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堂前燕至百姓家(10)
- 旦復旦兮
- 澤被之夏
- 1970字
- 2019-05-12 10:15:35
張九齡聞言,終于抬眼皮看了郎君一眼,突然笑了。郎君心中一喜,只聽張九齡不緊不慢地說道:“某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說,怎么樣?”
郎君聞言神色大變,面對張九齡十分尷尬,不好在他面前發作,放下轎簾,才狠狠踢了管家一腳:“怎么做事的!”
管家叫苦不迭,忙安排人將張九齡怎么來的再怎么送回去。
等張九齡再回到宣仁門的時候,人群已經散了大半,只有幾個人還留在榜下,對著進士名單品頭論足,什么這個名字取得不好,那個窮鄉僻壤里出來的。張九齡找了一圈,沒見著謝仲舉與袁行健,只能忍著饑腸轆轆往驛館走。
早知道該在那戶土匪家騙頓吃喝再回來。張九齡沒骨氣地想,頂著白花花的太陽,餓得眼冒金星。
謝仲舉一直等在驛館門口,見到張九齡完好無損地走回來,長舒一口氣。張九齡看到謝仲舉,腳下一個趔趄,險些栽倒在他身上。
“張兄,你還好吧?”謝仲舉趕忙扶住他。
張九齡氣若游絲,但還是保持著一本正經的面部表情:“沒有大礙,就是餓的。”他看向謝仲舉,突然顯得有些可憐,“你有吃的嗎?”
謝仲舉小手一揮:“開飯,我們馬上開飯!”
往常,進士放榜后先要去拜訪主考官,然后集體去尚書省拜會宰相。今年一齊都省了,姚曌在文成殿集體接見所有貢舉人,連帶著公主、女官、相公們也都要現身,不用想也知道又是一個大場面。
張九齡這下明白太平公主叫自己買衣裳的意思了。好在謝仲舉和袁行健也跟著一起買了一套,三個人穿得光鮮亮麗,都覺得自己風流倜儻,天下無雙。
這回貢舉人們進紫微城走的是左掖門,一路穿過左掖門大街,然后又過了三道宮門,層層把守,才算進了文成殿。文成殿正殿前有一片巨大的空地,正好容納這上萬名考生。
三人進了殿,看到滿場的姹紫嫣紅絢麗多彩,眼睛差點被閃瞎,突然覺得自己樸素得像隔壁窮親戚家的傻小子。貢舉人們也不管考沒考上了,好歹是天子親試,得圣人接見,光這個牛就能吹一輩子,一個個恨不得翻箱倒柜地把自己收拾得體面些。
侍從在最前面設了一排圍欄,防止激動的貢舉人們沖進殿里。然而考生們想看見天子的熱情是擋不住的,全都擠在圍欄邊,禮部主事的人只能扯著嗓子喊:“往后退一退!”手忙腳亂。
忽然聽到內侍在門邊高聲唱和:“圣人到!拜!”
禮部的郎官們也顧不上圍欄了,只能一邊行拜禮,一邊喊著:“快拜,快拜!”
姚曌一出殿門,就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只有前一兩行稍微能隨著內侍的贊呼行拜禮,余下的各行其是,此起彼伏,亂七八糟。
上官昭容一個憋不住,笑道:“常言殿庭中班列不可整齊者,唯有蕃人和駱駝,如今還得加一舉人。”
行過禮,人群沸騰起來,更加賣力地向前擠,都想一睹天子圣顏。禮部郎官與侍從們忙得焦頭爛額,姚曌也很無奈,吵吵嚷嚷的什么也說不了,只露了個面就回殿里去了。
謝仲舉與袁行健遷就張九齡,遠遠地站在后面。一會兒好像殿里有人出來了,旁邊的人行拜禮,他們也跟著拜。過了一會兒,又出來一個人,他們再拜。如此往復幾次,只顧著行禮,也不知道究竟拜的是誰。
折騰了一上午,什么也沒看到,謝仲舉跪得腿肚子發軟。
忽然聽見侍從奔走呼告:“進士出列!進士出列!”
謝仲舉與張九齡一對視,想來是圣人要單獨召見新科進士。袁行健很講義氣地帶著謝仲舉往前擠,張九齡沒有辦法,深吸一口氣,只能捏著鼻子鉆進人堆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擠到圍欄邊,聽到禮部的郎官聲嘶力竭地喊:“誰是進士?誰是進士?”
謝仲舉立刻舉手大喊:“我!我!”
郎官聽到了,跑過來問:“你是誰?”
“第十七名,謝仲舉,杭州人。”
郎官一聽對上了,也不打開圍欄,叫了一個身長八尺的大漢來將謝仲舉一把抱了過去。
謝仲舉在雙腳騰空的一瞬間,徹底懵住了,被大漢像放泥娃娃一樣放到臺階上。大漢轉移了謝仲舉,又接著去抱張九齡。謝仲舉呆呆地看著,覺得張九齡從未像現在這般小鳥依人。
圍欄這邊簡直就是兩個世界。張九齡重重松了口氣,把擠得不成形的衣裳整理好,一轉頭,發現謝仲舉還傻站著。
“愣著干什么?”張九齡上去就是一個爆栗,一臉煩躁地伸手給謝仲舉整理衣裳。
謝仲舉本能地往后一躲,回過神來,馬上道:“我自己來,我自己來。”
張九齡順勢將手環在胸前,周身籠罩著見人罵人見狗罵狗的暴躁氣。
“仲舉,別緊張。”袁行健隔著圍欄大喊。
謝仲舉沖他展顏一笑:“我不緊張,你等我們回來。”
殿里出來了幾個內侍,將進士們聚攏在一處,按照名次排好隊,叮囑了一番禮儀,才帶著進了殿里。
張九齡打頭,一進殿便看見天子端坐中央,左邊是納言狄仁杰,右邊是太平公主姚旦。姚旦見到他,還朝他笑了笑,眨了眨眼睛。
張九齡覺得氣血上涌,突然豪情萬丈。這是天子殿堂,而他,作為天子門生踏進了這里,似乎有一副巨大的畫卷正在他眼前緩緩鋪開。這畫卷從煙波微茫的海上,一路延展至繁華鼎盛的神都,最后抵達大漠孤煙的塞外。千里江山,任君翱翔。
張九齡依照內侍的吩咐站定,帶領新科二十六名進士一齊朝姚曌行禮。
“進士科第一名,張九齡,拜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