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書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現實背景下,基于中國金融體系的內在脆弱性和諸多運行風險,以金融危機傳染效應理論、金融風險預警理論為基礎,同時運用向量標準化、熵權法、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因素分析法、乘數合成歸一法、數據插值法、信號燈顯示法、自回歸模型、多元Logit模型等方法從多學科、多工具、多角度深入研究了中國金融風險預警問題。具體研究思路是:

(1)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提出本書研究的目的、理論意義以及現實意義,并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和述評,在此基礎上找出本書可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2)通過對金融危機的傳染渠道、金融危機傳染效應以及中國金融體系運行中的金融風險進行剖析,設置中國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并利用數據插值法對中國歷史經濟數據進行標準化評分和運用信號燈顯示法對本書所設置的中國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進行驗證分析,得出本書所設置的金融預警指標體系能夠有效地對中國金融風險程度進行事后驗證,符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際情況的結論。

(3)在比較當前主流預警方法優缺點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預警模型——Logit模型。構建了度量中國金融風險的金融風險壓力指數,定義模型因變量。運用KLR法剔除掉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中噪聲—信號比率大于1的指標,選取預警能力強且綜合權重高的預警指標作為預警模型的初始解釋變量。構建并比較二元Logit模型和三元Logit模型的回歸結果,預測中國金融危機的擬合優度以及檢驗三元Logit模型的穩健性等內容,表明三元Logit模型在預警金融危機、給出正確預警信號方面要比二元Logit模型更加優越。進一步運用三元Logit模型對中國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金融風險程度進行預警,結果表明在此期間中國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很小。

二 研究方法

1.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相結合

金融風險是一種宏觀金融狀況,對中國金融風險分析不僅涉及中國所處的國際金融環境、中國金融體系中的金融機構,還涉及金融市場參與者、金融市場文化等多種因素。本書不僅對中國金融風險環境和金融體系運行中的風險進行了宏觀分析,還對金融危機傳染渠道以及經濟、金融預警指標進行了微觀分析。因此,本書研究是在宏觀分析框架和微觀研究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的。

2.理論方法與實證方法的應用

在理論方法上,本書綜合運用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理論、管理決策理論、信息經濟學等理論系統地研究了金融危機傳染效應下中國金融風險的生成機制,預警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綜合權重等問題,并結合實證方法對中國金融風險進行預警研究,運用向量標準化、熵權法、AHP法、因素分析法、插值法、乘數合成歸一法、向量歸一法、信號燈法等方法對基礎數據進行科學加工,提供預警數據;系統地比較KLR方法、橫截面回歸方法、主觀概率預測法、人工神經網絡法、Logit模型等方法的優、缺點;采用修正的多元Logit模型、自回歸模型等對中國金融風險程度進行判斷和適時預警。

3.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定性研究是本書理論研究部分的主要思路,但對于中國金融風險預警的研究,本書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具體來看,本書對中國當前所處的國際金融環境、金融危機傳染渠道、金融危機傳染效應以及中國金融體系運行中的風險等方面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進行研究。而在設置中國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度量中國金融風險和選擇模型解釋變量等方面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如KLR方法、修正的多元Logit模型、自回歸模型等以保證本書的研究更加細致深入,研究結果更加精確。

4.動態與靜態比較分析方法相結合

本書是從金融危機傳染效應的角度研究中國金融風險預警問題,隨著時間、環境的不斷改變,中國金融風險程度也會不斷發生變化。運用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比較分析方法對中國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金融風險預警方法進行不斷創新,準確地描述中國金融風險,并選擇適合中國實際情況和預警能力優秀的預警模型來構建中國動態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確保中國經濟、金融健康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开封县| 桃江县| 洪江市| 习水县| 三门峡市| 抚顺县| 绥化市| 乳山市| 永寿县| 太湖县| 织金县| 奇台县| 灵川县| 扎囊县| 临海市| 阿合奇县| 鹰潭市| 潼南县| 巴林左旗| 静海县| 卢湾区| 惠东县| 根河市| 太谷县| 汾西县| 岚皋县| 泸定县| 翁源县| 勃利县| 千阳县| 扬州市| 深水埗区| 观塘区| 汉阴县| 驻马店市| 盐城市| 石阡县| 宝坻区| 汕头市|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