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經濟法教程
  • 陳祖德等
  • 4290字
  • 2020-02-21 17:48:27

第二節 經濟法律關系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相關概念

(一)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種,是指經過法律規范調整而形成的法律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社會關系紛繁復雜,只有當某種社會關系以法律規范來調整時,才成為法律關系。法律關系有很多種,如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也是其中一種。

案例鏈接1-1

請思考:夫妻關系、男女戀愛關系、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同學之間的友誼關系,哪些是法律關系?為什么?

(二)經濟法律關系

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參加經濟管理過程上和經營協調活動中發生的,由經濟法律、法規確認和調整的,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存在和運行的經濟權利、經濟義務相統一的關系。①經濟法律關系是在經濟領域中發生的意志關系;②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規定和調整的法律關系;③經濟法律關系是一種具有經濟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④經濟法律關系是具有強制性的經濟權利義務關系。

案例鏈接1-2

經濟關系與經濟法律關系的區別:

經濟關系是經濟法律關系產生的根源和存在的基礎。它是在人們的經濟實踐中由多種經濟行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誰也不能任意左右的客觀存在的社會關系,是第一性的物質關系,它不依任何單個的社會個體的意志為轉移,也不依法的有無而存在。

經濟法律關系則是在經濟關系基礎上經過經濟法律、法規“加工”后升華而成的,具有經濟權利、經濟義務內容和性質的關系。經濟法律關系是經過法律、法規所調整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第二性的意志關系。經濟法律關系雖來自于經濟關系,但它絕不是原有經濟關系的簡單的派生物,經過升華后的經濟法律關系對客觀的經濟關系仍有巨大的反作用,是其存在、運行和發展的必需的法律形式。

案例鏈接1-3

某市稅務機關在搬入新的辦公大樓時,準備添置一批辦公用品,于是和A貿易公司簽訂了購買辦公用品的買賣合同。同時因為A貿易公司位于該稅務機關的管轄區域內,所以稅務機關還要向A公司進行稅收管理工作。問:

上述案例中存在哪些法律關系?是否都是經濟法律關系?

二、經濟法律關系構成要素

經濟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內容三個要素構成,亦稱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三者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是構成經濟關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經濟法主體即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它是指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依法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組織和個人。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是經濟權利義務的承受者,是行為的實施者。經濟法對經濟法主體資格的認可,一般采用法律規定一定條件或規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未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在我國,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國家經濟管理主體。這類主體是相對特定的,指擔負國家經濟管理職能的機關。另一類是國家經濟的被管理主體。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具體包括:

(1)國家管理機關。國家管理機關是行使國家職能的各種機關的通稱,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和國家司法機關等。作為國家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國家機關主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中的經濟管理機關。國家機關在經濟法律關系中主要是行使經濟管理職能。

(2)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企業是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中最重要的一類,它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經濟組織。其他社會組織是指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

(3)企業內部組織。企業內部組織是指企業、公司和其他組織的內部單位。企業內部組織要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并非所有的企業內部組織都可以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只有其獲得一定相對獨立的活動職能,并能獨立承擔責任,才能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如實行內部承包經營責任制、實行內部獨立經濟核算等。

(4)個體工商戶、承包戶、專業戶和自然人。個體工商戶、承包戶、專業戶和自然人屬于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一類。在他們參加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依法同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公司和社會團體發生經濟權利和義務關系時,就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案例鏈接1-3

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具備一定資格:

(1)擁有一定的財產,能夠獨立承擔財產責任。

(2)取得法律認可。公民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是指經批準參加某種經濟活動的個體經營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個人合伙等;國家機關要取得國家的授權;經濟組織要取得營業執照。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這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依法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

經濟權利是經濟法律關系主體被經濟法律所確認的許可和資格,主要包括所有權、經濟職權、經濟管理權、法人財產權、知識產權等,具體如下:

(1)所有權。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所有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具有排他性、絕對性,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所有權有四項權能,即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這四項權利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與所有人分離,這種分離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一種方式。

(2)經濟職權。經濟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在行使經濟管理職能時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經濟職權是具有隸屬性質的權利,具有一定的行政權力性質。在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依法行使經濟職權時,其他經濟主體均應服從。

(3)經營管理權。經營管理權是指企業對所有人授予其經營管理時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對企業管理的權利。

(4)法人財產權。法人財產權是指企業法人對企業所有者投資所設企業的全部財產在經營中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5)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指智力成果的創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和生產經營活動中標記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總稱。

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應當履行的某種經濟責任。其責任表現為義務主體必須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行為,以保證權利主體的權利得以實現。該主體所承擔的義務主要有:①遵守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②依法履行經濟管理職能;③依法納稅;④完成指令性計劃;⑤全面履行合同;⑥不得侵犯其他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⑦其他經濟義務。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權利就有義務。

(三)經濟法律關系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具體對象。客體是確定權利義務關系性質的依據,如果沒有客體,經濟權利義務就失去了所依附的目標,就無法引起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經濟權利和義務關系的發生。目前,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有以下三類:

(1)物。物是指可以為人所控制和支配、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物質。物包括自然物,如土地、礦藏、水流、森林;也可以是人造物,如建筑物、機器等;還可以是財產物品的一般表現形式——貨幣及有價證券。物是經濟法律關系中存在最廣泛的客體。

(2)經濟行為。經濟行為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為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實現其權利和義務所進行的經濟活動。經濟行為主要包括經濟管理行為、提供勞務行為和完成工作行為等。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經濟行為僅指為實現權利和義務而實行的行為。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指人們從事智力勞動所創造的成果,又稱知識產品。它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以及創造性勞動成果的統稱。它們分別為著作權關系、發現權關系、發明權關系、商標權關系的客體。智力成果是一種精神形態的客體,是一種思想或者技術方案,不是物,但通常有物質載體,如書籍、圖冊、錄像、錄音等,就是記錄、承載智力成果的物質形式。它的價值不在于它的物質載體價值,而在于它的思想或技術能夠創造物質財富,帶來經濟效益,它是一種知識財富。

案例鏈接1-4

某工程隊承建某大學的職業技術學院住宅樓,雙方同意由工程隊籌款提前開工。為了解決建材款的問題,工程隊欲向銀行申請貸款,并找到職業技術學院基建科的工作人員張某,要求其向銀行證明工程隊有職業技術學院未撥付工程款一事。張某征得基建科負責人的同意后,在工程隊與銀行的貸款合同擔保欄內簽名并加蓋了基建科公章。貸款期屆滿后,銀行多次催要貸款,工程隊拒不還款,銀行向法院起訴。經查,職業技術學院只是某大學的一個分支機構,不具備法人資格。問:

本案中涉及哪幾種經濟法律關系?這幾種法律關系的要素分別是什么?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終止

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是指根據經濟法律規范在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形成一定的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關系;經濟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內容或客體的變化;經濟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和義務關系的終止。

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要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相應的法律規范的依據;二是有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這是法律權利與義務的實際承擔者;三是有法律事實出現。法律事實,是指由法律規范所確定的、能夠產生法律后果,即能夠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情況。法律規范和法律主體只是法律關系產生的抽象的、一般的前提,并不能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的變化,法律事實則是法律關系產生的具體條件,只有當法律規范規定的法律事實發生時,才會引起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法律事實是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直接原因。

法律事實可以分為兩大類:法律行為和法律事件。

法律行為是指以法律關系主體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人們有意識的活動。它是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實。

按法律行為的外在表現情況,可以分為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作為指積極地實行具有法律意義的動作行為,不作為指消極地不實行法律要求的動作行為。

按行為性質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合法行為引起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情況最為常見,如依法訂立合同、締結婚姻、錄用職工。違法行為也可以引起法律關系的發生,如侵權行為可以引起民事訴訟和損害賠償關系,違反行政法規可以引起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關系,犯罪行為可引起刑事訴訟和刑事處罰關系等。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定情況或者現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現象,如地震、洪水、臺風等造成的自然災害;也可以是某些社會現象,如戰爭爆發、重大政策的改變等,雖屬人的行為引起,但其出現在特定法律關系中并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自然災害可引起保險賠償關系的發生或合同關系的解除;人的出生可引起撫養關系、戶籍管理關系的發生;人的死亡可引起撫養關系、婚姻關系、勞務合同關系的消滅,繼承關系的發生;重大社會變革可引起多領域法律關系的變化。由自然現象引起的事實又稱為絕對事件,由社會現象引起的事實又稱為相對事件。它們的出現都是不以人們(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湾县| 灌南县| 涞水县| 安徽省| 湘潭市| 固安县| 博乐市| 江陵县| 广西| 北海市| 清苑县| 日照市| 台州市| 奇台县| 黔东| 霍林郭勒市| 个旧市| 长丰县| 云和县| 穆棱市| 潢川县| 万宁市| 登封市| 新建县| 望奎县| 岑溪市| 尉氏县| 五台县| 木里| 鸡东县| 清丰县| 凤城市| 手游| 徐汇区| 阜南县| 嵊泗县| 陵水| 名山县| 鄂州市| 平定县|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