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江乙巧諫楚王

楚王自從任用昭奚恤后,就只同他商議國事。昭奚恤唯恐別人搶了自己在楚王身邊的地位,時常阻止別人來見楚王。江乙想見楚王,一連幾次都被昭奚恤拒之門外。好不容易有一天,江乙終于見到了楚王。他對楚王說:“有一個人寵愛自己的狗。狗向井里撒尿,被鄰居看見了。鄰居想去告訴這狗的主人,卻被狗擋在門外。現在昭奚恤經常阻擋我,不讓我見到大王,就象惡狗堵門一樣。大王只親近專門說好話的人,而疏遠喜歡直言指錯的人。然而世上有子殺父、臣弒君的惡人,大王卻始終不知道。這是因為大王只愛聽別人稱頌您,不愛聽別人的指責啊!”楚王聽了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我今后一定不再偏聽偏信了。”

闡釋】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在直言進諫有困難的時候,就采取講寓言,打比方的辦法來暗示和打動君王,很生動具體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富有文采和感染力,所以收效很好。可見婉轉進言,也是一門藝術。

鄒忌撫琴進諫

齊威王剛即位時,沉迷于聲色犬馬,不理國政,九年之間,齊國屢遭侵犯,抬不起頭來。一天,有人求見齊威王,自稱“名叫鄒忌,擅長彈琴。聽說大王愛好音樂,特來求見。”齊威王召見了他,在他面前擺上一張琴。鄒忌撫著琴弦卻不彈。威王問他為何不彈,他放下琴,嚴肅地說:“臣所知的是琴理。琴應用來禁止淫邪,改邪歸正。伏羲造琴時,使琴身仿佛宇宙天地,也有尊卑君臣之道。濁音寬而不弛,是為君之道;清音廉而不亂,是為臣之道。文王和武王在宮、商、角、羽、徵之外又各加一弦,文弦是少宮,武弦是少商,象征君臣之恩。君臣相處融洽,政令和諧,治國之道也不過如此。”

威王說:“先生既知道琴理,一定會懂琴音,請試彈一曲吧。”鄒忌答道:“臣以琴為事業,就懂琴音;大王以國家為事業,為什么就不懂為國之理呢?現在大王撫國而不治,與臣撫琴而不彈有什么不同?臣撫琴而不彈,不能使大王舒暢愉快;大王撫國而不治,就恐怕不能使千萬百姓舒暢愉快了!”威王大驚,醒悟地說:“先生以琴諫寡人,寡人已經明白了。”然后鄒忌勸威王節制享樂,分辨忠佞,安撫人民,演練軍隊,經營霸王之業。威王十分高興,便拜鄒忌為相國,治理國家。

【闡釋】鄒忌撫琴諫齊威王,是臣子巧妙進諫的一個生動的例子。

齊宣王娶丑女

齊國在馬陵大敗魏軍后,威名大振,諸侯畏服。齊宣王自恃強大,從此耽于酒色,天天騎射游樂,聚養大批空談游說之士,不理實政,對直言忠諫拒而不聽。

有一天齊王正在設宴游樂,無鹽丑女鐘離春來求見,說她四十多歲還嫁不出去,愿人后宮掃地。齊王見她背駝頸粗,指長腳大,蓬發破衣,奇丑無比,說:“我宮中已不缺人,你丑得不容于鄉里,而以平民身份想來碰我這一國之君,是有什么奇才嗎?”鐘離春說:“我會隱語之術。”齊王命她立即表演,作假就要殺頭。鐘離春抬抬眼睛,咬咬牙齒,舉手四次,拍拍膝蓋,口呼“完了!完了!”宣王不懂。鐘離春說:“我抬眼是替大王觀察烽火之變,咬牙是代大王懲罰拒諫之口,舉手是替大王揮走阿諛之臣,拍膝是替大衛拆掉游宴之臺。”齊王大怒,要殺掉她。鐘離春說:“請讓我說完大王的四個過失再死。我聽說秦國日漸強大,不久就要進犯齊國,而齊國軍隊疲弱,所以為大王抬眼觀望。大王耽于酒色,不理國政,不聽忠涑,所以為大王咬牙納諫。大王寵信逢迎善媚、虛淡不實的大臣,于國不利,所以為大王揮手將他們趕走。大王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國力空虛,所以拍膝為大王拆掉。大王因這四個過失,偷安一時,后患無窮。大王如果聽從,我雖死無恨!”宣王感嘆說:“不聽鐘離之言,我不知過失多深!”立即罷宴歸宮,立鐘離春為正后。從此宣王招賢納士,疏遠佞臣,遣散游說之士,以田嬰為相國,孟軻為上賓,齊國終于大治。

【闡釋】《東周列國志》感嘆這件事說:“六宮粉黛還如花,丑女無鹽敢自夸。指點安危言鑿鑿,滿朝文武不開牙。”鐘離春無貌有才,齊宣王有眼力也有氣度,使齊國日漸強盛。

周亞夫從善如流

漢景帝時,爆發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周亞夫被漢景帝任命為太尉,負責統帥各路軍隊平定叛亂。周亞夫率軍隊從京師長安出發后,很快便趕到壩上。他準備從埔上出發,經過觳黽之間的山路,向叛軍進攻。正當他準備發布進軍命令的時候,有一個部下叫趙涉遮的,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說:“吳王早就網羅了不少亡命之徒,這次他知道您將前去,必定會在您所要經過的殽黽間的地形險要之處設下埋伏。如果您從殽黽之間走,肯定就會被吳王的叛軍伏擊。我認為,最好從壩上往右走,過砝田、武關兩地后,直奔洛陽,雖然這樣會繞些遠,但能出敵不意,反而更安全更快。等您進入洛陽,敲起戰鼓,樹起戰旗,各地叛亂的王侯一定會認為您是從天而降的,肯定會大吃一驚。這樣就能擾亂他們的軍心。”

周亞夫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經過再三考慮,他決定采納趙涉遮的建議,不再走殽黽之間的山路了,按趙涉遮的路線,果然順利到達了洛陽。到洛陽后他派人到觳黽之間偵查,果然發現了叛軍的一支精兵,正等著伏擊周亞夫呢!

【闡釋】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趙涉遮的綜合能力肯定趕不上周亞夫,但對進兵路線的選擇上,又確實比周亞夫高明。周亞夫不以人廢言,擇善而從,從而避免了一次大的損失。

宋弘責友諫劉秀

東漢名臣宋弘是位有名的學者,也是位對東漢王朝忠心不二的大臣,光武帝劉秀對他很信任。宋弘曾把自己的好友桓譚推薦給劉秀,他向劉秀介紹說,桓譚從小誦讀經史,學識淵博,可以比得上前朝的揚雄、劉向。劉秀安排桓譚為議郎,對他很寵信。而且桓譚與劉秀都對音樂很愛好,所以劉秀經常把桓譚叫到宮中彈奏琴曲。桓譚不但博古通今,氣度優雅,而且琴藝高超,劉秀經常聽琴聽到夜半,耽誤了許多處理朝政的時間。宋弘是位關心國家前途的大臣,他唯恐皇帝沉溺于音樂之中,樂而忘憂,不思朝政,造成嚴重后果-他決定諫阻這件事。

有一天,他聽說桓譚又給皇帝奏樂去了,就穿戴整齊坐在官府正堂上,命人把桓譚叫來。桓譚從皇帝那兒出來后,跟隨宋弘派去的人一起來到宋弘的府堂。宋弘并不讓座,他嚴肅地說:“為人臣者,要效忠皇上,更要替國家社稷用心。你整日給皇帝彈琴取樂,使皇帝疏于朝政,到底是什么意圖?你是改過自新呢,還是等著我彈劾你?今天請你來就是想問問你這個問題。”

桓譚聽了,頓悟前過,連連謝罪。他們交談了好一會兒,桓譚才相別回府。

幾天后,劉秀舉行大型宴會,又命桓譚奏樂助興。宋弘也在場。桓譚想到宋弘的勸誡,不免有些猶豫,但劉秀乃一國之君,君命又不可違背,左右為難之際,不由回頭瞅了一眼宋弘。劉秀頗感驚詫,問其中緣故。宋宏離座摘帽、畢恭畢敬地說:“我向陛下推薦桓譚,本因為他學識過人,可以幫助陛下治理朝政。但他卻日夜陪陛下彈琴奏樂,使陛下疏于朝政,我因此責備過他。”劉秀聽了有些不悅,但轉念想一想,宋弘說的確實是至真金言:溺于音樂、荒于朝政,是國家強盛的障礙,障礙不除;社稷如何呢?于是他下令取消桓譚的演奏安排。

宋弘直言進諫取得很好的成效,劉秀從此把主要精力用于處理國家要政,再也不浪費時間耽溺于桓譚的音樂。

【闡釋】國君治理朝政,必有疏漏,臣民直言進諫以彌補不足,從而使朝政圓滿,國泰民安。歷代昏君敗國的原因總有些是因為缺乏直言進諫的賢臣,或者直接是君主拒絕納諫。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過則改,就可以避免大錯。包括領導者也是如此。這就要有敢于指出上級錯誤的部下,而身為領導的人也要虛心聽取下層意見,不斷完善自己。

孔子巧言救監史

春秋時期,陳侯令人修筑凌陽臺,可臺子還未竣工,好幾個勞工就被處死,同時,又抓起來三個監史。人們看在眼里,恨在心上,群臣們更是敢怒不敢言。后來,孔子聽說了這事,就來拜見陳侯,并邀其一起參觀凌陽臺。一路上,他們談笑風生,突然孔子跨前一步說:“凌陽臺修得多美呀!陳王您多么賢德呀!然而從古至今,凡是圣人修筑臺,哪里有不殺幾個人就把臺修好的呢?”陳侯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是苦笑而說不出話,即刻下令放掉獄中的三位監史,并發誓再不濫殺無辜。

【闡釋】孔子面似心平氣和,但卻以反語擊中陳侯的要害,使其回心轉意。這比怒氣沖沖地斥責,較易被人接受。這種緊打慢唱的手法,正是謀士進諫的藝術。

優孟大智勸楚王

優孟,楚國人,他以聰明機智,能言善辯而聞名。

楚莊王有個癖好是愛馬,他給馬都穿上華麗的綢緞裝,讓它們住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并搭好清涼的大床供它們休息,喂的是美味佳肴,誰也不準怠慢它們。

有一天,一匹馬突然死了。楚王心疼極了,他命滿朝文武百官向死馬致哀,準備以高級的雙層棺材裝殮,象對待宮廷官員一樣辦喪事。大臣對此很是不解,馬怎能和人比?勸楚王不要這樣辦。楚王極不滿,下令道:“有誰再為葬馬的事向我進諫,一律處死。”

文武官員再沒有進諫的,只是不服氣。優孟聽了這事,竟直闖王宮,仰天大哭且聲淚俱下。楚王見狀便問:“優孟,為何如此大哭?”宮中官員也感莫名其妙。

優孟悲傷地說:“聽說大王最心愛的馬死了,我們楚國是如此大的國家?要什么有什么,沒有辦不到的事情。為大王最心愛的馬辦喪事,卻這樣簡單,就與一般官員的禮節一樣,太失我們楚國的面子了!況且有些官員還要取消葬禮,我很是失望。”楚王聽了很高興,便問:“依你的意思,應怎樣辦?”

優孟說:“應與葬國王的禮節一樣,需用漢白玉雕刻內層棺材,用花紋精美的梓木做外層棺材,發動全城百姓挖坑堆土。并邀各國的使節前來送葬,讓齊國、韓國的使節引幡招魂,趙國和魏國的使節護送。用整牛整羊來祭祠,再追封它個戶侯的謚號。使天下所有的人都曉得楚王的馬死了,我們的楚王把馬看得比人重得多得多。”

優孟的一番話,使楚王如夢初醒道:“原來我犯下這樣大的錯!現在我該怎么辦?”

優孟說:“對待這匹馬應和其它牲畜一樣,將它宰了,墩熟,讓大家飽餐一頓,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葬禮。”

楚王接受了這一建議。

【闡釋】常言道:“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楚王一味地關心他的馬,自然就怠慢了他的人民,一旦失去民心,國家的命運豈不危險。優孟的一席話,終使楚王如夢初醒,改正了其錯誤的做法。

公子鋤救晉王

晉文公率軍進攻衛國,在行軍途中,突然發現一個人在大路上哈哈大笑。晉文公便停下車子問道:“你叫什么?為何在此大笑?”

“我叫公子鋤。”那人停止大笑,一本正經地說,“剛才,我看見一個人送他的妻子回娘家,可半路上碰到一個漂亮的采桑女,就嘻皮笑臉地挑逗她,正待他擁抱采桑女,回頭一看,正見到另一個男人向他的妻子嘻笑。”

晉文公聽了猛然醒悟,立即掉頭火速回師。還未到家,就接到北部邊疆告急的消息。

【闡釋】善于用兵的人,一定要懂得瞻前顧后,否則就將顧此失彼,貽誤戰機乃至失掉國土。

長孫后明大義魏征免劫難

唐太宗晚年時,逐漸改變了剛剛即位時那種虛心納諫的開明作風,開始不愿聽批評了。

有一天,大臣魏征向太宗進諫,言辭很激烈,說得太宗啞口無言,忿忿退朝。回到后宮,太宗還很生氣,說要找個機會殺死魏征。皇后長孫氏聽到后問起事情的原委。太宗氣憤地講了剛剛在朝廷里發生的事。長孫后又問,魏征忠言耿直,皇上為什么反而要殺他?太宗告訴長孫后,魏征越來越不象話,當眾羞辱他,一點面子都不給他留,讓他下不來臺。

長孫后是太宗的賢內助,深明大義,她常在太宗任情使性不能接受臣子們進諫時,規勸太宗,起到一定調節作用。她早就發現皇上近兩年來有點陶醉于歌舞升平,不愿接受反面意見,可皇上正在發怒,什么也聽不進去,一說,可能還會火上澆油。長孫后琢磨了半天,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她立刻回到自己的寢宮,就象準備參加盛典一樣,整整齊齊穿上朝服,重新來到太宗的寢宮,向太宗請安。太宗看到長孫后的這身打扮,覺得很奇怪,就問是什么原因。長孫后滿臉堆笑,高興地說是給陛下賀喜來了,太宗更加迷惑不解了。長孫后認真地說,她聽說過“主明臣直”的說法。皇上英明了,大臣就會盡職盡忠,大臣們就會直言諍諫,盡心盡力。如果皇帝昏庸,他的周圍只會有阿諛奉承之人。現在皇上英明,所以大臣魏征就敢直言不諱,當面指責皇上的錯誤。皇上身邊有象魏征這樣的忠臣保駕,為朝廷盡力,大唐的江山就會萬年永駐,所以她要向皇上賀喜。唐太宗恍然大悟,明白了皇后是在替魏征說情,暗示自己不虛心納諫。他覺得皇后這樣做,于國于己都有利,因此轉怒為喜,要殺魏征的念頭也煙消云散了。同時更加敬重皇后,虛心聽取魏征的進諫。

【闡釋】長孫后在不適宜直接說明;晴況的時候,利用含蓄的語句規勸皇上,取得了正面說服得不到的效果,為魏征免去了劫難,使大唐得以興旺。

錢若水巧進諫救人一命

宋太宗年間有這樣一個案子。招討使李繼隆與轉運使盧之翰有仇,他總想陷害盧之翰,除掉他,以解自己心頭之恨,于是就想了一個奸計。李繼隆先給轉運司發了一個公文說:“朝廷準備八月份出兵打仗,轉運司迅速籌備糧草,以待軍需。”轉運司相當于現在軍隊的后勤部門,專門調撥糧草,接到公文后立刻派人調集糧草。籌措齊備不久,李繼隆又來文說:“據占卜八月出師對國家不利,沒有取勝的把握,故改在卦相好的十月出兵。”這樣,轉運司又把籌集到的糧草發散了出去。李繼隆得知轉運司手中沒有糧草了,又發文說:“據探馬來報,敵寇已經在搔擾邊境,我軍必須馬上進兵,糧草等軍需物資即刻裝車運送。”轉運司剛把糧草散出去,一時收不上來,做了難。李繼隆乘機向皇上奏本,說:“轉運使盧之翰失職,軍需物資缺乏供應,延誤了戰機。”

宋太宗看了奏折大怒,當即命人帶著他的命令騎快馬去取三個轉運使的腦袋。宰相呂端,樞密使柴禹錫見太宗如此大怒,都不敢替他們說話。這時,樞密副使錢若水站出來向太宗說:“陛下您先別生氣,這件事還是先查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弄清事件的原委再做處理也不晚呀。”太宗正在氣頭上,也不理睬錢若水,一甩袖子怒沖沖回后宮去了。呂端和樞密使見此情景也都各自回家了,只有錢若水留在殿上不肯走。

太宗吃過飯,氣稍微消了些,才想起幾位大臣還在殿上不知怎么樣了。于是派宦臣到殿上看還有誰在。內臣回來稟報說:“有一個細瘦的老者還沒走。”太宗知道是錢若水,就出來責備他:“我把你從同州推官升到樞密副使,是因為看你為人賢德,辦事得力。現在你不能為我辦事,還留在這里干什么?”錢若水回答說:“圣上,假如我按照您的旨意辦。誅殺了這三個人,宰相和樞密,因為我沒有調查事情原委就處置人,要拿我問罪,就是問了死罪,我也在所不惜,因為我應當報答您對我的知遇之恩。可李繼隆雖然作為皇親有尊貴的地位,您如果只憑他的一道奏折,就誅殺三個轉運使,您以什么理由向天下人解釋呢?明君之舉應該是把事實查清楚再做結論,如果他們罪不當赦,那時您下令殺他們,也好使天下信服。”太宗這時怒氣已消,認為錢若水說得在理,同時也怕此事處理不當損害皇帝的名譽,于是又召呂端等人上殿商議此事,最后同意了錢若水的做法。調查以后得知三人確實沒能按時供應糧草,但又另有原因,于是免除了二人的北罪、罷黜為行軍副使。后來又了解到所謂敵人入侵之事根本沒有,全是李繼隆為害他人編造的。于是罷免了李繼隆招詞使的職務,改為秦州知州。

【闡釋】錢若水很會進諫,他的話從宋太宗的利益出發,而絲毫不為自己考慮,這樣容易讓皇帝接受。他的話語巧妙地暗示太宗如果處理不好這件事,會被天下人恥笑,而皇帝為保全面子采納了他的建議,從而避免了一起冤案。

臣智君明奪陳復陳

公元前598年,陳國夏征舒殺君主陳靈公,另立新君。南國霸主楚莊王興師問罪,揮軍直逼陳都,不僅殺了夏征舒,又將陳國納入楚國版圖,改稱為楚縣。楚王班師回朝,下屬各國聞訊俱來朝賀,唯有大夫申叔時沒有前來表態;楚王因此不悅,派人前去責問:夏征舒殺主,難道不該興師問罪嗎?申叔時求見楚王,當面陳述道:您聽說過“蹊牛奪田”的故事嗎?有一人為抄近路,牽著牛從別人田中走過,踐踏了一些禾苗,田主一氣之下將這人的牛奪去。大王若遇此事,您將如何來斷?莊王隨口應道:牽牛踐田之人固然不對,而那田主奪人之牛也太過分了。若讓我斷,先斥責牽牛踐田者,而后將牛還予他。申叔時話茬說:大王明斷。以此理相推,夏征舒殺君有罪,但又立了薪主,大王討其罪殺賊子矣,可又奪其地盤為我有,是否與奪牛者的性質相同呢楚王之頓悟:隨后將陳國版圖歸交于陳。

【闡述】楚莊王奪陳復陳,固然與他的戰略和胸懷有關,但更重要的,顯然是申叔時直言進諫的效果。古時,君主具有絕對權威,臣下靠三寸不爛之舌,讓君主改變主張,是件不容易的事。而申叔時不僅敢于言進諫,而且比喻貼切,策略得當。他用一個“蹊田奪牛”的故事,引得楚王回心轉意,從而達到了進諫的目的。

深入淺出曉人以理

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皇帝高宗召見剛從抗金前線返京的著名將領岳飛,談話間問起岳飛近來是否得到什么好馬,岳飛回答道:我以前曾有過兩匹好馬,盡管它們與眾不同,胃口很大,每天要吃好幾斗上等的豆子,飲十余斗水,還很挑剔,稍微有點不干凈的食物就不吃不喝,可的確是本領非凡的良馬。記得每次乘它們出去,剛開始出發時速度也就一般,可是越走越快,走到近100里時簡直是在飛了。無論上午走出多少里路,到了下午仍可走200多里,到了目的地后,不出汗,不喘粗氣,依然精力旺盛,不愧為任重而道遠的好馬喲,可惜現在它們已都不在了。如今我騎的這匹馬,倒是沒有特別之處,不計食物的好壞,什么草料都能吃,什么臟水都能喝,吃得也不多,一天也就幾升,可是到了行軍打仗的時候再看它,不等人坐穩就跑起來,跑上不到100里又沒勁了,喘粗氣,流大汗,雙腿打顫,好象馬上要累死了似的。這樣的馬是好喂養,也好調教,可是有什么大用處呢?不知陛下是否同意臣的這番議論。高宗會意地笑著說: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你的這番議論是說得好極了。原來岳飛早就想和高宗談一談如何選用、培養和愛惜人材的問題,只是沒有適當的機會和方式,這次值皇帝問及馬,便聰明地利用了比喻之法,恰當地闡述了這一問題,而高宗也迅速地理解了他的喻意。

房玄齡的遺言

公元648年,唐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齡留守在京城,病情加重,太宗親自把他接到宮中,看到他病情有所好轉,便喜形于色,病情加重則憂心忡忡。房玄齡把兒子侗叫到跟前,對他們說:“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無事,只有東征高麗一事沒有終止,大臣們都不敢勸諫,我明知不對而又不說,真是死有余辜啊!”于是他引用《老子》的話向太宗上表說:“知道滿足,不會遭到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不會遇到危險。陛下所建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足了,開拓疆土也應適可而止。而且陛下對將要判死刑的犯人,還要三番五次地復審,這不正是重視人的性命嗎?假如高麗不遵守臣屬的禮節,我們可以誅伐他們;假如他們侵擾老百姓,我們可以滅掉他們;假如他們已成為中原的禍患,我們可以除掉他們。而今這三條原因都沒有,我們怎能驅使無罪的士卒往月口上送呢?希望陛下停止對高麗的征伐,給他們以悔過自新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國家安定,遠近歸服。我活不長了,如果陛下能夠記住將死者的哀鳴,死了也將不朽。”太宗也被房玄齡這種為國分憂的精神所感動了。

高允力勸文成帝

高允喜歡直言相諫,當朝廷內有什么事做得不對時,他就立即請求晉見。文成帝常常屏退左右和他一人商談,有時一談就是一整天。高允有時說話言詞激烈,切中要害,文成帝聽不進去,就命侍從把高允攙扶下去,但他始終對高允很好。他對下臣們說:“高允才是地地道道的忠君之臣。朕有了過失,他沒有不當面批評的,甚至有些話,朕難以接受,但高允并不回避。朕由此知道了自己的過失,而天下人卻不知道,這難道不是忠心嗎?”

公元458年,北魏高宗返回平城,興建太華殿,在給事中郭善明的游說下,又要大肆修筑宮殿。高允勸諫說:“太祖時開始興建城池街市,他是利用農閑時節,現在,永安前殿足夠朝會時使用,宴請、歇息有西堂、溫室也足夠了,紫樓也足以用來登高遠望。況且,既便要擴大建設工程,也應慢慢進行,不可倉猝行事。現在核算一下,要抽調民佚差役二萬人,而羸老、病弱供應飯食的,又要增加一倍,如果一個農夫不種田,就會有人挨餓,現在動用四萬人,這些勞力和費用是無法計算的。所以這正是您應慎重考慮的事。”文成帝接受了他的勸諫。

古弼選馬

一次,魏太武帝命令古弼給那些狩獵的騎士們準備好一批肥壯的馬匹,以供他們游樂。古弼卻故意從馬群中選了一些瘦馬給了他們。

太武帝知道了這件事,勃然大怒,說:“這個奴才,膽敢對我的話打折扣,回京后先把他斬了。”古弼手下的人都膽戰心驚,并為古弼捏了一把汗。這時古弼卻很從容,對他們說:“侍候君王的人,如果使君王在游戲玩樂時不愉快,這是小罪,但不作好抗擊外來侵略的準備,這就是大罪過了。現在南北方面的敵人都虎視耽耽,想侵略我們的國土,這多么令人憂慮呀!我挑選肥壯的馬充實軍隊,是為了保衛國家,如果說這是有罪的話,那么我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果是圣明的君主,也一定會正確處理這些事。有罪的話,我一個人承擔,你們不要害怕。”

太武帝聽到了古弼的話,很受感動,他感慨地說:“這樣的大臣,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呀!”

事后,太武帝不但沒殺他,反而賜給他了一套官袍、兩匹馬、十頭鹿。

又一次,太武帝去山北打獵,捕獲了幾千頭麋鹿。太武帝下沼給尚書,讓他派出五百輛車來運鹿。拿著詔書的傳使剛走,太武帝便對左右將士說:“你們不如先用馬來運送,古弼一定不會給我派這么多車。”說完就回宮了。剛走了一百多里,就收到了古弼的奏折。里面說:“今年秋天谷穗下垂且顏色過黃,桑麻大豆在田野里,被野豬野鹿偷吃,被飛鳥大雁啄食,再加上風吹雨打,這些糧食的損耗會相差三倍,所以乞請您允許推遲延緩運麋鹿,先把谷子盡快收割運送完。”太武帝看后說:“果然如我所料,他可真是國家的棟梁之臣呀!”

兩小兒嘲孔

【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列子·湯問》)

【譯文大意】孔子在東方游歷的時候,看見兩個小孩正在激烈地爭辯著什么,就問他們為什么爭辯。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而太陽中午時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太陽中午的時候離人近。一個小孩說:“太陽初升的時候象車上的傘蓋那么大,而太陽中午的時候卻象盤子和盂缽那么大。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著小而近的東西看著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初升的時候感覺到清清涼涼的,而太陽中午的時候卻象把手伸到熱水中去一樣感覺很熱。這不是距離近的熱而距離遠的涼的道理嗎?”孔子不能判定哪個小孩說的更有道理。兩個小孩嘲笑他說:“誰說你懂得的東西很多呢?”

【闡釋】在知識的海洋里,任何人都應時時有滄海一粟的感覺。能窮盡天下所有知識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三人行中就有我的老師。孔子的學問不為不大,但卻被兩個小孩給問住了,可見學無常師的道理多么深刻。在現代社會里,每個人的知識在知識總量中所占比重是越來越小,而且越往后,這種比重的變化也就越明顯,所以,如果沒有一點不恥下問、學無常師的精神,就會很快被時代所拋棄。

薛譚學歌

【原文】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行,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繞梁棚,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腑卞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列子·湯問》)

【譯文大意】秦國薛譚隨秦青學唱歌,薛譚還沒有學完秦青的唱歌本領,就自以為已經學完了,于是向秦青告辭準備回去。秦青也沒有挽留他,反而綁區大道上為薛譚設宴餞行,宴中秦青打著拍節唱起悲調的歌,歌聲使林木同振,宏亮得把行云都阻止住了。薛譚于是向秦青謝罪,要求重新回去學唱歌,一生都不再敢說回家。秦青回頭對他的朋友說:以前韓娥往東方去,路上斷了糧食,路過雍門的時候,賣歌求食。韓娥走了以后,她唱歌的余音繞梁三日不去。周圍的人都以為韓娥還沒有離去。過旅店的時候,被旅店的人污辱了,韓娥因此以長歌當哭。一里的人不分老幼,都相互悲愁痛哭,三天不吃東西。里人急忙去追趕韓娥。韓娥被請回來以后,又為一里之人曼聲長歌,一里不分老幼都歡喜、跳躍、鼓掌、起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忘記了以前的悲愁。于是一里之人贈送給她許多禮物送走了她。所以雍門的人到現在還善長以歌為哭,這是效仿韓娥的原故。

【闡釋】學海無邊,只有勤苦作舟才能達到彼岸。如果剛剛學到一點皮毛,粗窺門徑就認為很了不起,那是永遠也不會登堂入室。薛譚學歌于秦青,剛學到一點,就自以為是,貴在他能知錯善改,否則將會遺恨終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松桃| 东台市| 平泉县| 万源市| 翼城县| 仁化县| 黎平县| 怀宁县| 宁陕县| 科技| 新乡市| 延安市| 双辽市| 南康市| 濉溪县| 宿迁市| 惠水县| 开平市| 荣成市| 佛冈县| 蕉岭县| 湘阴县| 阜宁县| 滦平县| 三穗县| 邓州市| 郴州市| 黔西县| 鹤山市| 牙克石市| 临汾市| 宣威市| 珲春市| 绥滨县| 伽师县| 中方县| 隆尧县| 文化| 贵阳市|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