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陳衡哲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啟示
陳衡哲(1890—1976),祖籍湖南衡陽,出生于江蘇常州的書香門第,母親是著名的畫家,祖母和曾祖母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1]。陳衡哲作為第一批庚款留學的女子之一,于1914年留學美國。在瓦沙女子大學(Vassa College)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后又獲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后在北京大學教授西洋史和英語[2]。陳衡哲學貫中西,教育思想頗為先進,在青年學生中很受歡迎。“五四”運動后,在大學任教期間,陳衡哲曾針對中國當時存在的婦女問題,寫了許多文章,如《復古與獨裁勢力下婦女的立場》《婦女問題的根本談》《女子教育的根本問題》《關于女子教育的幾句話》等,廣泛體現了她進步的女子教育思想。
一 陳衡哲的女子教育思想
(一)論女子教育的目的
1 培養自由、解放的新女性
陳衡哲反對中國傳統教育對女性人格和才能的束縛,她認為舊禮教所倡導的美德,如無條件的服從和無才為德的人生觀等是對女性的奴隸教育。當代女性要想從一個奴隸的地位上升到主人翁的地位,要依靠特殊教育的指導,來認清自己的人格,發展自身的天才[3]。女子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新女性,所謂的新女性應該既是自由的,又是解放的。
關于女性的自由,陳衡哲承認在生理和性心理上,女性跟男性確實存在較大的不同,但在個性權利上,女性應該是自由的。針對當時的時局,陳衡哲認為,不管是崇尚復古的思想還是獨裁的思想都企圖侵犯婦女應有的權利,限制了女性的自由發展。在這兩種勢力下,女性都應該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完全自由[4]。她說:“具體的來說,在我們的自尊自愛,和不違背人類全體福利的條件下,我們在這方面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是這樣的:對于母職,我們但求社會給婦女們一個‘教養子’的教育,和一個盡責的機會;此外一切都要由她們自己決定,不能讓任何權力來干涉到她們的這個神圣領域。”[5]
關于女性的解放,陳衡哲認為,解放的真諦在于心理和人格上解放,而不在于形式上的解放,解放了的女性必是有充分的常識、獨立的能力和自尊的人格,而這些必將通過教育的方式來實現,而女子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培養真正平等和解放了的新女性[6]。
2 使女性的身體、人格和智識得到全面發展
女子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僅是要培養具有廣泛知識的人,而是要培養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和知識豐富的全面發展的健全的女性。陳衡哲把人格教育和身體教育看作是女子教育的根本問題,看作是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的方面。她在《教育與智識》一文中提到:“……教育的最低目標,應該是使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一副……健全身體;有一份……常識充足的做人工具;有一個……堅貞的人格。”她認為知識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人格的培養和身體的鍛煉:“人格的陶冶和身體的鍛煉卻不然,它們的成功卻是完全要靠教育的。”[7]
(二)論女子教育的基本內容
針對當時女子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陳衡哲認為女子教育應從多個領域開展,她提出女子教育應該既包括身體、知識和人格的教育,又包括對一些有天才和志向的婦女進行職業教育。
1 體育
體育是陳衡哲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她說:“……教育的根本,不單在于書本的咿唔,而更在于身體的鍛煉……”[8]陳衡哲針對當時隨著婦女的解放,越來越多的女性表現出參政的傾向,以及當時婦女希望參戰救國的情況,認為當時的婦女,無論是參戰還是參政,首先要量力而行,其次是要有一副好的身體,這樣才有可能擔負起戰場上的繁重的勞作,才能在從政的過程中游刃有余。陳衡哲在其給婦女的文章中提到:“你們要救國,先必須把你們自己的身體鍛煉好……幾曾聽見過病夫能救國的?”[9]她認為即使在和平時期婦女仍然需要鍛煉自己的身體,來擔負起作為一個家庭女性和社會女性的責任。她說:“我們中國的女子,是向來以‘多愁多病’為做才女的代價的,健全的身體,是健全人母和健全人才的基礎,所以我想,假如我們現在能把一般青年女子的體力改良,那么,我想將來女子的任事的能力,是一定能勝過我們這一輩人的。”[10]
2 人格教育
與身體教育和知識教育相比,陳衡哲更加注重女性人格的培養,認為健全的人格是進行知識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人格是做人盡責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健全的人格與婦女的解放息息相關,培養女性的人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懂得解放的真諦,而真正解放的女子必須要有健全的人格。她說:“在人格的一方面,她們至少應該懂得解放的真諦……故一個真正解放了的女子,必是受過相當教育,明了世界大勢,有充分的常識,獨立的能力,與自尊的人格的。”[11]
陳衡哲把婦女的人格教育看作是女子教育的根本問題之一,具體說來,就是通過教育鏟除婦女千百年來遺留下來的奴性以實現對婦女的解放,解除女子的自我摧殘、自我壓迫,克服妒忌、狹隘之心。她說:“我們若不把這個奴性從女子的心之最內角鏟去,鏟得干干凈凈,那么,什么教育,什么解放,什么學問與才能,自由與平等,都是等于癡人說夢了。”[12]所以陳衡哲說:“比知識的增加、技術的訓練,更為重要、更為根本的教育問題,乃是一個人格的教育,一個人生觀的養成。”[13]
3 知識教育
陳衡哲也十分重視女子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認為婦女要想實現自己的生存價值,擔負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應該在體力、人格和才能三個方面加以發展,而才能是基于知識見解的。一個真正解放的人,一個真正全面發展的人,必定是受過教育的人,因而在婦女的教育問題上,加強對婦女的知識教育,培養婦女的才能和見解是實現婦女的生存價值,使之做人盡責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加強對婦女知識的教育也是時代的要求。當時中國處于內憂外患的困擾當中,很多青年女性積極投身于救國救難的浪潮中,而救國救難的前提就是要掌握有力的工具,對婦女們來說,掌握豐富的知識和培養出色的才能之后,再去做大事,才能不至于陷入盲目之中,才能真正經受得起風雨的洗禮。她說:“知識與才能,是你們救國的工具。缺少了它們,即等于以盲導盲,雖然有時可以僥幸成功,也不過是筑屋于沙灘之上,它是經不起風雨波濤的。”[14]所以,她認為知識是女性改造自己和社會的工具,應該加強知識的教育。
4 職業教育
陳衡哲對婦女的職業教育有較為系統的論述,表達了她先進的女子職業教育觀。陳衡哲對“職業”的定義體現了她的大職業觀,她認為:“凡是靠了體力及智力所做的有目的和有成績的工作,都可成為職業。”[15]為此,她主張:
(1)婦女的家庭事務也是職業
陳衡哲把婦女在家庭中的事務,以及對子女的教養等工作看作是婦女職業的一種。在《婦女與職業》一文中,她根據事實,認為母職是一個女性義不容辭的職責,這是由女性的天性所決定的,即使是一個女性在婚后僅僅把心思放在家庭上,把整理家務和相夫教子看作自己終生的事業,即使她沒有參與到各種社會工作中去,她的勞動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仍然是很大的,甚至超過了某些在社會中碌碌無為的男性,雖然她們的工作和成績一般都只是在暗處,沒有做出讓社會敬仰的卓越成績,但她們的努力構成了男子事業的基礎,同時也是社會文化的基礎,故而,女子所從事的家庭事務仍然是偉大的,仍然可以看作是對社會和文化有巨大貢獻的一種職業[16]。
(2)人文教育與職業教育應并重
陳衡哲針對當時的女性存在母職與社會職業沖突這一事實,提出應該對女性同時進行人文教育和職業教育,以滿足婦女的職業需求。
母職并不是一個卑微的職業,母職對女性來說是他人無法代替的,是大多數婦女的基本職責,所以女性在婚后專心于家庭,同樣應該受到尊重,然而更有一些有才能、有抱負的女性要從事社會職業,這一點尤其應該得到尊重和滿足,這就使母職與社會職業二者產生了沖突,為了解決這種沖突,陳衡哲提出了應該使人文教育和職業教育并重。人文教育即是才干、見識、學問的訓練,是擴大才能、增長見識、加深學問的辦法,可以說是一種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偏重謀生能力的訓練,只有將二者共同進行,才能使有天才抱負的女性既能滿足她們無法替代的母性職責,又能使她們的天才得到發展[17]。
(3)婦女應自由選擇職業
陳衡哲認為,社會應該保證婦女選擇職業的權利。無論女性是以家庭事務為自己的職業道路還是志向在社會中創出一番事業,她們最根本的依據應該是自己的天性和興趣,只有從這個角度出發來選擇職業,她們才可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有所成就,正如她在著作中所說的:“因為我深信,假使每個女子所做的事,是都以她的天性與興趣為憑準的,那么,她的成績是一定不會不優美的。無論她所盡的是母妻的責任,或是公民的責任……她是必能尊重以及享樂她的職業的。這樣,她的成績也就雖欲不優美而不可得了。”[18]
雖然家務與育兒是萬千職業中的一種,但已婚的女子事實上是沒有選擇自己職業的自由的,這是女子教育的另一個根本問題。她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有三種:其一,讓婦女放棄自己的抱負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事務中去;其二,是放棄自己的家庭和相夫教子的母職,投身到自己理想的社會事業中去;其三,是通過女子的高等教育,使得婦女們既能照顧到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又能實現自己的社會愿望。當然,無論是哪種道路,婦女都應該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而解決這一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女子的高等教育[19]。
(三)論女子教育的原則
1 自由發展的原則
陳衡哲認為自由既是教育的目的,同時也是女子教育良好發展的前提。要做好女子教育工作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女子的自由權利和人格問題,只有當女性在教育中獲得自由主動的權利,她們才能在實際的教育活動和將來的職業中有所表現,有所成就。她在《美國女子的大學教育》一文中十分推崇美國女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科目和教員,認為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師生間建立良好的關系[20]。總之,陳衡哲的整個女子教育思想充滿了自由的元素,理性的自由成為陳衡哲女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則。
2 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
陳衡哲雖然不追求女子與男子有完全的、機械的平等,但她認為無論在教育還是人格發展上,女子應該有與男子相等的機會。女子有個性和女性兩種立場,她承認男女之間存在生理和社會職責的不同,故認為男女的絕對平等是將女子男子化,是一種機械的平等,實質上是對女性特質的否定,恰恰是一種不平等。她在《婦女問題根本談》中提到:“我們大家知道,所謂男女平等并不是把女子男子化,乃是要求女子們得到一個發展自己個性和天才的機會,乃是一個與男子平等的機會。”[21]可見,在教育和個性發展上,她主張女子應該有與男子一樣的平等發展的機會。她說:“我們的要求是發展兩重人格(個性與女性)的機會,當然這不是說每一個女子都須受到與男子同樣的教育,或做同樣的事業。我們不要這類數學式的平等,我們所要求的,是一個與男子平等的發展個性的機會。”[22]
(四)論女子教育的方式
在教育方式上,陳衡哲認為不同的女子具有不同的能力和意志,故而應該對不同的個體進行不同的教育,而施加不同教育的根據就是她們的天性和興趣,她稱之為“因勢利導”。
陳衡哲提到,無論人文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要根據具體的個人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個體的才能和抱負施加不同的教育,而不可一成不變。對于大部分只想做家庭主婦的女性來說,無論她們才能如何,都要對其施以基本的人文教育;對于一些有抱負同時又有相當才能的女性,應該對其進行足夠的人文教育和職業教育,以滿足她們的職業訴求和社會理想;但對于那些有報國之志卻力量有限的女性來說,就要從認識上教育她們,使她們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特征,進而再施以合適的教育方式。她說:“無論是人文教育或是職業教育,有一件事卻是每個教育家所不可忽視的,那便是教育方策的不能一律。人才比如水,教育比如江河。人才有奇庸的不同,猶如河有天然河和人造河——即是所謂的運河——的不同,所以教育家也應像河工一樣,因才而異其政策的。教育家……的重要格言是‘因勢利導’。”[23]
二 對當代女子教育的啟示
陳衡哲對女性的研究及其女子教育觀,既融入了西方社會中的自由民主和婦女解放的思想,又吸收了中國傳統女子教育思想的精華;在結合了對中國社會女性教育狀況的了解的同時,又聯系了當時的時局。可以說,陳衡哲的女子教育觀在當時具有進步性,對女子教育的認識是深刻而系統的。在今天看來,盡管她的有些思想失去了一定時效性,但她關于女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以及強調女子人格的培養等,至今仍有借鑒作用,留給我們一些寶貴的啟示。
(一)強化對當代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對當代的女性來說,平等和解放的口號早就不是時髦的詞匯了,然而大家對真正平等的含義的理解,對婦女解放的認識,仍然存在較大的偏差。我們今天所談論的平等,有時更多的是說無差別的平等,是一種機械的平等,如果拋開了男女之間身體和心理的差異來談論平等,恰恰是對女性特征和個性的忽視。陳衡哲關于教育機會平等的論述在今天仍值得我們認真品味,女性所想要得到的平等應該是與男子同樣的發展機會。男女在生理上不可能平等,但在人格上卻是應該平等的,個性應該得到尊重。
陳衡哲認為:“女子解放的真諦,在志愿的吃苦而不在淺薄的享樂,在于給予而不在于受取,在自我的上進而不在他人的優待。簡單說來,即是在心理人格方面,而不在形式方面。”[24]由此看來,我們今天的女性朋友仍然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放,特別是在性道德上,部分女性片面地接受了西方性解放的觀念,然而這種所謂的解放缺乏社會責任感,使之完全失去婦女解放的真正內涵。
(二)加強對女性的人文教育和職業教育
“按照陳衡哲的意思,如果女子沒有一種技能,她是無法進入自由平等的世界的。女子生活在一個社會,必須有兩點不可缺少,一是謀生的能力,二是發展天才的機會。首先是要有謀生的能力,謀生尚且困難,談何發展天才呢?”[25]綜觀今日之中國女性,她們獲得進入職場的機會幾乎與男子相同,絕大多數的女子都會進入社會職業中,這樣,社會對女子提出的技能要求較之以往更加復雜和苛刻,而女子固有的母職和家庭責任卻絲毫沒有減少,這是由母職的不可替代性所決定的,這樣,當代女性所面臨的母職與社會職業的矛盾更加尖銳,給女性帶來更重的壓力,所以陳衡哲當年所倡導的人文教育與職業教育并重的教育觀點在今天尤應得到重視。通過對新時代女性進行的人文教育,以完善其獨立人格,增加她們的常識和培養其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使她們具有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妻子所應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對女性進行職業(這里的職業應該包括家庭事務)教育,提高婦女的職業技能,使越來越多進入社會職場的女性具備職業的基本要求,能夠在現代職場的強大壓力下游刃有余,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職業抱負,并因而更容易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
(三)注重對女性健全人格的培養
中國當前的教育仍然是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提高,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已提出多年,但把對學生人格的培養作為教育目標的還不多。而陳衡哲認為,培養健全的人格是進行知識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據人格心理學和人格教育論的研究,人格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完善的人格可以使個體具有無畏的勇氣、堅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情商,而完善人格的發展是教育的宗旨[26]。據此陳衡哲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也是進步的。所以,中國當前的女子教育應該更加重視對女性健全人格的培養,把人格教育作為教育的考察目標之一,甚至可以放在智力教育之上作為現代教育的首要目標。在當代,教育應當促進個體的身心、智力、審美、責任感和精神價值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而體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指標就是人格,所以人格的培養應該放在當代女子教育舉足輕重的地位。
總之,陳衡哲的很多文章對當時女子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其女子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散文隨筆《衡哲散文集》中,這些文章一般是與青年朋友們的談話以及針對當時的一些思潮和社會制度而寫的散文隨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結合了當時的社會實際,把理論放在實踐中去驗證,因而帶有很大的思辨性和科學性。陳衡哲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后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她對西方先進的女子教育思想和中國的社會現實有透徹的認識,因而她的女子教育思想在當時是較為先進的,就是當今看來,許多觀點仍有借鑒作用,值得研讀和學習。
(原載《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作者張艷雷、杜學元)
[1]江淼:《陳衡哲傳》,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頁。
[2]陳衡哲:《陳衡哲早年自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頁。
[3]陳衡哲:《復古與獨裁勢力下婦女的立場》,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02頁。
[4]陳衡哲:《復古與獨裁勢力下婦女的立場》,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01頁。
[5]同上。
[6]陳衡哲:《婦女問題根本談》,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200頁。
[7]陳衡哲:《教育與智識》,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360—363頁。
[8]陳衡哲:《國難與智識界的婦女》,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27頁。
[9]同上書,第135頁。
[10]陳衡哲:《婦女與職業》,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72頁。
[11]陳衡哲:《復古與獨裁勢力下婦女的立場》,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03頁。
[12]陳衡哲:《女子教育的根本問題》,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77—178頁。
[13]同上書,第185—186頁。
[14]陳衡哲:《國難與智識界的婦女》,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36頁。
[15]同上書,第147頁。
[16]陳衡哲:《婦女與職業》,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52—153頁。
[17]同上。
[18]陳衡哲:《婦女與職業》,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76—177頁。
[19]陳衡哲:《女子教育的根本問題》,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83—186頁。
[20]陳衡哲:《美國女子的大學教育》,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386—387頁。
[21]陳衡哲:《婦女問題根本談》,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203頁。
[22]陳衡哲:《復古與獨裁勢力下婦女的立場》,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09—110頁。
[23]陳衡哲:《婦女與職業》,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166—167頁。
[24]陳衡哲:《婦女問題根本談》,載陳衡哲《衡哲散文集》,開明書店1937年版,第204頁。
[25]熊賢君:《中國女子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0頁。
[26]田慶國、李曉靜、李洪珍:《人格教育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