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擁抱孤獨的光
- 俞安文集
- 俞安然
- 1766字
- 2019-04-08 20:15:01
深夜,自量。
現在是個浮躁的社會,充斥著許多浮躁的人。生活浮浮沉沉,人們內心的平和總是容易被各種各樣的事情所抹蓋。世界那么熱鬧,人為什么要安靜呢?
叔本華說:“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庸俗,不是貶義。入世之后,人成為眾生一卒,總會被汪洋大海所淹沒。只是平凡,嘗盡人間煙火。孤獨,據說能成就偉人。確實如此。科學家、作家、藝術家……哪個不是常與孤獨為伴。
叔本華又說:“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就沒有內心的平和。”
一個獨處的人會知道什么是孤獨。若習慣了獨處,就能享受孤獨。獨處能帶你遠離世間紛爭,隔絕糟亂人際,拋去繁雜憂愁。只留你自己,平和面對世界。寧靜以致遠,如一潭池水。偶爾小魚吐泡,有時輕泛漣漪。即使刮風下雨,也不會奪去它的深沉和孤寂。身處于喧囂,隱沒于繁華,人一生都在追求。離開了喧囂與繁華,無盡的孤楚圍繞著你,騷弄著你,像被挖空了一般,像被囚禁了一般。
沒有不能孤獨的人,只有不愿孤獨的心。
人生而痛苦,是叔本華思想中極為悲觀的一面,但不無道理。他認為,人的一生是為了擺脫痛苦。快樂是因為短暫的不痛苦,是因為欲望得到了滿足。所以衡量一個人幸福與否,就看他的欲望是否得到滿足,或痛苦是否被暫時消滅。
“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叔本華
前段時間流行的“尋找錦鯉”之營銷手段就能充分體現,人性是如何被利用的。
不用付出就能得到的想法是狂妄的;僅靠運氣成功的迷信想法是無益的;不能浪費免費機會的想法是可悲的。不少人會失望于自己不是“錦鯉”,而嫉妒于別人成為“錦鯉”。本來是不得也不會失去的情況,卻認為是自己吃虧了。
“不用多可惜呀!”
“免費的呀!”
“只要如何如何操作就可以不用錢呀!”
為了小便宜,即使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困擾,可能會影響你的形象,可能……但你卻都可以不管,只要能得到,還能低價或免費得到,做什么不行呀!
勸說無效,只能嘆氣。沒什么不對,只是價值觀不同,也不要去爭辯。大千世界,有無數種組合。
他們啊,就這么被成功煽動走進了營銷的圈子。是的,大眾易被煽動,是人性的弱點,也是因為被利用了弱點,才會不知覺地陷入。有時候我們要做到不從眾而足夠堅定自己選擇,確實不容易。
書上曾讀過一句:“世上的好人不多,壞人也不多,大多數都是不好不壞的人,成為社會的主體。”
有人說,孩子才要做選擇,而大人會選擇全部。這并不值得沾沾自喜,它是痛苦的來源。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想要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似乎是大家都懂的道理,確少有人真正去踐行。因為世界這么大,人生這么多可能,我們為什么要限制自己?
是的,應該爭取。但不急,不搶,也能得到。
真的嗎?不全然。所以社會中存在很多惡性競爭,旁門左道。如果真的與他們比,你也將被歸為此類。本來都不是同一路的人,為何要走到一塊去?
那怎么辦?還是那句:不急,不搶。
有人質疑:這樣是爭取不到機會的。那我要反問:什么人才值得擁有機會?什么人才能有效利用機會?
有人會說社會不是公平的,但是社會對賢人的要求是難以動搖的。你要平庸,還是成功?一步可能上天,一步也可能墜地。有多少一開始就已經展露自己全部的人到最后無計可施,江郎才盡。有多少一開始熱情滿滿奮發向上到最后被榨干,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所以慢下來吧,讓別人在過程中發現你,你也能在過程中提升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都急于表現自己,因此常會犯錯,時會失落。也有很多人希望充當群體中主動權更多甚至強勢的一方,其他人臣服于己。然而,人只愿意和自己相差甚少的人走在一起,更愿意和比自己弱勢的人在一起。這也是人性。
人性是什么?人性是你即使知道但也很難改變的東西。因為你會這么想,也是因為人性。人性是利己的,人性是被利用的。說話也是如此。人們更多想聽夸贊的話,難接受批評的話。忠言逆耳,永遠都只是句忠言,沒有人真正喜歡,也沒有人能完全坦然接受。但是,參透了人性后,如何為人,是可以選擇和掌控的。
不要急躁,不要比較,不要驕傲,少憂傷。淡然接受,平靜面對,悠然自得,故安寧。沒有必要總是參雜在人群中,也沒有必要總是炫耀你的厲害之處。有心之人會用心發現;有情之人會用心感知;有智之人會用心剖析。
韜光養晦,適時展現;充盈內涵,自我沉淀。內心的平和會給你帶來另外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有浮躁的社會所不能給予你的禮物。
不要害怕孤獨,孤獨是光。
關鍵是,我們走在奔忙的路上,或去追求夢想,或在現實浮沉,都不要丟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