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工科院校產出導向的工程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 華爾天
- 4324字
- 2020-02-20 19:03:01
區域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實踐模式的探索
實踐是本科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也取得很大發展,但本科工程實踐環節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問題,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面對嚴峻挑戰。主要問題是實習單位難找,企業的任何實踐活動過于形式化,因而無法達到本科教學的實際要求。從“十二五”期間高校本科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重要文件精神可以領會到,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培養人才綜合素質的關鍵[2]。面對本科生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國家對通過實踐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本文以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為例,研究不同層次學校之間的合作,探索本科—企業—職業學院(“校企?!保﹨^域協同合作,共同投入,實現各盡所能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實踐模式。
一、區域“校企校”協同合作模式選擇的緣由分析
校企協同是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校企協同合作不僅提高了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有益于企業的生產與技術革新[3]。作為地方高校中的獨立學院,直接承擔地方社會服務項目不多,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顯示度、貢獻率還不夠突出。獨立學院在其發展的十多年中,在師資隊伍、教學實施和管理等方面工作逐漸趨于規范化和水平化。但是,教學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定位和特色需要進一步提煉,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革。因此,獨立學院應堅持走適合于自身的校企合作教育之路,全面提升科研水平,積極融入區域自主創新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質量的需要[4]。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產物,作為培養本科人才的最基層,與職業學院在層次上最為接近。而自實施“質量工程”以來,全國職業院校的發展得到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支持,特別是硬件的建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職業院校對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辦學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探索與不懈的實踐,給本科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但是,職業學院科研隊伍的基礎還十分薄弱,從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理論研究人員的水平和素質相對較低[5]。因此,需要通過發揮獨立學院自身優勢,爭取地方區域特色資源,以“多方贏利”為導向,與職業學院和企業共建平臺,三方結成互惠互利的戰略性伙伴,實現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實現了不同主體通過協調、合作,產生大于每個主體單獨完成任務時所能夠創造業績的總和,即出現1+1+1遠遠大于3的效應。獨立學院通過發揮本科院校的優勢,以智力投入為合作的“本金”,以“多方贏利”為導向,參與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建的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和運作,借助實踐教學平臺的多種優勢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同時,發揮高校師資力量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新產品開發等專題研究,以及開展地方性行業的技術咨詢、服務和企業人才培訓等工作,擴大高校和企業的社會效益[6]。從而實現本科院校、職業院校、企業共享人力和物力資源,使得實踐教學平臺既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又培養職業技術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通過“校企?!钡膮f同合作既有利于獨立學院及職業學院的人才培養,又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人才競爭中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也將成為發展趨勢。
二、區域“校企校”協同合作體制與機制建設
(一)“校企?!眳f同合作體制
在工科院校本科生的培養過程中,工程實踐是核心環節,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關鍵,特別是作為地方工科院校中的獨立學院,學校的實驗設施和實驗場地有限,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日后適應社會的能力難以得到充分的鍛煉。因此,工科院校的學生迫切需要到企業中接受真實生產環境下的工程實踐,學校必須為學生創造工程實踐條件,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而實踐環境的創造需要學校與企業的通力配合才能得以實現?!靶F笮!眳f同合作的組織方式見圖1。

圖1 “校企校”協同合作體制
在協同合作的前提下,為了把握合作方向和確保合作各方的利益,成立三方合作領導小組,三方合作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年度工作計劃,審核年終合作工作的總結,協調合作中遇到的問題,負責學生的實習安排、地方行業的咨詢與服務、企業專項研究的立項和委托、接收學校教師下企業鍛煉工作安排,以及處理和協調合作中出現的突發性事件等,保證合作三方能暢通交流、相互支持、相互督促各項工作按計劃順利進行。
(二)“校企?!眳f同合作體制機制運作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無疑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應該是多樣化的?!靶F笮!眳f同合作平臺運作方式按照圖2進行。

圖2 “校企?!眳f同合作平臺運作方式
(1)職業技術學院實習指導教師參與企業生產計劃的制訂,全權負責實習的整個過程;本科院校一線的負責人聘為實習第一指導教師,參與實習計劃的制訂,本科院校的專業教師則為第二指導教師,重點放在把握實習要求上,參與實習指導。(2)企業提供硬件設施即合作實踐平臺,參與學生的實踐和教師的研發,組織力量進行產品生產及市場的推廣,使得教師的研發、學生的實踐能得以實際應用。(3)根據本科培養目標和要求,借鑒職業院校的實習模式,本科學生通過合作實踐平臺開展實習,以“學生自主調研”方式進行“自主認知”項目教學,并參與部分企業生產,以自主制造為載體,實施“邊做邊學”,融學習與工作為一體。(4)本科院校的教師除指導實習外,還需研發企業的項目以及對技術難題進行攻關。整個過程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協同高職教師、企業技術人員以及學生,齊心協力,實現技術突破。(5)通過“校企?!眳f同合作,不僅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收獲頗豐,本科院校、高職的教師也在這一模式中得到最為實際的鍛煉。
三、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模式成效與探索
浙江寧海2002年被授予中國模具生產基地稱號。產品出口世界各地,并為一汽、大眾、海爾、長虹等大型企業制造配件,模具城具有模具制造中心、熱處理中心、教育培訓中心、信息中心、產品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展示中心等。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和寧波華寶塑膠模具有限公司三方,從當地經濟發展需求、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改革等使命出發,以“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求實高效、共同發展”為原則,建立了“校企?!笨沙掷m性發展的合作平臺,之江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現代設計方向四屆學生在合作實踐平臺完成專業實習。這些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在“校企?!焙献魅〉贸醪匠晒幕A上,三方于2011年組建“模具產學研創新中心”,實現了基于生產、統籌教學、立足科研、兼顧師資“四位一體”的設想。之江學院教師參與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有關教學,配合企業開展研發與技術攻關,完成企業委托的專項研究項目一項,組織一期模具產學研創新人員新技術培訓。
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實踐一直得到浙江省商業廳、寧波市教育局、寧??h政府的關注與支持,獲得較高的社會評價;不同層次學校間的合作融合,在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型人才培養上邁出特殊步伐,在國內高等教育改革中有引領示范作用;本項改革獲浙江工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模式以解決本科院校學生實習困難為發端,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單純安排實習的范疇,涉及學校的諸多改革課題,在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前提下,認真梳理并加以實施顯得必要與迫切;通過幾年的實踐,以構建戰略性、緊密型的全面合作關系的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實際運用前景;在“校企?!眳f同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協作三方的潛能,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首先,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應加強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白吭焦こ處熍囵B計劃”是國家工程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范圍試點改革,為企業直接培養各類工程應用人才。主要通過“校企?!眳f同合作途徑聯合培養較高工程素養的人才,獨立學院、企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主動地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從而適應社會對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樣性與層次性,通過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與方式,有效增強大學生的實踐技能,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有利于社會需要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其次,本科院校、職業院校結合自身的優勢專業,選擇對口的企業集群進行區域合作,促進人才培養為區域經濟服務。校企合作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而選擇企業集群合作比選擇單一企業合作更有利于學校人才的培養,保證人才培養層次和對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在區域行業中,把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實力雄厚、發展前景好的企業群作為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對象,不僅能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滿足實踐教學場所的需要,而且在教育教學改革、師資隊伍、技術革新和企業項目研究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合作,與企業群合作將會給“校企?!眳f同合作帶來勃勃生機。
再次,在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實踐模式的探索中,學校要堅持在人才培養中的主導作用,尤其是獨立學院作為本科院校,學生在企業完成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嚴格執行人才培養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同時,獨立學院與職業技術學院要尊重企業的利益,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為企業提供服務,實現“校企?!闭嬲饬x上的合作,權衡三方利益,促進學校與企業的共同進步。
同時,高度重視政府在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媒介橋梁作用,進一步爭取政府的支持。從這四年的探索實踐來看,寧??h政府在“校企?!眳f同合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企校”協同合作過程中,寧海縣政府牽頭搭建“校企校”合作平臺,出臺相關政策,保護相關企業的經濟利益,把“校企校”協同合作向深度與廣度推進“校企校”協同合作的成功實踐,不僅達到了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而且滿足了企業對人才與技術的需求,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從而使區域“校企?!眳f同合作走上健康持續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何殷,陳剛.校企合作模式聯合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實踐探索[J].教學研究,2012(4):20-23.
[2]林?。⒅刈吭焦こ探逃举|創新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1(6):19-21.
[3]楊路.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62-65.
[4]許曉革,王興芬.著力模式改革與創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2(3):47-49.
[5]葉鑒銘,等.破解高職校企合作“五大瓶頸”的路徑與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1(12):72-74.
[6]李琳,等.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產學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67-70.
(本文作者:秦春節、楊友東、謝林君,原文發表于《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2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