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讓人類活動起來”——大眾集團及其企業文化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的汽車品牌已經通過那句在中國各類媒體上反復出現的廣告詞“車之道,唯大眾”深入人心。而近年來大眾汽車電視廣告結尾那句動聽的聲音“Das Auto! ”(德語:汽車)是中國電視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德語單詞。以“大眾”為首的一系列國外汽車品牌在過去30年里不僅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而且與我國汽車企業共同創造了一個集汽車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服務乃至汽車衍生產品為一體的巨大產業鏈,天天都在上演著有關汽車的無數神奇故事。德國在華投資的很大一部分都與汽車制造產業息息相關,因此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準確地介紹大眾集團的真實輪廓、在華投資的發展歷程以及大眾公司的企業文化特征實非易事,這里只能擷取核心,突出重點,盡力把這個龐大汽車帝國的獨到之處呈現給國內讀者!

一、公司簡介

大眾汽車集團公司(Der Volkswagen Konzern,簡稱大眾集團)1937年5月28日創建于德國的柏林。目前大眾集團的總部位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的沃爾夫斯堡(Wolfsburg,又譯“狼堡”),創始人是世界著名的汽車設計大師費迪南德·波爾舍(Ferdinand Porsche, Porsche又譯“保時捷”,同時也是著名汽車品牌“保時捷”的創始人)。大眾集團還是一家在德意志交易所集團上市的股份公司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Der Konzern[R/OL].(2016-10-04)[2016-10-16].http://www.volkswagenag.com/content/vwcorp/content/de/homepage.html.,它不但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而且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截至2015年,大眾集團擁有61萬名雇員,2014年的銷售額為2024.58億歐元,共向全球客戶銷售了1013.7萬輛汽車,相當于全球轎車份額的12.9%;2015年的銷售額為2133億歐元,共向全球客戶銷售了993.1萬輛汽車,小轎車的全球市場份額為12.3%。

按2012年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的德國企業排行榜,大眾集團是德國最大的企業;按照2016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排名,大眾汽車以261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超過日本的豐田公司,排第7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

大眾集團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汽車、動力機械、金融與物流服務等領域。集團麾下擁有12個來自7個歐洲國家的獨立品牌,每個品牌都有各自的特點,在市場上獨立運作。大眾集團生產的汽車具體包括摩托車、小轎車和豪華轎車,在商務車領域則生產皮卡、巴士和載重汽車。大眾集團還生產船用柴油機、交鑰匙電站、渦輪增壓機、透平機械(汽輪機和燃氣輪機)、壓縮機和化學反應器等。另外,大眾集團的產品還有風力發電設備用特殊齒輪箱、滑動軸承、聯軸器等。大眾集團亦提供廣泛的金融服務,包括為銷售商和客戶融資、租賃,并涉足銀行及保險業務。

截至2015年,大眾集團在20個歐洲國家,11個美洲、亞洲及非洲國家擁有118處生產基地、61萬名職工,每個工作日生產大約41000輛汽車,參與和車輛相關的服務或者其他領域工作。大眾集團的汽車銷售到153個國家。集團的目標是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可靠的環保產品,在日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更具競爭力,成為同類產品的佼佼者。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Der Konzern[EB/OL].(2016-10-04)[2016-10-16].http://www.volkswagenag.com/content/vwcorp/content/de/homepage.html.

大眾集團的基本數據如表1-7所示。目前的董事會主席是馬蒂亞斯·穆勒(Matthias Müller),這位前保時捷掌門人于2015年9月26日接替被“尾氣門”事件纏身的前董事會主席馬丁·文德恩博士(Martin Winterkorn,1947—)。前監事會主席是著名的奧地利企業家,“保時捷”和“大眾”公司的創始人費迪南德·波爾舍的外孫費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ch,1937—),2014年4月25日皮耶希辭去大眾集團監事會主席以及監事會成員職務,由德國金屬工會前第一主席貝爾托德·胡伯(Berthold Huber,1950—)接任。現任監事會主席為漢斯·迪特·伯池(Hans Dieter P?tsch)。

表1-7 大眾集團基本數據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Menschen bewegen Gesch?ftsbericht 2015[R/OL].(2015-03-14)[2016-08-1].http://www.volkswagenag.com/content/vwcorp/info_center/de/publications/2015/03/Y_2014_d.bin.html/binarystorageitem/file/GB+2014_d.pdf.

二、大眾集團的歷史

1937—1945年

1934年1月17日,費迪南德·波爾舍(Ferdinand Porsche)向德國政府提出一份為普通百姓設計生產汽車的建議書,此項建議得到了希特勒政府的批準和支持;1937年3月28日,“德國大眾汽車籌備有限責任公司”(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宣告成立,隨后于1938年9月16日更名為“大眾汽車工廠有限責任公司”(Volkswagenwerk GmbH);1938年年初在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公司開始建廠,用以生產由波爾舍設計的新款車型。

1945—1949年

二戰結束后,1945年6月中旬,大眾汽車公司由英國軍政府接管。在伊凡·赫斯特(Ivan Hirst)少將的管理下,甲殼蟲(Beetle)大量投入生產。

1949—1960年

1950年3月8日,Type 2投入生產,進一步擴充了公司的產品線。憑借豐富的多功能特性,大眾巴士(Volkswagen Bus,即今天仍為許多人所熟悉的VW Bully)很快掀起了訂購熱潮。

1955年,來自德國國內和國外的大眾職員和經銷商一起在沃爾夫斯堡慶祝第1000000輛甲殼蟲下線。1956年,一個獨立的Transporter生產基地在漢諾威成立,大眾商用車品牌誕生。

1960—1980年

1972年2月17日,大眾汽車公司打破汽車生產世界紀錄。甲殼蟲以15007034輛的紀錄,超越福特汽車公司Model T車型(即公眾所熟悉的Tin Lizzy)在1908—1927年所創下的傳奇紀錄;1973年,新一代大眾汽車的首款車型帕薩特(Passat)投入生產,它采用四輪驅動和水冷四缸引擎,引擎調校范圍達110 bhp。帕薩特采用模塊化設計,標準化的組件可同時應用于多款不同的車型,從而帶來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

1974年1月,首輛高爾夫(Golf)在沃爾夫斯堡亮相。這款緊湊型箱式小客車一經推出便快速風靡,進而成為甲殼蟲神話的繼承者。同年公司還推出了運動型跑車酷尚(Scirocco),一直生產到1981年;1976年,首輛高爾夫GTI下線。該款車型以其110 bhp引擎掀起了一陣馬路旋風,為又一個傳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1980—1990年

1982年9月30日,大眾與西班牙汽車制造商西雅特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首次成功地跨出德國。1986年6月18日,大眾收購了西雅特公司51%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家非德國子公司。12月23日,大眾又將持有股份增至75%。1990年,大眾完全收購西雅特,使其成為全資子公司。

1983年6月,第二代高爾夫的生產正式拉開序幕。該款車型在設計上非常適合于高度自動化的裝配流程,在特別建立的最后裝配車間(Halle 54),機器人首次應用于汽車制造中。

1984年大眾集團宣布進入中國市場,與中方合資組建上汽大眾,大眾集團控股50%,也成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汽車企業;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現名上汽大眾)成立。

1990—2000年

1991年2月,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1年12月5日,中國第一輛捷達A2轎車在一汽轎車廠組裝下線。

1991年3月28日,大眾與捷克的斯柯達汽車公司簽署合資協議,獲得后者30%股份,并分別在1994年和1995年將股份增至60%和70%。

1993年2月17日,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總裝車間舉行第10000輛捷達轎車下線儀式。6月,公司被評為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一。1998年,三個著名品牌——賓利、蘭博基尼和布加迪加入大眾;1999年7月,Lupo 3 L TDI的推出標志著首款耗油率僅3升/100千米的量產車問世,大眾汽車公司再次在汽車業的發展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2000—2003年

2000年5月30日,斯柯達成為大眾全資子公司;2002年8月,在位于布拉迪斯拉發的大眾斯洛伐克工廠,一款豪華越野車途銳(Touareg)開始量產,標志著大眾品牌正式進入一個全新市場領域;2002年12月,“Auto 5000 GmbH”公司(經營著集團在沃爾夫斯堡的一間工廠)開始途安(Touran)小型廂型車的生產。公司制定了一種特別的集體支付模式,旨在實施精益生產,涉及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團隊合作、靈活的工作時間和鼓勵工人們在生產改進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2003年,第五代高爾夫開始生產,在其設計中體現一種新的活力觀。

2006—2007年

2006年10月,大眾汽車集團收購曼公司15.06%的股份;2007年,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范圍新車零售量超過620萬輛,銷售額高達1089億歐元;經營利潤達62億歐元。

2007年5月,大眾汽車兩款發動機1.4升雙增壓直噴汽油機蟬聯世界最佳發動機獎;2007年12月,大眾汽車推出最新7速DSG變速箱。

2008—2010年

2008年,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范圍新車零售量超過627萬輛;2008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獲得瑞典卡車生產商斯堪尼亞公司的控股權。集團十年發展藍圖——Mach 18戰略發布;2009年7月,監事會批準大眾汽車集團與保時捷合并。同年,大眾汽車集團汽車銷量再創新高,達629萬輛;2010年,大眾汽車集團年銷量首次突破700萬輛;2010年3月,大眾汽車為電動汽車設定發展路線圖。

2011—2012年

2011年,大眾汽車全球首支電動示范車隊在北京上路;2011年,大眾汽車學院開幕。

2011年,大眾汽車集團年銷量再創紀錄,首次突破800萬輛;2011年3月,大眾汽車收購保時捷汽車銷售業務;2012年7月,大眾汽車與保時捷宣布組建綜合汽車集團。

2015年

2015年9月18日,美國環保署(EPA)指控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所售部分汽車安裝專門應付尾氣排放檢測的“失效保護器”,以便車檢時能以“高環保標準”過關,而在平時使用中卻大量排放污染物。大眾集團面臨信譽危機,時任大眾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丁·文德恩引咎辭職,大眾遭遇企業發展史上最大的挫折。

大眾集團沃爾夫斯堡總部(陳巍 攝)

汽車玻璃塔——提車大廈(陳巍 攝)

三、大眾集團企業文化特征之一——12個獨立的品牌

從上述大眾集團的歷史可以看出,大眾集團在近8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業文化內涵,一個大家庭下的眾多品牌的共生共榮便是其主要的方面,以下簡述大眾集團的12個知名品牌。

拓展資料

(一)大眾汽車

Volkswagen是大眾集團的標志,其中V、W系Volk(大眾)和Wagen(汽車)的首字母。標志圖案簡潔、大方、明了,也是大眾公司自有品牌,大眾公司生產的汽車都以此標志為商標。

大眾集團的主要產品,雖然標有統一的VW標志,仍細分為高爾夫、甲殼蟲、帕薩特、邁騰、速騰、波羅等多種車型。

另外,大眾集團作為一家大型跨國集團公司,除“大眾”品牌之外,還擁有來自7個歐洲國家的11個知名汽車品牌。

(二)奧迪

奧迪作為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932年,此后奧迪開始采用四環徽標,它象征著奧迪(Audi)與小奇跡(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合并成的汽車聯盟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汽車聯盟公司涵蓋了德國汽車工業從摩托車到豪華轎車能夠提供的所有乘用車領域。

奧迪集團現在系大眾集團的全資獨立子集團公司。奧迪汽車主要從事汽車制造業,其產品線非常豐富,從摩托車、迷你汽車至運動型多用途車均有涉足,它的產品主要針對豪華型汽車市場。

奧迪集團的總部設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因戈爾施塔特,包括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奧迪匈牙利公司、quattro有限公司以及蘭博基尼汽車公司和Cosworth技術公司,另外還有奧迪巴西及奧迪塞那利塔公司。奧迪在德國因戈爾施塔特、內卡蘇姆,匈牙利的杰爾,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巴西的圣若澤杜斯皮尼艾斯,我國長春和印度的奧郎加巴德都設有生產廠或合資生產廠,在我國臺灣由臺灣奧迪負責引進車輛,供臺灣經銷商授權銷售及維修奧迪全車系,并開辦有展示中心與保養廠。

奧迪汽車早在1966年便成為大眾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大眾集團于1965年從戴姆勒-奔馳集團手中買斷了當時還是奧迪前身的汽車聯盟公司的所有權。

奧迪的主要產品有A1、A2、A3、A4、A5、A6、A7、A8、Q1、Q3、Q5、Q7、TT、R8以及S、RS性能系列等。

(三)西雅特

西雅特(Seat)是西班牙最大的汽車公司,1950年成立于巴塞羅那。

西雅特公司是西班牙汽車市場上唯一一家同時從事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的汽車公司。公司總部設在巴塞羅那郊區的馬托雷利,其生產的汽車約75%出口到全球72個國家。作為西班牙市場上的領軍企業,西雅特公司總營業額超過40億歐元,全球年均銷量339500輛。

西雅特公司共有13000名員工,在馬托雷利生產伊比颯(Ibiza)和León車型,在巴塞羅那自由區生產車身,在埃爾普拉特—德略布雷加特生產變速箱,公司還在大眾汽車集團位于葡萄牙帕爾梅拉的工廠生產西雅特Alhambra車型,在大眾斯洛伐克工廠生產Mii,在捷克斯柯達工廠生產Toledo車型。

西雅特設有技術中心,擁有超過9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西雅特是西班牙在研發上投入最大的公司。遵循公司的環保承諾,西雅特的生產流程在節能減排以及資源回收和再利用方面,嚴格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標準。

(四)斯柯達

斯柯達(?KODA)是一家總部位于捷克姆拉達—博萊斯拉夫(捷克語:Mladá Boleslav,德語:Jungbunzlau)的汽車公司,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車生產商之一,1895年創立。1991年,斯柯達成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品牌。

1991年4月16日,大眾集團購買了斯柯達公司70%的股份,其余30%股份在2000年收購,斯柯達進而成為德國大眾旗下繼大眾、奧迪、西雅特后的第四大品牌。

斯柯達汽車以高性價比、堅實耐用、高安全性、優良的操控性及舒適性兼備而成功地打入了歐洲、亞洲、中東、南美洲、非洲等地市場,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除了在本國擁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外,在德國、英國及波蘭市場也很受歡迎。上汽大眾在中國也生產斯柯達系列轎車。

(五)賓利

賓利汽車公司(Bentley Motors Limited)是舉世聞名的豪華汽車制造商,總部位于英國克魯,1919年1月18日由沃爾特·歐文·本特利創建。一戰期間,賓利公司以生產航空發動機而聞名,戰后則開始設計制造汽車產品。1931年,賓利被勞斯萊斯收購,在1998年兩者均被德國大眾集團買下;同年8月,寶馬以68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勞斯萊斯的商標使用權,雙方關系逐漸弱化。在近百年的歷史長河中,賓利品牌依然熠熠生輝,不斷給世人呈現出尊貴、典雅與精工細做的高品質座駕。

(六)布加迪

布加迪(BUGATTI),這是一個創立至今已經有百余年歷史的跑車品牌。1909年由埃托爾·布加迪(Ettore Bugatti)在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莫爾海姆建造工廠組織生產1956年停產,1991年意大利工業家羅曼諾·阿蒂奧利買得布加迪商標所有權,在意大利重建布加迪汽車公司,重新生產高性能、高質量的運動車及轎車。布加迪總計生產汽車7000余輛。因其廠址國籍的變化,1909—1918年在德國境內,1919—1956年在法國境內,1991年重新建廠后在意大利境內。

1998年大眾集團董事會主席皮耶希買下了布加迪的商標權,正式將布加迪納入大眾集團之下。在大眾接手之后,布加迪幾乎可以說是從未在各大國際車展中缺席過,推出了數款概念車,但在量產方面卻一直沒有動作。

(七)蘭博基尼

1948年3月1日,蘭博基尼創立于意大利的圣阿加塔—博洛涅塞,由于經營不善,于1980年破產;數次易主后,1998年歸入奧迪旗下,現為大眾集團旗下品牌之一。蘭博基尼的標志是一頭充滿力量、正向對方攻擊的公牛,與大馬力、高性能跑車的特性相契合,同時彰顯了創始人公牛般不甘示弱的個性。

(八)保時捷

保時捷股份公司是德國著名汽車公司,1931年成立于斯圖加特,以生產高級跑車而聞名于世界車壇,創始者奧地利人費迪南德·波爾舍是一位享譽世界車壇的著名設計師。

保時捷現在隸屬大眾集團,系股份公司,現任董事長為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1968—),監事會主席為沃爾夫岡·波爾舍(Wolfgang Porsche,1943—)系費迪南德·波爾舍最小的孫子。2015年擁有員工24481人,2015財年銷售額為215億歐元。Porsche.Annual Report 2015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R/OL].(2015-12-31)[2016-10-16]. https://newsroom.porsche.com/en/annual-report/en.html.

保時捷與大眾自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德國尚處在納粹統治時期,希特勒曾計劃生產“大眾的汽車”,為此他求助于費迪南德·波爾舍,正是波爾舍為大眾設計出了第一款也是最廣為人知的經典車型——甲殼蟲。二戰結束后,費迪南德·波爾舍在德國南部城市斯圖加特建立起了自己的保時捷汽車王國。大眾的第一任領導就是保時捷公司的創始人費迪南德·波爾舍,而大眾集團的前任董事會、監事會主席則是他的外孫費迪南德·皮耶希。

二戰后的兩家公司分別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大眾本著薄利多銷的原則,專門生產物美價廉的一代名車甲殼蟲。作為一款設計十分成功的車型,甲殼蟲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生產量最大的轎車,也成為戰后德國經濟奇跡的一個象征。而保時捷則發展為世界最著名的跑車生產商,經營理念非常明確,盯準尖端市場,生產的汽車數量不多,但每一輛都能獲得高額利潤。

1993年費迪南德·波爾舍的外孫費迪南德·皮耶希成為大眾公司的領導,2002年成為大眾監事會主席。2005年9月,保時捷增持大眾股份后超過了下薩克森州政府,成為大眾的第一大股東。2006年11月,保時捷出資40億歐元,所持股份達到27.3%,2007年3月24日,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大眾3.6%的股份,所持股份達到30.9%。

作為祖輩遺產的繼承人之一,費迪南德·皮耶希的“汽車之路”始于保時捷,而成于大眾。他從保時捷公司發動機調試處的一名職員干起,逐步升任部門主管,后轉入大眾集團,以奧迪公司為跳板,終于進入大眾公司的核心管理層,并在1993至2002年期間擔任大眾集團董事會主席。

費迪南德·皮耶希在德國受到廣泛尊重,并被視為汽車制造業的“大家長”。在掌舵大眾的同時,他也是保時捷的主要股東,這無疑讓兩家公司聯系緊密。

2006年11月,保時捷正式展開了對大眾的收購計劃。至2009年1月,保時捷已擁有大眾50%以上的股份,但尚未達到其控股75%的目標。因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保時捷不得不改變戰略,將收購轉為合并。

2009年8月18日,大眾集團宣布已與保時捷就合并成一家新汽車集團達成了綜合協議,大眾將出價40億歐元收購保時捷,雙方的合并在2011年完成。大眾集團監事會批準了關于與保時捷共同組建由大眾集團領導的汽車集團的綜合協議。保時捷公司的監事會也批準了兩家公司合并的原則性文件。綜合協議的批準,標志著一家旗下擁有10個強大品牌的汽車集團的誕生。保時捷將成為大眾的第10個品牌,但同時將繼續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總部仍然設在斯圖加特的祖芬豪森。

保時捷汽車主要車型有911、Boxster、Cayman、Panamera、Cayenne、Macan。

(九)杜卡迪

杜卡迪(Ducati)成立于1926年,由創始人安東尼奧·卡維里埃里·杜卡迪(Antonio Cavalieri Ducati,1853—1927)建立,是一家意大利摩托車生產商,總部位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其產品由于卓越的性能以及意大利特色的設計而聞名。2012年奧迪公司收購了杜卡迪。

(十)大眾商用車

大眾商用車是大眾集團旗下品牌,商用車品牌負責大眾集團的商用車產品,它包括了大眾集團所有商用車的類型:從微型車、豪華巴士到客貨兩用運輸車、輕卡等。1956年,大眾在漢諾威成立了專門生產客貨兩用運輸車的生產基地,形成今日的大眾商用車品牌核心。

大眾商用車仍然使用大眾品牌。

中國一汽大眾生產的開迪(Caddy)和大眾進口的T5商務車均系大眾商用車。

(十一)斯堪尼亞

斯堪尼亞(SCANIA)是重型卡車、巴士與長途客車乃至工業發動機和船用發動機的領先制造商。1900年在瑞典南部的馬爾默成立,公司同時還提供并銷售種類繁多的服務相關產品與融資服務。大眾集團為斯堪尼亞的母公司,持有37.7%的股份與68.6%的投票權,系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

斯堪尼亞業務遍及100多個國家或地區,全球員工有41000多名。在這些員工當中,從事研發工作的工程師有2400名,大多數在瑞典鄰近公司生產單位的辦公地點工作。斯堪尼亞的企業采購部門分別在波蘭、捷克、美國與中國另外設有地區性采購部門,幫助總公司采購。生產工作則在歐洲、拉丁美洲進行。此外,大約有2萬人在斯堪尼亞的獨立銷售與服務組織中工作。斯堪尼亞品牌的形象是由其客戶和產品(車輛、服務和融資)與公司員工及其價值觀和工作方法共同塑造的。斯堪尼亞的模塊化產品系統,以較少的主要部件為基礎,不但允許很高程度的定制,同時還能降低產品開發、生產、零件管理的成本。按照特定的運輸需要,量身打造每一輛汽車,使客戶獲得更高的整體運營經濟效益。

斯堪尼亞銷售(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總部設在北京,上海是其技術、培訓中心及配件倉庫,在廣州與廈門都有其辦公分支機構。斯堪尼亞中國有25個銷售經銷商及服務網點。

(十二)曼集團公司

曼歐洲股份公司,又譯“曼恩歐洲股份公司”,前身為MAN AG——曼股份有限公司,全稱“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工廠股份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巴伐利亞州慕尼黑市、具有250年歷史的機械制造公司,也是曼集團(MAN Group)的主要母公司。大眾集團持有曼集團75.03%的股份。曼集團作為歐洲知名的車輛、發動機和機械制造企業,是卡車、巴士、柴油機和透平機械以及特殊齒輪箱的制造商與供應商,在上述領域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曼集團的戰略面向增長強勁的商務車和動力工程領域可持續的價值提升。集團三大公司分別為曼卡車和巴士集團(大眾集團全資子公司)、曼柴油機與透平集團以及曼拉丁美洲集團。

曼集團主要從事汽車工業相關的制造,特別是以卡車、巴士為主的重型車輛。曼公司同時也生產柴油發動機,用于船舶推進以及燃氣透平機等用途。

曼公司是德意志交易所上市公司,曾經是30個德國DAX指數成分股中歷史最悠久者之一。2008年,曼集團迎來其250周年慶典,旗下來自120個不同國家的51300名員工創造了150億歐元的年銷售額。2011年的銷售額為165億歐元。通過成立全資子公司和與當地公司合資經營的模式,曼集團在印度、波蘭、土耳其、中國、美國、阿聯酋、南非、烏茲別克斯坦、葡萄牙和奧地利設有子公司。2015年銷售額為137億歐元,2014年年底職工有55030名。MAN.MAN at a glance[EB/OL].(2016-10-04)[2016-10-16].http://www.corporate.man.eu/de/unternehmen/man-auf-einen-blick/struktur/Uebersicht.html.曼卡車和巴士集團2015年的銷售額為90億歐元,雇員為35865名。MAN Truck and bus.MAN at a glance[EB/OL].(2016-10-04)[2016-10-16].https://www.mantruckandbus.com/en/company/man-at-a-glance/structure.html.

曼公司的產品在20世紀40年代即進入中國的貨運、消防、石油鉆探、客運、公路養護市場。

曼公司目前在中國的合作或合資伙伴有中國重汽(濟南)、遼寧黃海客車、浙江金華青年集團和陜西重型汽車集團(陜重汽)。

四、大眾集團企業文化特征之二——檔案館、記憶場所、汽車城和汽車博物館

查閱大眾集團的官方網頁,便會發現大眾集團的企業文化除了無比珍惜其12個獨立發展的品牌之外,也異常重視企業文化的保存與維護。比如在官網上用圖片與文字詳細描述了大眾集團的歷史、出版物、檔案館以及文化記憶場所等。

在大眾集團檔案館藏有3千米長的卷宗、75萬幅照片、1500部電影、5萬份出版物、1.5萬份圖紙和大量的數字化數據資料。讀者在事先約定的情況下,可以部分使用開放的文獻。而在大眾出版物欄目內可以下載大量的pdf格式的年報和企業雜志,也可以寫郵件免費索取。

文化記憶場所,也讓人們看到大眾集團企業的另一面。1999年,在沃爾夫斯堡大眾廠區開設了一處文化記憶場所,名為“大眾廠區強制勞動記憶場所”,位于廠區內過去的防空地堡內,通過實物、照片、證人描述的形式,再現了納粹統治時期強制勞工的悲慘生活。

大眾集團另外一個重要的企業文化特征體現在以下三個重要的文化設施上,人們參觀后,都會對大眾集團獨特企業文化的產生獲得更為深入的了解,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一)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城

大眾汽車城(見圖1-1),位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的沃爾夫斯堡市,其建設是為了配合2000年在漢諾威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耗資8.24億德國馬克,占地25萬平方米的“汽車城”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汽車主題公園和服務中心、新車交貨中心,又是一個大眾集團的博物館,集團所屬的各個汽車品牌例如大眾、保時捷、斯柯達、蘭博基尼等在這里基本都得到了展示。

圖1-1 大眾汽車城俯瞰圖

汽車城主要由以下建筑組成:8座園亭(大眾8大品牌展廳)、集團公司平臺(接待大廳、信息中心)、時光之屋(博物館)、汽車玻璃雙塔(提車大廈)、客戶中心、五星級的卡爾頓酒店。

玻璃雙塔是大眾汽車城的經典建筑物。這是兩棟各48米高的圓柱體提車大廈,樓的四周完全由玻璃幕墻組成,樓內從底層到頂層擺放著密密麻麻的汽車,靜靜等待著它們的主人。大部分德國人都樂意等待3個月,帶上一家老小,長途跋涉趕到沃爾夫斯堡玻璃雙塔提車,游覽完汽車城之后再開車回家。

汽車城年接待參觀者120萬人。目前,接待游客超過3000萬人次,大眾汽車城已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工業旅游景點之一。人們可以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很方便地到達這里。

在集團公司接待大廳購買一張15歐元的門票,除了可以參觀上述景點之外,最激動人心的地方是參觀大眾公司沃爾夫斯堡的汽車生產車間,了解一輛大眾汽車總裝的全部流程。

(二)保時捷汽車博物館

在德國斯圖加特—祖芬豪森保時捷總部附近,坐落著全球最壯觀的汽車博物館——保時捷汽車博物館。在面積為5600平方米的展館內,超過80臺保時捷跑車以及眾多小型展品在保時捷汽車博物館中展出。除了356、550、911和917等舉世聞名的標志性車輛外,展品還包括費迪南德·保時捷從20世紀初以來所取得的杰出技術成就。早在那個年代,保時捷這個名字便已經成為永不滿足于現狀的代名詞,尤其是對于那些無法完全符合或超越其要求的技術方案以及具有改進空間的現有產品來說。

參觀者們可以選擇從1948年之前的公司歷史開始參觀,或者直接前往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保時捷產品和賽車歷史主展區。兩個區域通過“保時捷理念”部分相互連接,組成主展區。

保時捷汽車博物館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檔案館。保時捷檔案文件作為公司的“記憶庫”,收集了與保時捷總部及其子公司相關的業務、技術、社會或文化方面的所有重要信息。存檔項目包括與獨一無二的保時捷成功歷史有關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從費迪南德·保時捷作為汽車設計師開始到1931年工程辦公室的建立,一直到今天保時捷總部的建立。

歷史檔案文件中積累著非常豐富的知識,不僅供公司內部使用,也向記者和科學家等外部用戶提供。保時捷的檔案管理員每年要以專業的方式處理成千上萬份咨詢。

參觀者可以通過玻璃隔板清楚地看到用戶區和圖書館。興趣濃厚的參觀者可以選購博物館商店提供的大量保時捷書籍和精選的授權文獻。

另外,游客可以將博物館之旅與工廠參觀相結合,從博物館直接進入工廠游覽。保時捷品牌定位于中高端消費者人群,在中國也擁有廣大的用戶,博物館、網站提供相應的中文資料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三)奧迪博物館與奧迪媒體中心

奧迪博物館:位于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因格施塔特奧迪博物館,是奧迪汽車的歷史、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心。它是一座高科技展示博物館。三層樓的展廳記錄著奧迪公司的發展史,從1899年最艱難的起步階段到成功。展廳內大約有50輛汽車和20輛摩托車,包括14種原型車。

奧迪媒體中心:是開設在互聯網上的奧迪公司的媒體中心門戶網站,除了介紹奧迪汽車的車型、企業的歷史之外,主要負責奧迪公司的形象設計、信息發布,為了解奧迪產品和文化的各路記者、研究者、媒體人提供服務。

奧迪公司除了發展、培育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之外,還大力地支持德國的文化事業,尤其在音樂、設計、造型藝術、電影和戲劇方面給予藝術家大力的支持。

五、投資中國

從1984年起,大眾汽車就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已擁有14家企業,除了生產轎車外,還向消費者和行業提供零部件和服務。另外,大眾集團麾下的曼集團早已進入中國,在重型卡車、長途汽車、柴油機生產制造領域與中國多家公司都有合作關系。保時捷公司則在中國建立了多家4S店,在中國經濟發達地區都開設了銷售中心。大眾集團在中國的投資是全方位的,因此大眾在中國市場獲得的回報也最為豐厚。以下著重介紹大眾品牌在中國的發展。

大眾汽車是第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國際汽車制造廠商之一。與中國政府最早的接觸可追溯到1978年,即在鄧小平的領導之下,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初。

目前,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擁有兩家轎車合資企業,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1984年上海大眾汽車開始了它輝煌的歷史篇章,1990年又在長春簽署了一汽—大眾合資企業的協議。2003年1月,大眾汽車上海變速器合資企業建立投產,2004年又建立了兩家生產最先進技術發動機的合資企業,分別于2006年和2007年開始投入生產。2007年7月大眾汽車品牌捷達車型在成都一汽集團公司的生產基地投產。2004年5月起大眾汽車專門致力于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建立與發展,下面將分別介紹大眾集團在中國建立的子公司和分公司情況。

(一)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2004年5月,大眾汽車開始致力于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建立與發展,由六人組成的董事會來領導,分別負責銷售、技術、采購、人事/政府關系、財務,其任務是建立和開展大眾集團在華所有企業的各項業務。

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包括如下職能:市場銷售、人力資源、公共關系、政府聯絡和國產化。隨著汽車國產化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大眾集團努力發展本地供貨商,其卓越的成效為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大眾,原用名為“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大眾與上汽集團的合資企業。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之一,上汽大眾汽車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上海安亭為總部,輻射南京、儀征、烏魯木齊、寧波、長沙的六大生產基地。

基于大眾、斯柯達兩大汽車品牌,公司目前擁有大眾品牌的波羅(Polo)、途安(Touran)、朗逸(Lavida)、途觀(Tiguan)、桑塔納(Santana)、帕薩特(Passat)系列產品和斯柯達品牌的晶銳(Fabia)、野帝(Rapid, Yeti)、明銳(Octavia)、速派(Superb)等系列產品,覆蓋A0級、A級、B級、SUV、MPV等不同細分市場。

上汽大眾30多年的發展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從小到大”發展的縮影。1978年11月,鄧小平親自批示,正式拉開了轎車中外合資經營洽談的序幕。經過六年縝密的談判,1984年10月,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合營合同簽字儀式,“上海大眾”應運而生。

在探索合資經營的道路上,上汽大眾迎難而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滾動發展的道路。在擴大自身生產規模的同時,上汽大眾開展了振興中國轎車零部件工業的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工作。這一跨地區、跨行業的宏大系統工程,帶動了一大批配套工業的技術進步,為形成符合國際水準的零部件生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經過積累和滾動發展,公司注冊資本已經從最初的1.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15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由9.8億元人民幣增長到985.97億元人民幣;截至2013年11月,上汽大眾累計產量突破1000萬輛,成為國內首家產量突破1000萬輛的轎車生產企業,再度創下國內乘用車行業新紀錄。鑒于上汽大眾在自身發展和市場競爭中的出色表現和巨大成功,中德合資雙方提前續簽了合營合同,將合作期限延長至2030年。2015年汽車產量為1803584輛,銷售量1812077輛,銷售額2099.06億元。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大眾2015年年報[R/OL].(2016-04-23)[2016-09-11].http://www.csvw.com/about/report.html#r2015.

在發展歷程中,上汽大眾創造了中國轎車工業的多項第一,公司曾連續八年榮獲“中國十佳合資企業”稱號,八度蟬聯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榜首,并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

在不斷優化安亭各工廠工藝和產能的同時,上汽大眾積極“走出去”,在全國范圍內布局生產基地。2008年4月,上汽大眾南京分公司正式開業;2012年7月,儀征分公司建成投產;2013年8月、10月,上汽大眾(新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先后建成。此外,2013年5月簽約奠基的湖南(長沙)項目,2015年已建成投產。

(三)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大眾)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和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大型乘用車生產企業,是中國第一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生產企業。

經過25年的發展,一汽—大眾在東北長春、西南成都和華南佛山建有三大基地,擁有轎車一廠、轎車二廠、轎車三廠、轎車四廠、發動機傳動器廠、成都發動機廠以及沖壓中心等七大專業生產廠。華東基地青島正在建設中,華北基地也已選址天津。

從建廠當初的一個品牌、一款產品,發展到現在的奧迪、大眾兩大品牌十大系列產品——奧迪A6L、奧迪Q5、奧迪A4L、奧迪Q3、邁騰、CC、速騰、寶來、高爾夫和捷達轎車,每款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銷量都是其細分市場里的主導產品。一汽—大眾已成為國內成熟的A、B、C全系列乘用車生產企業。2013年,一汽—大眾共向市場投放了捷達、奧迪Q3、新Q5、新CC和高爾夫A7等多款產品,產品上市即受到用戶追捧,產品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一汽—大眾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技術研發實力不斷增強。公司擁有造型試驗車間、造型與虛擬現實中心、測量技術中心、車輛安全中心和多個功能實驗室等重要技術部門,占地面積14平方千米、各類試車道路總面積達67萬平方米的一汽—大眾整車試驗場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預批量中心新建南擴工程及預批量中心老車間改造的完工,新增使用面積3666平方米,生產能力由原來的每周3臺車,提高到了每周6臺車,從而使長春基地具備了同時進行兩款自主開發車型樣車試制、兩款全新車型生產啟動的能力。完備的試驗手段及高精度的測試設備,保證了一汽—大眾在產品預開發、本地化開發、國產化認可、零部件開發以及整車道路試驗方面具有了較強的技術實力。

2015年,一汽—大眾整車批發銷售1650289輛,生產1641111輛,產值2626億元,納稅476億元。從1991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轎車組裝下線到2013年年底,一汽—大眾已經累計生產整車831.15萬輛。一汽大眾有限公司.企業概述[EB/OL].(2016-04-23)[2016-09-11].http://www.faw-vw.com/index.php/about.

一汽—大眾為長遠發展制定了清晰的方向——“2020戰略”,在公司未來的宏偉藍圖中,公司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力爭在市場地位、盈利能力、用戶滿意度提升、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取得均衡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指引下,一汽—大眾在2015年深入研討并推進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全面推進“互聯網+”戰略。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作為獲得國內最高級評價“綠色工業建筑三星認證”的“完美工廠”,已經成為國內汽車制造領域的標桿,兩大品牌在數字化營銷、汽車金融等領域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一汽大眾有限公司.2015年營業年報[R/OL].(2016-04-23)[2016-10-15].http://www.faw-vw.com/uploadfiles/20160504/14623416604211.pdf.

研究與思考

大眾集團在中國30多年的投資與發展,不但助力我國汽車制造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而且提高了該集團自身的業績,分享了中國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的成果。大眾集團攜技術與資金的優勢在中國取得的非凡成就,也是一部大型跨國企業投資與并購的生動教科書,值得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學習。但是大眾集團的某些汽車車型的質量保證卻奉行兩套不同的標準,在中國的表現并沒有完全體現德國制造應有的技術水平與品牌價值。大眾應當更多關注中國消費者的基本訴求,減少產品質量問題對中國消費者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避免大眾集團的產品與服務在中國遭遇信任危機。

思考題

1.大眾集團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共擁有多少個獨立運營的品牌?選取純正德國血統的品牌,分析其成長與培育背后的企業文化策略。

2.以大眾汽車城布局和運營為例論述大眾集團的企業文化特色。

3.德國大眾在中國主要有幾家合資公司?哪家合資公司在浙江寧波開設了工廠?該公司生產何種類型的轎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内江市| 田东县| 本溪市| 横峰县| 宣汉县| 汝城县| 永春县| 淮安市| 新巴尔虎右旗| 思南县| 东明县| 西丰县| 保德县| 瑞丽市| 丰城市| 丰原市| 师宗县| 金华市| 中宁县| 勐海县| 扶余县| 洪江市| 高陵县| 昆山市| 瑞丽市| 宣化县| 合肥市| 宾阳县| 禹城市| 勐海县| 宣武区| 进贤县| 柘城县| 崇信县| 岑巩县| 府谷县| 吴忠市| 阜新市| 翼城县|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