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場視域下的風險傳播:以媒介的生產研究為起點
傳播是信息的編碼、輸出、解碼和反饋,它是“一切社會交往的實質,因此在整個人類歷史中,人類在不斷地改進自身對信息的接受、處理和吸收能力;不斷提高傳播信息的能力、速度、清晰度和便利性;也在不斷更新著在信息傳播的技術和方法論方面的思考。這些努力使得傳播成為社會發展的生產性要素”[1]。為考察這種“生產性要素”到底作用如何,媒介效果研究最先成為關注的重點。效果研究具有它的必然性,正如丹尼斯·麥奎爾指出的:“整個大眾傳播的研究是建立在媒介具有重大效果這一前提之上的,我們每天的經歷都提供了無數(即使有的很微小)媒介影響的事例,以至于我們的頭腦中充滿了從媒介中所得到的信息和觀念。”[2]但隨著媒介研究的發展,不少學者感到有必要研究媒介這種“生產性要素”是如何在臺前幕后“實施生產的”。這樣,媒介的“生產研究”遂成為新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