一下,當時父王在大位相讓之時并沒有說明此事。
“方丈,方才大巫師在王宮之中曾言,昨夜他卜了一卦,卻是兩上一中三下,此乃亂天卦,明言變局已生。若我滇國在此亂局中若不能北出,便是亡國。試想那前代大巫師留下讖語的到現在已八十余年,便是應在弟子身上了。”段玄禮苦惱不已,想不到自己這國王當的好好的,竟會有讖語應驗在自己身上。
“玄仁,我且問你,目下夏國局勢如何?”虛云問道,對于西域戰火,他自是知曉一二,雖說滇國兩仗皆敗,丟失了十余個城池,但是西域卻也不能更進一步。若是亂象將生,必應驗在中原夏國。
“龍駟即位,朝中還算安穩。不過據說在即位當夜有大事發生,雍王戰死,朝中大臣死傷無數,眼下朝政雖不至于耽誤,卻無往常一樣運轉流暢。而且,北戎將兵,只是不知夏國如何應對。”
“阿彌陀佛!”空無大師宣了一聲佛號,“虛云,玄仁,我且問你們。當年大巫師預言,若是若是滇國百年之內不能北出中原,滇國將亡,是也不是?”
虛云、玄人面面相覷,剛才明明已經說過了。
“是,方丈!”兩人齊聲答道。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我滇國自來信奉佛教,豈可為了一己私欲而興兵爭?再者,大巫師所言乃是滇國將亡,并非是段氏將亡!”
“可是方丈,滇國將亡,我段氏何存?再說了,幾百年來,我段氏執掌滇國,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滇國亡了。”段玄禮心有不甘。
“玄仁,雖然我段氏掌國,不過是代天道牧民罷了。若是天道如此,人力亦是無用,順應天命才是。貧僧知道你還俗之后忙于國政,是以佛法修為停滯不前。莫非忘記了,世間一切皆是妄象,便是今日王袍加身,明日也不過是黃土一抔。他日身登極樂,又如何會知身后之事?”
“方丈言之有理,但是讓我段氏將滇國拱手相讓,玄仁委實做不到。玄仁目下身為滇國國王,自是要為我滇國子民著想。我滇國雖不想北出中原,但若有外敵入侵,玄仁當舉國迎戰!”段玄禮言之錚錚。
“玄仁,貧僧和虛云都已是化外之人,自是不便參與國政。如今你身為滇國國王,自是應該為滇人考慮。不過若是天道如此,便不要勉強!”方丈無奈地搖搖頭,只能再次叮囑。
“是,方丈!玄仁謹記!”段玄禮恭敬合禮。
“罷了,你父子多日未見,貧僧就不打擾了。”空無大師說罷,竟是起身離開了。
“玄禮,為父問你,目前我滇國國內如何?”虛云見空無大師離開,也不依佛門輩分,當父子相稱了。也難怪,那空無大師雖說是輩分高,確實從來不曾為王,自幼便在滇龍寺出家,是以四大皆空。但虛云不同,他出家之前乃是滇國國王,四十年俗務纏身,心中所思所想俱是滇國百姓,段氏大業。雖然十余年來每日青燈古卷,如今眼見滇國生死之局將至,自是著急。
“父王,我滇國盡享地利之便,幾百年來鮮有戰事,是以軍隊不多,武器不整,人人安居樂業。若非如此,又怎會與西域兩戰皆敗。不過,自從與西域之戰以后,已整軍備戰。雖然我滇國無征伐他國之念,但是不免有他國覬覦我之世外桃源。若是此時與西域戰事再起,雖無取勝之把握,卻有一戰之力。”
虛云點了點頭。
段玄禮接著說,“夏國十余年來韜光養晦,以孩兒對龍天的了解,怕是有征伐四方,一統海內之意。卻不想龍天此時病逝,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但強將手下無弱兵,龍天雖然病死,龍駟作為龍天的繼承者,只怕也非相與之輩。不過孩兒與龍天有舊,龍駟怕是一時也難以下手。而且北戎將兵,夏國無暇對我滇國用兵。”
虛云聽段玄禮的紛紛暗暗點頭,“那你作何打算?”
“如今北戎將兵,若是夏國不敵,孩兒便出兵北上,攻取巴蜀,亦算是出兵中原,自然也就破了這百年之語。若是北戎不敵,便靜觀其變。在此之前,我滇國人依舊奉夏國為尊。
“好,你既有主意,便去做吧。當代大巫師天資聰慧,百年罕見,當可助你一臂之力。若是形勢危急,雖說空無方丈剛才講順應天道,但滇龍寺中多是段家之人,只怕也不會袖手旁觀,為父到時自有主張。”虛云好似下定了決心。
當下段玄禮辭別了虛云,又拜別了空無方丈,回到了玄天宮。
“來人,你們速去通知眾文武,明日一早,玄天宮議政!此外,著段驍為本王特使,到內府中取美玉兩斛,南海珍珠十對,古樹紅茶二十包……前往中原,代表本王賀龍駟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