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理論
學習目標
1.掌握生產函數、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等成本線等基本概念
2.了解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及其關系
3.理解生產要素最佳組合的條件和規模經濟的內涵
4.掌握關于成本和收益的基本概念
5.掌握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的相關概念以及各個成本相應的函數形式和曲線形式
6.掌握邊際成本曲線和平均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7.掌握企業利潤最大化原則
開篇案例
一位經濟學博士的婚姻
一位經濟學博士過了多年的單身生活,感到厭倦,于是要結婚。但又怕婚姻不如想象中的好,于是,按照經濟學關于成本與收益的原則,他列了份清單。
收益:第一,兩個人貸款供房;第二,兩個人賺錢養家;第三,遇事有人商量;第四,下班回家有人做晚餐;第五,下雨有人給自己送傘;第六,病了有人陪著去醫院;第七,出差外地,有人在家照看貓咪……
成本:第一,不能再交其他女朋友;第二,不能送朋友貴重禮物;第三,不能自己做決定;第四,下班后不能太晚或不回家;第五,家里至少要準備兩把雨傘和其他日常用品;第六,如果她病了你也要陪她去醫院;第七,出差在外,回家前千萬不能忘了買禮物……
結果發現,收益和成本相等。每一條收益都需要等量的成本。博士有些不知所措。他又想了想,決定遵照風險定律,在收益成本相等的情況下,選擇另一種未體驗過的。
不久博士結婚了。沒想到結婚第三天,他就后悔了。那天,他們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他一生氣推了她一下,她撲過來雙手對準他的胸,打了無數下,又哭又鬧。博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哄好。雖然戰爭只用了一天,但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他都無法集中精力讀書著文。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錯了。他在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時候,沒有把情感計算進去,因為感情是無法量化的。怎么辦?離婚?天哪!博士嚇了一跳,這樣一來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就都成了沉沒成本,那簡直是要他的命。不行,至少應該在沉沒之前,先平衡一下收益。
現在,十年過去了,博士已成了兩個孩子的父親,事業上碩果累累,成為業內知名人士,人們把他叫作經濟學家。有記者采訪他,問他成功的經驗。他聳聳肩,笑笑說:“沒什么,只不過是為了平衡收益。”
分析:
博士婚姻中的成本是什么?收益是什么?
你認為博士對婚姻成本和收益的總結全面嗎?你認為婚姻的成本、收益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