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這樣的語文有意思
- 蔣軍晶
- 3245字
- 2020-02-21 18:01:32
教學的方向——多學習策略
“閱讀策略”指的是——為了達到某些閱讀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計劃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我們為什么要研究“閱讀策略”?我們為什么要教給學生“閱讀策略”?因為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愛閱讀、會閱讀,人與人的閱讀能力也是有差異的,教給他們一些閱讀的策略,就是讓每個學生都向前走一步,縮短天生能力的差距。
你也許會覺得“閱讀策略”是什么新生事物,是玄之又玄的高級理論。其實我們平時的很多教學行為,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從“教知識”轉向“教閱讀策略”,從“教課文”轉向“教閱讀”。
比如,我們讓學生理解一個詞的意思,直接告訴他意思,或者進行簡單的問答,那就是“教知識”。
但是,如果我們讓學生努力通過以下途徑自己去理解詞語的意思,那就是教閱讀策略。因為這樣教,學生以后碰到不理解的詞語,他就有解決的方法可以選擇。比如:
● 重讀句子,尋找可能提供線索的想法與字詞。
● 把難倒你的字詞之前的兩三個句子讀一遍,找出跟字義有關的線索。
● 把難倒你的字詞之后的兩三個句子讀一遍,找出跟字義有關的線索。
● 找出該字的字根,思索其意義。
● 你是否在其他情境或書中看過或聽過那個字?
● 想想此時的情節,看看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字義的線索。
再以我上的《只有一個地球》課為例。在這堂閱讀課里,我想通過這篇文章讓學生練習“統整”的閱讀策略。
既然是教閱讀策略,在這堂課里,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只有一個地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既然是教閱讀策略,在這堂課里,我沒有簡單地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們很多課就是這樣,只是給了孩子時間,沒有指導,沒有點評,完全依賴學生自身的水平。
在這堂課里,我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文章的主旨”、“清楚分辨出文章整體信息或主題”的具體可行的方法,例如略去不相干的資料,略去重復的資訊,把資料分門別類,試著找出文本中代表主旨的句子,并利用它們作概述,文本中如果找不到代表主旨的句子,那不妨自己動手寫。然后,再讓學生去摸索、嘗試,然后點評。具體見這堂課的記錄。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記錄
一、統整的策略
師:早自修大家讀了這篇文章。很明顯,這篇文章,作者在表達一個觀點。
生:我們要保護一個地球。
師:是的,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了這個觀點。但是任何一個觀點,你要讓別人心悅誠服,必須講明理由。就像早上陸老師在和大家討論“小學要不要取消英語課”,陸老師的觀點是“小學要保留英語課”,陸老師要讓大家接受這個觀點,就必須講明理由。那么,在這篇文章里,作者講了哪些理由呢?
生:(默讀,找理由,一段時間后,很多人找了4條理由)
師:很多同學找到了4條理由。但是你們發現了嗎,這篇課文有9個自然段呢。9個自然段,4個理由,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的自然段需要合并,這些自然段都是講同一個理由的。
師:厲害,我要記下來。(板書:合并相關的段落)
師:還有嗎?難道你所有的自然段都派上用處了?
生:蔣老師,第一自然段不是講理由的,我刪去了。
師:很好,我記下來(板書:刪去無關的段落),我自己在讀時,刪去的好像不止第一自然段。
師:對了,有的同學似乎已經把理由提煉出來了,你們為什么這么快?有什么經驗嗎?
生:蔣老師,有的段落有總起句,可以抄下來。
師:很好。(板書:充分利用總起句、總結句等句子)
師:不過,你們每一條理由,難道都有現成的句子可以抄嗎?
生:沒有。第三、第四條就沒有明顯的總起句、總結句。
師:那怎么辦?
生:……
師:還能怎么辦?自己動手寫唄!(板書:自己動手寫)
師:同學們,其實我們剛才在梳理方法。早在1992年的時候,美國的布朗·戴和瓊斯教授在幫助讀者“概括”時提出了非常具體的5種方法,跟我們今天總結的差不多:第一,略去不相干的資料;第二,略去重復的資訊;第三,把資料分門別類;第四,試著找出文本中代表主旨的句子,利用它們作概述;第五,文本中如果找不到代表主旨的句子,不妨自己動手寫。
二、小組內練習、討論
師:下面請你們自己利用這些方法再默讀課文,梳理一下。然后小組討論,看看能不能形成比較統一的意見。
(小組討論比較長時間)
師:我先想問一問,有沒有小組討論后沒法形成共識的?(有兩組舉手)這兩組先獎勵蘋果片(我們班的一種獎勵方式),獎勵他們是因為我覺得很真實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而且我觀察他們的討論盡管是爭論,但總體是心平氣和的,這一點很好。
郭淑怡組:我們組的爭議是第二段的總起句好,還是最后一句好。一位組員喜歡用“地球是渺小的”來概括,一位組員用“地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來概括。
朱俊達組:我們組爭論的是,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要不要合并。
師:你看,他們在小組內就無法形成共識,這也正常。這說明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還是會碰到很多特殊情況。下面我把自己在梳理時候的想法大聲說出來,你們聽一聽。我希望你們注意聽我思考的過程,至于最終怎么概括,你自己決定。
三、老師大聲思維
師:現在我開始想“作者寫了哪些理由”支撐他的觀點——“我們要保護地球”。首先,我要刪除一些自然段。我先把第一自然段刪去,因為第一自然段主要是描述地球如何美麗,是文章的一個引子。接著我把第八、第九自然段刪去,因為這兩個自然段主要是作者在號召,在感慨。
然后,我先看第二自然段,這是獨立的一段,而且有一個明顯的總起句,哈哈,我偷點懶,把這句話直接就抄下來——“地球是渺小的”。第三自然段也是有明顯的總起句的,繼續抄——“地球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簡直太輕松了,我太牛了。不過看到第四段的時候,我矛盾了,第四段也是講資源的,那能不能和第三段合并呢?我要想一想,我還是分開吧。作者分兩段寫資源總還是有他的理由的,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由于肆意破壞,地球上的很多可再生資源無法再生了”,這一點非常重要,需要單獨強調,可以獨立。不過第五到第七自然段完全可以合并起來,這幾段都是在講“移民星球”的事。怎么概括呢?我可以充分利用那個過渡段里的反問句——“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我稍微改一下,可以概括為:我們移居到別的星球不現實。
所以,我最終確定的理由是:1.地球太小了;2.地球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3.由于人類肆意破壞,地球上的很多可再生資源無法再生了;4.我們移居到別的星球不現實。鼓掌(笑)!
四、布置作業
師:看這個提綱,觀點有了,理由也清楚了,但是光靠這個提綱是沒有感染力的。今天回去啊,你們根據這個提綱,發表一個演講,要嘗試去說服別人,打動別人。我先來示范一下,大家回去練。
不需要動腦筋的程式化的閱讀教學流程是這樣的:要求學生閱讀一遍然后討論材料,來判斷學生是否領會了文章;接著進行書面測試,并痛批有多少學生做得很糟;之后又開始新的文章,就這樣不斷地重復著。
當我們把從閱讀和學習中得來的方法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時,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我們會:
● 設計一些閱讀人物,以激活背景知識;確立目的,并且提出一些問題來激發求知欲。
● 閱讀的時候,讓學生運用一些比較活躍的教學方法,比如兩人討論,交換意見和澄清自己的觀點,等等。
● 向學生展示我們的思維過程,并讓學生把他們自己的思維過程表現出來。
● 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運用高級思維模式的活動。
● 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而挑選最必要的內容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閱讀更有深度,而不必浪費時間把繁多的課程完完全全地教完。
閱讀不同階段常見問題(指向閱讀策略)

PIRLS(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主持的國際閱讀素養進步研究)評估學生在不同閱讀能力的表現,包括四個層面:第一層,關注并提取明確陳述的信息;第二層,直接推論;第三層,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第四層,檢視并評價內容、語言和文本的要點。在每一個層面上,還有一些分項的能力。例如,在第一層面有關注并提取明確陳述的信息,還有找出與閱讀目標有關的資料;找尋特定的意思;找尋字或句的定義;找出故事的背景(如:時間和地點);找尋關鍵句或主旨。在PIRLS的測試中,每個題目都指向一種閱讀能力,多個題目結合在一起,就可以顯示出學生從文本中獲得意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