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匯錢塘:杭州決策咨詢報告
- 沈金華等
- 6559字
- 2020-02-20 20:45:58
關于“重振杭州集成電路產業促進智慧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杭州市決策咨詢委員會辦公室課題組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經濟和智慧經濟的核心。20世紀90年代杭州集成電路產業曾一度領先,但近幾年由于政策原因暫失優勢。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在杭州推進智慧經濟“一號工程”進程中,如何挖掘集成電路產業潛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是當前一項必解之題和基礎性工程。杭州市決策咨詢委員會辦公室聯合杭州市經信委對集成電路產業進行調研,并邀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高峰、浙江大學教授金心宇等專家對杭州集成電路產業的現狀進行深層次剖析,提出了八條意見建議。現將相關建言整理報上,供領導決策參考。
作為信息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集成電路產業事關國家安全和產業實力,為全球十大重點產業之一,其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實施,該產業將迎來一個重大戰略發展期。在全國集成電路產業大發展背景中,杭州應找準自身定位,挖掘潛力,重振產業優勢。
一、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及各地競爭態勢
集成電路產業涉及研究開發、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需要高技術、高投入支撐。由于起步晚,我國芯片產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關鍵設備、原材料等長期依賴進口。
(一)集成電路產業振興在國家層面被日益重視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2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石油,長期居各類進口產品之首。高昂的芯片專利費用讓中國制造企業淪為國際廠商的打工者。新世紀以來,集成電路產業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信息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等都把集成電路作為核心產業列入重點支持范疇。此后,國家又陸續制定出臺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2014年6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正式發布。該《綱要》明確提出:“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實現跨越發展”; “重點支持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兼顧設計、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環節”; “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助推產業發展”。
(二)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三大優勢區域已基本形成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個區域。以上海、江蘇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最主要的制造基地,已初步形成集芯片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封測及相關支撐業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和山東等省市在內的環渤海區域是國內重要研發、設計和制造基地,基本形成從設計、制造、封測到設備、材料等產業鏈;珠三角地區是國內電子整機生產基地和主要集成電路市場,依托發達的制造業,其產業比重逐步上升。就省份而言,江蘇、上海、北京三地在過去十年發展最為迅猛。隨著大量外資和本地高強度、持續投資的進入,三地已成為國內發展高端信息技術產業的領頭羊和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基地。
1.集成電路制造企業情況
根據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共有38條集成電路生產線:12英寸生產線6條,其中上海2條,北京、大連、武漢和無錫各1條;8英寸生產線14條,上海7條,占了一半;6英寸生產線18條,江蘇居首,占了4條。就總體生產能力來說,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了“2加7”的格局,即2條12英寸生產線、7條8英寸生產線,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其次是江蘇。
2.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情況
從設計領域來看,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總產值為142億美元,產能需求為109億美元,而芯片制造企業代工制造業服務于國內設計企業的產能約為19.15億美元。自1986年北京成立了第一家設計公司之后,各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大量涌現。目前,深圳市擁有150多家設計企業,上海市擁有130多家設計企業,無錫市擁有100余家設計企業。
3.集成電路產業鏈發展情況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日漸完善。上海已形成包括開發、設計、芯片制造、封測及服務業在內的完整產業鏈。與杭州距離較近的無錫則擁有160余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晶圓制造、封測等企業,涉及集成電路設計、晶圓制造、封測、系統應用、配套材料與裝備制造等全產業鏈領域。
(三)各地發展態勢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正式發布以來,各地紛紛響應,把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新興戰略產業加以重點扶持培育。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安徽、山東、甘肅,以及武漢、沈陽等地相繼出臺了集成電路地方扶持意見,設立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和扶持資金。
1.落實投資基金
北京:明確3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首期80億元中有60億元投向制造和裝備。
上海:考慮依托當地母基金,成立針對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并購的扶持基金。
天津:出臺《天津市濱海新區加快發展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意見》及《天津市濱海新區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規劃(2014—2020)》,通過財政每年設立2億元專項資金。
四川:出臺《四川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實施意見》,設立四川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將采用市場化運作,重點對四川省集成電路行業中的骨干企業、重大項目和創新實體進行投資,推動企業提升產能和實行兼并重組、規范企業治理。
2.明確發展目標
安徽:出臺《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集成電路產業未來兩個階段性發展目標:到2017年產業總產值突破300億元,到2020年力爭在此基礎上翻一番,顯示面板、家電、汽車電子等領域的芯片本土化率達20%左右,形成以合肥為中心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
山東:出臺《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4〕4號文件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建成2個國內有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
甘肅:出臺《甘肅省貫徹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15年,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并向上下游產業拓展,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億元;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50億元。
3.出臺扶持政策
安徽、山東、甘肅三地均要求在統籌財政支持資金渠道、落實稅收優惠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投融資機制。武漢、沈陽等地也正在籌劃促進芯片國產化的產業扶持政策。
二、杭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基礎、潛力和面臨的問題
作為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杭州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一定發展。目前杭州集成電路產業共有從業人員近萬人。調查統計顯示,2013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23.08%;實現利潤9.61億元,同比增長117.91%;上市企業2家,約占全市上市企業數的2%。杭州集成電路產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集聚了全省約75%以上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2002年,杭州曾被列為國家七大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目前,杭州在部分領域(嵌入式處理器、數字音視頻、視頻監控、電源管理、LED驅動等)形成了技術和產品特色和優勢,集成電路設計整體技術和產品水平處于國內一流地位。但是,近幾年由于杭州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方向存在爭議,對產業在“發展設計還是發展運用”問題上認識不統一,政策連續性不夠,支持力度不足,除《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杭州產業化基地扶持資金資助管理辦法》外,近年來杭州未出臺其他實質性扶持政策、措施。2006年,杭州擁有兩條6英寸生產線,這一生產能力當時在全國居于前列。但是近十年,杭州未成功引進一家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目前,集成電路制造企業不僅數量相對較少,規模較小,而且均為6英寸以下特色工藝線,在工藝水平方面整體上落后上海、江蘇同行1~2代。隨著集成電路制造業在產能上的需求放緩,杭州集成電路產業鏈各環節發展不均衡,其核心地位逐漸弱化。據了解,國家新設立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首期1200億元主要投向擁有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的企業,杭州并沒有從這一重大利好中直接受益。在國家規劃布局內,杭州入選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僅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威睿電通(杭州)有限公司2家。根據“扶強扶優”的原則,在“標兵漸遠”的形勢下,杭州集成電路產業獲得國家層面支持的可能性減少,不利因素增多,在未來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由于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整體落后于國際水平,杭州與國內其他地區一樣存在“缺少國產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共性問題。
此外,以下個性化問題十分突出。
問題一:“產能外滯”現象嚴重
受土地、能耗、環評等因素制約,除“士蘭微”外,杭州本地企業極少配套集成電路生產線,一大批中小設計企業在本地無法釋放產能。目前,杭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每月出貨近億顆芯片,主要依靠上海、江蘇、臺灣等地完成制作環節,10倍芯片的收入貢獻給了外地。“產能外滯”現象導致了本地集成電路產業設計、制造、封測以及專用設備、材料等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性和整合度不夠。
問題二:投入機制尚不健全
由于產業的特殊性,集成電路產業研發投入巨大。動輒千萬元以上的資金投入讓中小企業望而卻步。與此同時,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可抵押資產少,貸款、融資難度大。2005年杭州曾設立了集成電路扶持專項資金1500萬元,職能放在高新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辦公室,2011年職能轉入市經信委,專項資金隨即中斷。2011年前已經立項的項目剩余40% 資金也沒有驗收下達。融資難和扶持少,投入高、風險大,這一現狀直接導致集成電路企業無力也無心投資自主創新。一些小企業習慣于技術“翻版”,沉浸于低端產品所帶來的利潤,在升級轉型方面腳步遲緩,產品同質化嚴重。
問題三:核心專業人才緊缺
雖然有一定的產業人才集聚基礎和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教育培訓資源,但是與江蘇、上海、北京等地相比,杭州在培養集成電路高層次人才方面的教育資源仍然不足。其中,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生產工藝、現場質量管理、金融與國際資本運作等方面的高級人才最為緊缺。更嚴重的是,隨著周邊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加快,現有專業人才流失嚴重。
三、振興杭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2015—2020年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攻堅期”,也是杭州重振集成電路產業的“黃金期”。杭州應抓住機會,完善政策、加強投入、突出重點、精準發力,逐步構建“市場引導、企業主體、政策支撐、合理規劃、資源整合、環境優化、體制創新、人才為本、應用支持、資本融合、重點突破、群體發展”的產業路徑。
建議一:充分認識集成電路產業重要性,形成發展共識
互聯網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分析,2013年中國互聯網經濟占GDP比重(iGDP指數)達到4.4%,已處于全球領先國家的水平。杭州不僅要在信息產業應用上領先,更要在產業核心技術上占領制高點。專家認為,在推進智慧經濟的“一號工程”中,亟須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性進行再認識。除了發揮杭州自身在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兩個方面的優勢,還應主動對接浙江省,把集成電路產業上升到全省信息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爭取列為全省“十三五”發展重點產業。應整合全省力量,結合浙江產業優勢,加強杭州都市圈的合作攻關,吸引民營資本參與,迅速提升行業整體實力。
建議二:推動市場融合,構建產業發展聯盟
結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協同推進集成電路產業運作機制體制的創新和集成電路企業運營的商業模式創新,聚焦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確定杭州在芯片與軟件設計、制造、封裝、測試領域上的技術攻關清單。組織杭州市發改委、科委、經信委等有關部門,聯合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院校研究機構以及中天微、中科微、國芯等行業龍頭企業成立產業發展聯盟。聯盟應以市場需求為先導,堅持“以研發帶應用,以應用促研發”的原則,將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走“技術吸收引進再創新”的道路,共同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從數字多媒體、安防監控、信息安全、網絡通信、工業控制等領域加速市場產業化進程。
建議三:培育重點環節,優化產業發展業態
從杭州現有產業重點(嵌入式處理器、數字電視和數字音視頻、消費類電子、信息安全、電能計量、監控等)入手,聯動市財政局、市經信委、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杭州產業化基地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結合市場需求進行運作,著重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工藝特色、生產管理與技術領先的“專、精、特、新”中小型設計企業。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安排、環境營造、設施配套等措施,加強“芯片”與“整機”互動,以“芯片”設計創新提升“整機”系統競爭力,使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擁有一兩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優化產業發展業態。
建議四:謀劃頂層設計,統籌全產業鏈布局
引導有市場優勢的企業參與整機產品設計,滿足整機產品的功能化差異需求,設計芯片的性能和功能。芯片設計聚焦移動智能和網絡通信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重點規劃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關鍵芯片和軟件的發展路徑,逐步突破智能電網、智能交通、金融電子等行業應用核心集成電路與軟件。加快中高級芯片制造生產線建設,完善可持續發展路徑。同時,支持發展特色集成電路工藝設計與產品研發、制造。逐步統籌“IP—高端芯片設計—制造—封測—關鍵裝備材料”的全產業生態鏈。
建議五:明晰發展方向,推動產業共性發展
借鑒蘇州、上海、南京等地鼓勵軟件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做法,重點培育杭州集成電路設計、制造、檢測、銷售、技術、系統集成及服務外包等領域及企業,制定出臺“杭州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實施意見”,明晰2015—2020年杭州集成電路產業規劃。應明確提出將杭州移動智能終端、網絡通信、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的集成電路設計標準、整機制造能力提升到全國前列,營造適合杭州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及整機企業共性發展的政策格局。
建議六:注重人才培養,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建議由“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杭州產業化基地建設協調小組”牽頭,結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人才培訓服務平臺,培養引進一批國際化、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借鑒中科微研究生實習基地和浙江大學國際師資培訓中心的運作模式,由地方性財政出資,選擇杭州市高校和企業進行“非營利”合作,吸引部分留學生團隊入駐,加強與電子類、計算機類、信息類專業院校合作,鼓勵社會合作辦學,實行產學研相結合。全面培養杭州高層次、稀缺性、專業性、就職性四個職級的集成電路專業人才。
建議七:用好國家扶持政策,全面落實稅費優惠
國務院《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和《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11〕4號)明確:“落實集成電路產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等稅收政策。對引進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重大生產技術、裝備和產品關鍵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實施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免稅政策。”結合杭州集成電路產業上、中、下游鏈端的芯片設計、軟件制造企業的需求,制定以“集成電路、軟件、整機系統為主”,以“封測、專用材料和設備企業為輔”的稅收優惠細則。
建議八:發揮基地優勢,“孵小”“扶強”“引外”
結合《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杭州產業化基地扶持資金資助管理辦法》和國家產業化投資基金,出臺有效的市場促進政策。盡快恢復集成電路產業基地財政資助專項基金(3000萬元/年);根據財力逐年增加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對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項目加大投入,予以立項支持。鼓勵社會有效資本投入,重點吸引大企業、金融機構及社會資金,投資行業骨干、重大項目和創新實體。充分發揮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杭州產業化基地的“孵小”“扶強”“引外”作用,為杭州本土企業提供低成本的技術資源、支撐和服務。
附:課題組成員
執筆人 沈金華 李艷 俞春江
課題參與專家 張明 杭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
周兵 威睿電通杭州公司總經理
孟建熠 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殷明 杭州中科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
葛君明 浙江大學嵌入式系統工程中心主任助理、高級工程師
王偉明 浙江工商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原院長、教授
王高峰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射頻電路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王效靈 浙江工商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級高工
嚴曉浪 浙江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尚群立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金心宇 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電子電路與信息系統研究所教授
姚茂群 杭州師范大學國際服務工程學院教授,中國電子學會會員
程知群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射頻電路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