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權力轉移
- 誰偷走了美國夢
- (美)赫德里克·史密斯
- 1220字
- 2019-04-11 17:31:23
劉易斯·鮑威爾不太可能會像保羅·里維爾[1]那樣發出警告。鮑威爾其人的出身,乃是權勢階層,也即弗吉尼亞州后重建時期[2]的貴族階層,這也是他的性格來源——他的家族在當地根深蒂固。
上世紀六十年代,鮑威爾在里士滿擔任執業律師,逐漸成長為美國最重要的公司律師之一——事實上,在1964年至1965年期間,他正是美國律師協會的主席。1954年,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學校廢除種族隔離制度[3],鮑威爾對此感到震驚,但仍舊十分周到地為弗吉尼亞州同胞們辯護,反對當時在南方被稱作“強力抵抗[4]”的、針對公立學校廢除種族隔離制度而展開的不妥協運動。
很久之后,在1972年至1987年期間,當鮑威爾在最高法院任職時,經常為保守派投票,不過盡管如此,他也扮演了一個緩和矛盾的角色,當最高法院受到尖銳的意識形態分裂打擊的同時,鮑威爾以平衡者、妥協者的角色,贏得了廣泛的聲譽。
鮑威爾個人舉止謙遜有禮。他從法官席上提問題時,聲音都很溫和,幾近耳語。正如《紐約時報》常駐美國最高法院的記者琳達·格林豪斯[5]所言:“他那溫文爾雅的舉止,如涓涓細流般輕言細語的發言,造就了他經典的南方紳士形象。”鮑威爾仿佛在圍繞著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古希臘大理石神殿行走,神殿里滿是高等法院[6]那些穿著希臘涼鞋的成員。如此一個清瘦、溫和、克制的人物,是不會被往來游客認出來的。
但是,就是這樣的鮑威爾,卻擁有敏銳、極具洞察力的頭腦。他有時會顯得武斷專行,對美國的自由企業制度[7]有著強有力的、決不妥協的看法——這些都使他給美國帶來長久影響,一直持續到當今時代。
如上所述,劉易斯·鮑威爾選擇在1971年8月向美國的商界領袖們發出那個動真格的政治呼吁[8],也就不顯得有多么奇怪了。
注釋:
[1]保羅·里維爾(Paul Revere,1734-1818),美國愛國英雄。獨立戰爭期間,英軍計劃發動突襲,里維爾得知消息后,連夜騎馬通知獨立人士,警告英軍的到來。
[2]弗吉尼亞在南北戰爭中受到極大破壞。以前富有的莊園主及其社會成員多是南方邦聯的重要成員,戰后不僅政治勢力潰敗,其農莊和牧場也大多荒蕪,原有的基礎設施和薄弱的工業被嚴重破壞。直到二十世紀初,弗吉尼亞州才算起死回生,鮑威爾就出生在那個年代。
[3]指1954年“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美國最高法院對此給出判決,稱公立學校實行種族隔離、拒絕黑人入學違反了憲法,自此,美國才從法律上宣告了種族隔離制度的消亡。
[4]Massive Resistance,指弗吉尼亞州議員針對最高法院布朗案判決而發起的對抗運動。在1958年秋天,為避免取消學校的隔離,弗吉尼亞州甚至將三大地區的學校關停了整整一學期。
[5]琳達·格林豪斯(Linda Greenhouse,1947-?。都~約時報》資深法政記者,普利策獎得主,駐美國最高法院長達三十年之久。
[6]在古希臘,凡是特別重大的犯罪審判最后都必須轉移給“希黎亞”(Heliaea),即平民高等法院來裁決,文中所指即想象中的希黎亞場景。
[7]即確保企業能夠擁有在產權受法律保護的基礎上所享有的自由創業權、自由經營權、自由交易權以及自由支配或處置財產權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美國是一個典型的自由企業制度國家。
[8]即前文所述的鮑威爾備忘錄。
- 老撾:在革新中騰飛(居安思危·世界社會主義小叢書)
- 文明的沖突
- 中國、非洲和離散非洲人(中國發展道路研究叢書·當代中國研究譯叢)
- 民族沖突及應對研究:以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民族沖突為例
- 美國進步時代的政府治理:1890—1920
- 巴爾干地區合作與歐洲一體化
- 非洲地區發展報告2012—2013
- 論美國:美國外交及外交政策史
- 英國殖民地公職機構簡史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Volume 3 Number 1 Summer 2017) =國際安全研究(2017年第1輯·英文版)
- 西方世界中的社會主義思潮(居安思危·世界社會主義小叢書)
- 西方世界中的社會主義思潮
- 全球正義:國家主義與全球平等主義(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失序時代
- 美國在阿富汗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