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越不想應試,越要把“考點”摸清楚

教育的目的不是考試,不是分數,不是名次,不是要你患近視眼、肺病、神經衰弱;也不是要你發跡,會打個人小算盤,謀一枚勛章。教育的理想需要根本的改變。這是日本的教育家小原國芳的名言。說得真好!

可是,一到具體的情境中,要做到不以應試為目的又非常難,因為每一個老師都有“求生”的本能。你帶的班考試考不好,你就會面臨各個方面的壓力。考試考好了,又“一俊遮百丑”。

據我自己觀察,一個老師在這個時代,工作五年,就會成為一個“套中人”。這個“套”就是應試的“套”。“套”中的老師都在做這樣一些事:

1.老師對作業質量差的、經常逃脫作業的學生盯住不放,該重做就重做,該留下就留下,改罰做就罰做。

2.布置大量作業。我們的紙筆測試大部分只能考出部分能力,而且是記憶方面的能力。紙筆測試的這種明顯的弊端,一下子沒法改變。因此,語文老師喜歡布置較多的抄寫、背誦之類的作業,因為背、抄、默寫的次數越多,鞏固得就越好。

3.發短信綁架家長。現在很多老師喜歡通過“校訊通”等平臺給家長發短信。借助一些渠道和家長溝通教育的理念、想法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很多老師發短信的主要目的是“綁架”家長和自己一起面對應試。語文老師經常發這樣的短信:“今天看拼音寫字寫對的是哪些同學,這次單元測試90分以上的是哪些同學。”數學老師經常發這樣的短信:“這次練習三班比我們班平均分高2分。兩個班同樣是我教,為什么差異會這么大呢?”高密度地收到這樣的短信,家庭的生態環境會由此發生巨大的改變,在家里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們最想說的一句話:“做作業吧!”吃完飯最想說的話:“你怎么還沒做作業?”

4.嚴厲幾近于“毒”。因為嚴厲就會造成一種畏懼感。所以有的老師把嚴厲當成了一種習慣,幾近于一種“毒”,他不是批評學生,而是人格侮辱與詆毀。導致學生看到老師都膽戰心驚。

說實話,我不太喜歡這樣做,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大搞題海戰術,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會毀了孩子,毀了孩子的創造性、思考力以及童年生活。

但是,矛盾又來了,你輕負擔,你的教學靈活創新,你讓學生看書,你帶領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孩子有創造性了,有思考力了,有童年生活了,但學生考試考不好,這對現實環境中的學生,真的公平嗎?我這里要強調的是,思考力、創造力、童年生活、大量閱讀對于做以測試記憶為主的答案程式化的試卷是沒多大幫助的。

那我們究竟怎么辦?我們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那就是適量做題,提升做題的效率。要提升做題的效率,就要為學生挑出訓練價值最大的題。要挑出訓練價值大的題目,老師自己就要大量做題,老師對“考點”要摸得清清楚楚,老師要研究那些體制內無意改革、無意創新、因循守舊、保守固執的出題者是怎樣出題的,老師要研究每一篇文章的“考點”。老師不辛苦,學生就相對輕松不了。老師想輕松,學生就只能受苦,只能重復大量刷題。

那我們究竟該怎么辦?我們也應該教學生一些應試的技巧,要教一些俗招。當然,這些東西,你心里清楚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在大庭廣眾作為“經驗”來介紹,否則你會招致很多批評的。當然,你即使很低調了,還是受到一些“專家”的不屑、批評,你也不要太往心里去。《不跪著教書》的作者吳非說過這樣一段話:可是到了高三,我不能不教他們一些應試技巧,不得不教他們一些俗招,以幫助他們通過封鎖線。我看不起高考,但是我的學生要上大學,我的任務是幫助他們獲得大學的門票。是啊,皺眉頭搖頭誰不會?可是如果我的學生半夜里要通過敵人的封鎖線,我能教他們大聲咳嗽嗎?我能教他們邊走邊唱嗎?高考的規矩那么多,是很難大搖大擺通過的。批評高考作文,誰都能說幾句閑話,可是只要他到閱卷現場看一看,就會受到教育,就像上了一回前線的戰士,什么都想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马龙县| 陕西省| 通江县| 封开县| 寻乌县| 哈密市| 观塘区| 蓝山县| 和静县| 浦北县| 绩溪县| 延庆县| 南阳市| 页游| 株洲市| 唐海县| 惠来县| 莫力| 工布江达县| 星子县| 宣化县| 利津县| 南郑县| 江油市| 桦南县| 福建省| 于都县| 定陶县| 紫阳县| 安远县| 余干县| 鹤岗市| 砚山县| 玉门市| 湖北省| 马边| 潞城市| 黑龙江省| 昌图县|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