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績效使能:超越OKR
- 況陽
- 2130字
- 2019-04-22 18:08:22
全球主要企業績效管理發展趨勢概覽
趨勢1:廢除績效評級
2012年,奧多比(Adobe)公司率先宣布廢除績效評級,打開了企業界廢除績效評級的“潘多拉魔盒”。
奧多比是加利福尼亞州一家本土公司,以發布創意軟件而聞名天下,多年前便采用了員工排名績效管理制度。這種強制分配體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風靡,即要求主管將員工進行曲線排名,將位于末位的10%的員工裁員,這一體系后來被出任通用電氣公司CEO的杰克·韋爾奇贊譽為大型企業高績效的核心組件。
每年1月,奧多比公司的11 000多名員工將結束上一年度的績效考核,2月則意味著為了排名而明爭暗斗的日子終于告一段落。而這種績效考核導致了頗有爭議的企業文化,使那些受挫的員工不得不另謀高就,其中有許多人恰恰對公司的成功發展起過關鍵作用。到了2012年年初,莫里斯終于忍無可忍,開始對員工排名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繼奧多比公司之后,各大企業紛紛宣布廢除績效評級。
·2013年11月,《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道:“微軟廢除了可憎的績效評級制度?!?/p>
·2015年7月,《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道:“驚人之舉,埃森哲將去除年度績效考核和評級?!?/p>
·2015年9月,《國家雜志》(National Journal)報道:“千禧一代如何逼迫GE拋棄績效考核?!?/p>
·2016年5月,CNNMoney報道:“高盛大刀闊斧改革績效考核制度。”
……
加入這一陣營的科技企業有瞻博網絡(Juniper)、戴爾(Dell)、微軟(Microsoft)和IBM等,專業服務公司如德勤、埃森哲、普華永道,以及其他行業先行者,如蓋璞(Gap)、利爾電氣(Lear)、奧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 Funds)。
而其中最有代表意義的,是當初施行強制排名績效考核的標桿公司——通用電氣(GE)——也于2015年宣布正式廢除了績效評級,這基本標志著強制排名時代的落幕。
一個舊時代正在終結,一個新時代正在開啟。
趨勢2:弱化績效結果的應用
單一績效結果的過強應用,帶來了很多問題。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開始弱化這種單一績效結果的過強應用。
2016年2月,IBM在給內部員工的一封郵件中寫道:“Goodbye PBC,Hello Checkpoint”(PBC,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IBM的一種績效管理方法),正式宣告終結其傳統的一年一度的績效評價機制,代之以新的稱為“Checkpoint”的機制。
過去,IBM員工每年會收到一個固定的績效評級,代表了員工在這一年工作成果的一個定性,這個評級會影響員工的薪酬、晉升等諸多方面。從2016年開始,IBM廢除了這種單一績效結果的做法,改為從五個維度去評估員工的工作表現,分別是:
·業務結果(Business Results):直觀地了解員工是否履行了他的崗位職責,達成了績效目標。
·客戶成功的影響力(Impact on Client Success):對于內外部客戶是否提供了具有價值的服務。
·創新(Innovation):不只是研發部門才需要創新,這里的創新指的是員工是否對其工作內容、流程、項目有不一樣的改善。
·對他人的責任感(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o Others):對經理人來說是指其需要承擔人員培養的角色,而對一般員工來說,則是強調對內、對外的合作精神。員工是否愿意幫助別人,為他人考慮,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過協同合作,創造更大的客戶價值。
·技能(Skills):員工技能提升應聚焦業務需要。在IBM“認知商業”戰略下,員工需要具備的是完全不同的新技能。如同HR也在運用大數據招募及留任人才一樣,員工需要知道如何圍繞公司最新戰略,有針對性地持續提升自己的新技能。
員工在設定目標時,就應從這五個維度去設定,同時,主管在定期同員工的績效溝通過程中,也會從這五個方面去全方位評估員工的工作表現,而不再只是單一的業務結果維度的表現。
同時,這五個維度的評估結果,在應用時也有不同的側重。比如業務結果影響薪酬,但技能則影響長期發展。這樣,員工在各個維度的表現,都能得到認可,避免了唯績效論現象。
而更重要的是,企業不再強調績效結果一定要如何應用于薪酬和回報,而是將薪酬調整權力下放給了管理者,管理者是最了解員工的工作表現的,他們可以根據員工的綜合表現進行相應的薪酬激勵,而非單純地依賴一個績效結果去僵化地應用。
趨勢3:更加注重績效輔導和溝通
奧多比公司廢除績效評級之后,取而代之以叫作“Check In”(“核查”)的模式,這是一種更為頻繁卻非正式的績效談話,核心在于解構從前那種呆板的評級方式和年度反饋的報告架構,用以支持季度、月度,甚至每天的績效談話。莫里斯和其他主管用其新理念“Check In”模式來培訓經理們,把此稱之為“持續的教育”(Ongoing Education)。
IBM在取消一年一度的績效評級之后,取而代之以一個叫作“Checkpoint”的績效管理系統。IBM為此內部還專門有一個手機APP叫ACE,是“Appreciation”“Coach”“Evaluation”三個單詞首字母的縮略,把欣賞和輔導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IBM希望通過這套系統,強化績效實施過程中主管和下屬的實時互動,鼓勵開展“持續的績效反饋”(continuous feedback)。
GE在這方面走得更加領先,內部專門開發了一個績效管理APP,叫PD@GE,其中PD是“Performance Development”(績效發展)的首字母縮略。PD@GE一方面鼓勵主管實時對下屬進行輔導,GE把這叫作“接觸點”(Touchpoint),另外一方面也鼓勵下屬主動尋求主管和其他同事的反饋,GE把這叫作“洞見”(Insight)。這樣,下屬可隨時隨地開展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個方向的績效反饋,隨時感知自己在過程中的績效表現,幫助自己更好進步和成長。
總結起來就是,企業越來越將績效管理的重心,從績效評估向前轉移到了績效輔導,試圖通過強化過程中的溝通和輔導,來幫助下屬成長和達成更高績效,實現組織和個人的雙贏(見圖2-5)。

圖2-5 績效管理變化重心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