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監察的理論和體制機制研究作者名: 尤光付等本章字數: 1003字更新時間: 2019-07-22 15:08:32
三 我國行政監察研究的反思
本章的數據顯示行政監察研究的整體狀況與這種判斷是相吻合的,或許還表現得更加突出。經過30年的學術積累,行政監察研究既展現了令人樂觀的一方面,在監察的必要性、獨立性等方面達成了基本共識,又存在不少讓人憂慮和值得反思的地方。縱覽與立法監督、司法監督甚至黨內監督相關的文獻,不難發現行政監察研究的廣度與深度都無法與之相比,構成行政監察主要內容的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和執法監察等往往滲透在腐敗治理、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執法等研究之中。
1.缺乏問題意識
如果說在行政監察研究的早期還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即闡釋“為什么要重建行政監察制度”以及“如何重建行政監察制度”,那么,這一問題意識在隨后的研究中逐漸淡化甚至難以尋覓。行政監察研究問題的缺失并不表明目前的研究已經窮盡了所有的行政監察問題,恰恰相反,問題意識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行政監察研究的指向相關聯的,因為問題的感知、判斷和闡釋離不開研究者對監察過程的感知、探索甚至實踐。我們的研究者卻通常隔離于“真實的世界”之外。這或許與行政監察工作具有較強的保密性等有關,但無論如何都使得我們難以敏銳地建立問題意識及其系統處置路徑。
2.知識增長緩慢
首先,行政監察研究缺乏累積性,全部論文樣本都沒有進行文獻綜述或理論對話,一些文獻雖然引用了前人的研究,并缺乏批判性的審視,沒有考慮其研究與早期或同期研究之間的學術關聯。這表現在行政監察研究成果中充斥著大量重復性研究,研究主題高度集中,研究方法單一,研究貢獻呈現出邊際效應遞減。例如,早在行政監察制度的重建階段,就有研究者提出要重視和保障行政監察的獨立性,至今卻仍然沒有跨越“獨立性”問題的識別階段。其次,行政監察研究知識增長緩慢還表現為缺乏固定的研究主體,論文樣本中很少有研究者是持續的代表,只有兩位研究者在行政監察研究領域發表了3篇以上文章。研究者在不同研究領域研究或不同研究主題中不斷游離,缺乏深入和持續的學術努力,似乎也是我國當前行政監察研究的縮影。
3.研究質量低下
文獻分析表明,行政監察研究基本沒有遵循實證研究、詮釋研究和批判研究各自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質量上都存在著嚴重問題,未能較快地高效地促進知識的增長。在全部研究文獻中,不僅實證取向的研究基本為空白,而且非實證取向的研究也并沒有遵循詮釋研究和批判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監察研究以后宜關注觀察法、實驗法、訪談法、大數據分析、比較分析、量化分析的有效運用。
- 地震行政執法案例選編(2014)
- 道路交通全程精解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大全(2018年版)
- 人工智能法學研究(2018年第1期/總第1期)
- 尋找庇護的藝術?:電影融資與扶持法律制度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注解與配套(第三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 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 戒毒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
- 中國反行政壟斷原理與實務指要
- 公共管理碩士MPA系列教材行政法
- 行政區劃管理條例
- 高校教育懲戒與學生權利保護問題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附配套規定(2015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最新修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