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
- 李淑錦等
- 3387字
- 2020-03-12 15:28:47
1.1 國內第三方支付發展現狀
第三方支付,是通過依靠買家和賣家以外的第三方企業提供支付支持服務,具體而言就是交易雙方通過與銀行簽約的并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臺完成交易。
在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中,買方選購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后,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
第三方支付通過互聯網在客戶、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銀行之間建立連接,幫助客戶快速實現貨幣支付、資金結算等功能,同時起到信用擔保和技術保障等作用。
第三方支付的具體流程如圖1-1所示。

圖1-1 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
從2002年中國銀聯建立以來,國內第三方支付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據Enfodesk易觀智庫數據顯示,整個2013年全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各類支付業務總體規模達到17.9萬億,同比增長43.2%,其中線下POS機收單占比59.8%,互聯網收單占比33.5%。而2014年,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市場規模又出現了明顯的增長。詳見圖1-2。

圖1-2 國內第三方支付行業規模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圖1-2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末,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各類支付業務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3萬億,而在2009年這個數據只有3萬億,增長幅度超過700%,而平均每年的同比漲幅均在30% 以上,整個行業正處于高速增長的時期。
從細分行業來看,圖1-3顯示了三種支付方式從2007年至2014年的支付規模。可以看出,第三方銀行卡收單支付的規模最大,僅2013年就實現交易超過13萬億,而緊隨其后的是第三方互聯網支付,2014年實現交易規模80766.4億元,第三方移動支付近6萬億元。雖然目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最小,但是從近幾年的增長情況來看,移動支付的增長速度無疑是最快的。從2012年年末開始,國內支付行業正式迎來移動支付時代,而伴隨智能機的普及,作為移動端的手機支付越來越受到廣泛的歡迎,因而,移動支付也在2013年迎來了爆炸式增長,2013年也被譽為“移動支付的元年”。

圖1-3 第三方支付市場
數據來源:wind資訊。
而從行業格局來看,銀聯和拉卡拉是目前線下支付服務的主要提供商,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傳統的線下支付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便捷性需求,而以支付寶、財付通、快錢、匯付天下為代表的線上支付正逐漸蠶食傳統線下支付業務。目前,互聯網支付正成為最主要的線上支付手段之一,在互聯網支付領域,支付寶無疑是市場的領軍者。借助阿里巴巴強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支付寶始終占據著市場的龍頭地位。隨著第三方支付產業的逐漸開放,市場的競爭也在逐漸加劇,其他互聯網支付企業也將對支付寶的市場份額產生嚴重的沖擊。
在第三方支付領域,互聯網支付無疑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與支持作用;互聯網支付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第三方支付手段,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產物,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其中最主要的兩種是互聯網支付和互聯網移動支付。
(1)互聯網支付行業分析
隨著技術的推進,互聯網支付逐漸成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主流之一。據wind數據顯示,從2007年的不到1000億元到2014年的近8萬億元市場成交規模僅僅用了7年時間,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具體情況見圖1-4。

圖1-4 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行業規模
數據來源:wind資訊。
而在市場份額方面,支付寶、騰訊財付通和上海銀聯商務占據前三,這三家公司份額合計約占整個市場交易份額的近80%,“二八現象”明顯。
由圖1-5可以看出,從2013年第3季度到2014年第3季度這一時期內,整個第三方互聯網行業整體市場規模變大的同時,市場格局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支付寶始終占據著行業的龍頭老大地位,其市場交易份額約占整個市場成交量的近50%,另一家網絡巨頭騰訊旗下的財付通的市場份額約占19%,而銀聯商務的市場份額約為11%。快錢、匯付天下、易寶支付百余家第三方支付企業則瓜分了剩下的20% 的市場份額。

圖1-5 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艾瑞國際。
(2)移動支付行業分析
移動支付也稱為手機支付,就是允許用戶使用其智能移動終端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個人可以通過移動設備、互聯網或者近距離傳感功能直接或間接向依托的銀行金融機構發送支付指令從而產生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行為,從而實現移動支付功能。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技術的進步是移動支付時代來臨最基本的保障。
2013年被譽為是移動支付的崛起之年,很多第三方支付企業借助遠程技術及支付終端成功切入移動支付領域,并迅速推動原有產業格局的重塑,帶來了整個支付產業從產品形態到商業模式的大變革。移動支付在市場規模壯大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市場的瓜分,移動支付手段也不斷創新。過去僅僅是由運營商通過短信支付、手機話費扣款等方式進行,而目前移動支付參與方包括運營商、銀行、銀聯、第三方支付、終端制造商等,支付手段更是百花齊放。
目前第三方移動支付主要由第三方移動互聯網支付、短信支付和近端支付三種類型,表1-1顯示了2013年移動支付行業的市場格局的變化情況。
表1-1 2013年移動支付規模占比情況(單位:%)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從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占比情況來看,移動互聯網支付無疑是最主要的來源,而且其占移動支付行業的比重也從年初的69.2% 增長至年末的近98%。而短信支付和近端支付的市場份額急速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市場整體規模的擴大,而另一方面也存在市場擠壓的情況,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短信支付和近端支付。
據艾瑞數據顯示,2008—2013年,國內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從0.86億戶增長到2.86億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04%;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從275億元增長到12197.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3%。而僅在2013年,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的增速就超過了700%。從細分市場交易結構來看,轉賬、還款等個人應用成為了主要的交易規模來源,移動網購已不再是支撐行業發展的主要場所。伴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發展,線下市場將成為互聯網巨頭、收單機構、運營商、銀行等多方競爭的核心戰場,而伴隨著線上市場的逐步成熟,互聯網支付企業將聚焦于線下到線上的反向O2O市場,以期在線下市場中取得突破。2013年,遠程移動互聯網支付在整體移動支付中的占比達到93.1%,而同樣被寄予厚望的以N FC為核心驅動的近端支付則未取得較大突破,整體行業占比降至0.8%。
而在廠商競爭方面,支付寶依舊是市場龍頭,表1-2顯示了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支付市場交易份額的情況。可以看出,支付寶依舊處于市場龍頭老大的位置。從第三方移動互聯網支付業務交易額情況看,2014年第三季度,支付寶錢包、拉卡拉、財付通為市場前三甲,市場份額分別為79.26 %、7.49% 和7.37%。支付寶錢包的市場壟斷地位無人能及,支付寶錢包是支付寶的手機A PP,是支付寶移動支付領域最主要的產品。目前在支付寶錢包平臺上已經上線了包括水電煤氣費、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機票、彩票等一系列支付內容,在方便用戶的同時將一大批客戶轉變為支付寶錢包忠實的粉絲。拉卡拉憑借多年來在便民支付領域積累的品牌認知和用戶基礎,加上手機拉卡拉推廣力度較大,拉卡拉移動支付增長迅速。2013年第二季度,財付通與微信平臺推出微信支付,上線支付產品由于操作便捷也受到了用戶的廣泛好評,而作為平臺的財付通借助騰訊強大的社交網絡,在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方面也是強勢崛起,特別是近兩年非常紅火的“微信紅包”功能,僅2015年除夕全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央視春晚“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110億次,峰值達8.1億次/分鐘。
表1-2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支付行業格局

數據來源:易觀智庫。
(3)線下收單行業分析
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高速發展和普及以及“金融脫媒”趨勢的日益強化,線上支付行業正慢慢侵蝕著傳統的線下收單業務,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以網絡支付起家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開始擴展線下支付的業務。
截至2014年2月底,全國共有45家具有收單資格的有第三方支付機構,其中僅28家收單企業具有全國收單的資質,其余1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收單業務還集中在地方。
具體行業細分情況見表1-3,由于數據更新問題,目前沒有關于2014年的數據。從表1-3可以看出便利支付終端收單的市場份額在2009年是3%,到2011年、2012年占比5.4 %,但2013年又有所下降,仍有4.5%; POS收單的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97% 迅速下降到2011年、2012年的94.6%,而后又攀升到2013年的95.5%。
表1-3 第三方銀行卡收單格局市場格局

數據來源:wind資訊。
來自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各類支付業務的總體交易規模達到17.9萬億元,其中線下POS收單和互聯網收單分別占比59.8% 和33.5%。由此推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線下POS收單交易規模已超過10萬億元,未來這個數字還將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