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維度思考法:職場問題解決篇
- (日)細谷功
- 939字
- 2019-04-22 18:07:29
如何做到“自知無知”
“自知無知”的概念據說是蘇格拉底在古希臘時代提出的。
要做到“自知無知”,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和洞察力一樣,“沒有洞察力的人”最大的問題在于“不知道自己沒有洞察力”,也就是處于“不知無知”的狀態。
有一點可以肯定,人們無法依靠別人的力量擺脫“不知無知”的狀態。不過本書的讀者大可不必擔心,因為“不知無知”的人根本就不會去讀書。讀書的人說到底都是具有求知的好奇心的人。求知的好奇心就是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
下面通過例題來介紹具體的實踐方法。
做到自知無知的方法之一,是在遇到無法理解或者與自己的價值觀相反的事物時,不要認為“對方有問題”,而是嘗試接受“有一些領域是自己所不了解的”這個事實。換句話說,這也是“改變對方”和“改變自己”的不同。
隨時留意避免陷入“不知無知”的狀態,便可以借此機會發現自己所不了解的領域。
【例題】
回想一些價值觀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或事情,不要直接否定它,而是嘗試考慮如何理解它,或者思考能否從中獲得新的創意(代溝或不同文化間的差異都是比較簡單易懂的例子)。
【解說】
例如最近人們經常談論的“生病時用社交媒體向上司請假”等話題,最能體現出不同年代的人們相互溝通時出現的問題。其中的兩方分別是批評下屬“不懂事”的上司和“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的下屬。
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在工作中的交流方式從電話變為郵件的“新舊交替時期”,也曾經出現過同樣的情況。郵件問世之初,人們發郵件時常會加上一句開場白:“用郵件方式聯系,請您諒解。”現在幾乎沒有人會這樣說,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其實已經“不希望對方打電話過來聯系”。
再繼續向前追溯還會發現,商務聯絡方式從當面拜訪變為電話溝通時也曾經出現過同樣的情況。
也就是說,“煩瑣的老方法等于正式且禮貌”與“高效的新方法等于隨意且失禮”的觀念對立,從過去一直重復至今。
新的價值觀有助于我們發現自己是否已經陷入僵化的思維方式。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不同年代的人們之間的價值觀差異,“或許只是自己還不了解而已”。
【練習題】
“代溝”和“文化差異”等不同價值觀可能會讓人做出“不可理喻的行動”,理解了這一點之后,再去思考一下,還有哪些情況也是首先質疑自己的常識更好一些?回想最近在工作場合或者身邊發現的類似差異,試著去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