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500強資深培訓經理人教你做培訓管理
- 陳銳
- 2401字
- 2019-09-18 18:50:37
五、培訓如何學以致用
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個體學習與組織學習的區別。培訓顯然屬于個體學習的領域,而問題解決和組織績效提升則是組織學習領域的問題。彼得·圣吉有句話說明了個體學習和組織學習的關系:“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雖然個人學習并不保證整個組織也在學習,但是沒有個人學習,組織學習無從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個人學習是組織學習的基礎,組織學習導致組織績效的改善,但是個人的學習并不必然會產生組織學習的改進,自然也就不會必然導致組織績效的改進。簡單來說,個體學習是組織學習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而組織學習的結果反過來又會影響個體學習。
前人的研究也說了,個體學習和組織學習的方向一致,個體學習才會有效。個體學習的知識只有在廣泛傳播并形成內部共識后,才會轉化為組織學習。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中提到,個體學習要經過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分享心智模式、團隊學習等過程才會轉化為組織學習,從而提升組織績效。
你可能要問,說了這么多高大上的東西,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讓個體學習真的促進組織學習,從而提升組織績效?
其實,以上問題用我們常用的話說,就是如何學用結合的問題。怎么做到學用結合?個體學習是無法直接轉化為組織學習的。它需要一個聯結機制,將個體的學習成果與組織中的問題解決結合起來,這個就是團隊學習。說到這兒,你可能開始有些明白了,也可能更糊涂了。團隊的學習又該如何進行才能發揮聯結的功能呢?
我們要談談個體學習、團體學習、組織學習都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及都有些什么樣的方法去進行。
個體的學習方法,相信每個人都很了解。讀書看報是一種,與人交流也是一種,培訓則是企業里面常用的方法。個體學習的結果就是對新知識的掌握。
組織學習方法則有很多,學者Fulmer1998年作了一個總結(如表1-1所示)。
表1-1 組織學習的工具

這一看,是不是其實我們平時一直在進行組織學習?組織學習的工具也都是問題解決工具,組織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只不過組織學習中的第四類工具很高級,我們平時用得很少而已。而組織學習的結果則是帶來新的知識、組織績效與能力的改變。
我們想想,怎樣將個人的學習方法與組織的學習方法融合到一起?前面已經說了,當個人的學習與組織的學習目標一致時,個人學習的成果就會轉化到組織學習上去。組織學習的目標是什么?當然是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能力和績效,最終實現戰略。而企業為什么要安排員工學習?也是因為要解決問題、提升員工的能力。所以,我們就可以找到個體學習與組織學習之間的聯結體——問題(課題)。
當我們以問題為導向,設立課題,圍繞課題的研究解決開展學習時,個體學習和組織學習的目標就統一起來,此時的個體學習就最為有效。許多課題的研究解決是通過組建跨職能團隊來進行的,那么由此,我們可以設立團隊學習小組。團隊學習的結果形成問題的解決方案,產生新的知識,從而反過來對個體產生新的學習要求。而在團隊學習過程中,以上個體、組織的學習方法和工具可以綜合運用起來,使兩者有一個較好的結合(如圖1-4所示)。

圖1-4 團隊學習中,個體學習和組織學習的結合
可以看到,從個體學習轉化到組織學習的過程中,團體學習是個重要的閥門,而控制這個閥門的就是我們業務課題選擇的精準性。團體學習要建立在已有的個體學習成果的基礎上,依托具體的業務課題來開展,形成新的業務方案,在推廣過程中又轉化為員工的培訓需求,形成個體學習內容來源,這樣便形成了一個有效的良性循環。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個體學習就是千日養兵,團體學習就是一時用兵。
個體學習如果需要對組織的績效做出貢獻,就需要依靠團體學習,而團體學習的重要抓手就是問題。由此可以看到,課題的選擇對個體學習成果轉化為組織的學習成果是多么重要!
除了課題,還有一個要項就是,團體構成對象的選擇。如果選的人和培訓的人不一致,個體學習就很難轉化為業務課題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學用沒有結合到一起。
各類學習形成的結果(如圖1-5所示)。

圖1-5 各類學習形成的結果
再回過頭來看今天培訓圈里十分流行的行動學習、績效顧問技術,本質上是組織學習領域的技術,基于團體學習方式,依托具體的課題開展,目的就是改進績效。這里面涉及誰來確定課題,誰來負責組織建立學習團隊,誰來做出決策和應用推廣,誰來做學習方式方法的應用。這些都由培訓部門來負責的難點在于,業務部門是否會接受培訓部門的安排,而且培訓部門是否有足夠的人力去支持?組織學習需要眾多復雜的技術運用,而且涉及多個部門,這些都不是培訓部門能獨立完成的。
所以,不要認為個體學習(培訓)一定會提升組織績效。如果你希望培訓能為績效做出貢獻,那么首先要確定培訓內容是在硬技能領域還是軟技能領域?
如果是硬技能,比如設備操作、技術工藝規范、公文寫作規范等,培訓只要針對受訓對象,完成這些只要被掌握住就能很快地得到應用的知識技能進行訓練,并且隨著受訓對象對這些硬技能應用的次數增加,受訓對象個體的績效也會增加。但如果是軟技能培訓,比如管理知識、商務禮儀、溝通、時間管理等,是績效提升的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需要與其他的一些外部條件相結合才能達到績效提升的結果。此時,可從培訓的組織方式上做出變革,依托具體問題開展培訓,開展團體學習,在尋求解決問題方案過程中來直接體驗所要求學習的內容。
比如,我們可以結合某個課題的研討會來學習會議禮儀與有效會議規則,并要求在會議中應用,或者在研討過程中提供問題解決工具來對新方法新知識進行應用。然而這樣做的難點是:沒有平時的積累,這種事到臨頭的培訓只怕很難找到合適的資源來滿足,還是要依賴于日常的學習與培訓。
當你組建學習團隊時,需要考慮團隊成員是否接受了足夠的與問題相關的知識技能訓練?如果接受了足夠的訓練,那么團體的學習就成為問題解決過程和新知識的產生過程。顯然,這已經不是培訓。事實上,至今還沒有哪一家的組織學習是通過培訓部門推動成功的,大多是最高層決策推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