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2章 莊子 雜篇 漁父(一)

漁父篇,《莊子》雜篇的第九篇。此篇寫孔子尊請漁父的教導。主旨提倡保持本真,真誠為人,順應自然、尊崇大道的哲理。

1.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孔子游玩緇帷樹林,坐杏壇上休息。弟子們一旁讀書,孔子彈琴吟唱。

2.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

曲未彈奏一半,有一漁父,撐船而來,須眉皎白,披發揚袖,沿岸而上,至陸地而止,左手抱膝,右手托顎,聽孔子彈琴吟唱。

3.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

一曲終,漁父招喚子貢、子路二人對話。漁父指向孔子說:他做何事?

4.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客問其族。子路對曰:族孔氏。

子路回答:他是魯國的君子。漁父問孔子的姓氏。子路回答:姓孔氏。

5.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

漁父說:孔氏治理什么?子路未回應,子貢說:孔氏,性守忠信,身行仁義,修飾禮樂制度,制定人倫規范。

6.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

對上效忠世主,對下教化百姓,將以此造福天下。此為孔氏所治理之事。

7.又問曰:有土之君與?子貢曰:非也。侯王之佐與?子貢曰:非也。

漁父又問:他是否是有國土的君主?子貢說:不是。漁父接著問:是否是王侯的輔臣?子貢說:不是。

8.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于道也。

漁父于是笑著往回走,邊走邊說:孔氏說仁可說仁德,不過恐怕不能免于身患。苦心勞形會危害生命本真。嗚呼!他離道遠矣。

9.子貢還,報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與?乃下求之,至于澤畔,方將杖拏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鄉而立。

子貢回來,告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說:是圣人吧?于是走下杏壇尋找漁父,至湖澤岸邊,漁父正拿槳撐船而去,回頭見孔子,背身面對孔子站立。

10.孔子反走,再拜而進。客曰:子將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于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孔子退行,再次拜見上前。漁夫說:你有何求?孔子說:剛才先生只說開頭就離去,我如此淺陋,不能理解先生之言,特待這里,希望有幸得到您的教誨,以對我有所幫助。

11.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學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學,以至于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漁夫說:嘻!你真是太好學!孔子再拜起身,說:我少小修學,直至如今,已六十九歲,還沒聽過至上的教誨,哪敢不虛心!

12.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

漁父說:同類相聚集,同聲相應和,這本是天(自然)之理。請讓我說明我的看法,從而分析你所從事的事。

13.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

你所從事的,是人事。天子、諸侯、大夫、平民,此四種人如能各自在其位置上正確行事,是治理的完美呈現;

14.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

四者如偏離其位置,則會產生莫大的動亂。官吏各治其職,民眾各處其事,則不會出現混亂與侵擾。

15.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

田地荒蕪,居室破漏,衣食不足,賦稅不能繳納,妻妾不和睦,長幼無秩序,此為平民之憂慮;

16.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

能力不能勝任,官事不能治理,行為不清白,屬下玩忽怠惰,功名不足稱贊,爵祿不能保持,此為大夫之憂慮;

17.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后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

朝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工技不精巧,貢品不完美,朝覲落于人后,不順天子心意,此為諸侯之憂慮;

18.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禮樂不節,

陰陽不調和,寒暑不順時,以傷萬物生長,諸侯暴亂,擅自相互攻伐,以殘害民眾,禮樂沒有節度,

19.財用窮匱,人倫不飭,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

財物窮困匱乏,人倫關系不能整頓,百姓淫亂,此為天子所擔憂之事。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十月讀書筆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满城县| 枣阳市| 安阳县| 那曲县| 江阴市| 莆田市| 宣恩县| 张掖市| 汶川县| 琼结县| 横峰县| 沛县| 天长市| 九江市| 桐梓县| 丹巴县| 偏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合肥市| 云阳县| 黑水县| 临安市| 临夏市| 玛多县| 长寿区| 西青区| 濮阳市| 康乐县| 元谋县| 安图县| 化德县| 大城县| 巴中市| 西乡县| 神池县| 辉南县| 祥云县| 上犹县| 广东省| 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