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融風險預警研究
- 王小霞
- 1619字
- 2019-09-06 18:11:00
第二節 研究意義
當代金融危機的傳染效應已經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刻,給各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嚴重危害也比歷史上任何時刻都要強烈。研究金融危機傳染效應和中國金融風險預警問題是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能有效預防金融危機發生的重要舉措,對促進中國經濟與金融健康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 理論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頻率越來越高,破壞性也越來越大。金融危機直接阻礙了危機發生國的經濟增長,它造成的間接損失更是無法衡量。中國當前還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基本面發展不健全。中國金融體系還很脆弱,隨著金融危機傳染效應的不斷增強,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本書的研究對促進中國金融體系健康運行,防范中國金融風險轉化為金融危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1)研究金融危機傳染效應和金融風險預警問題是目前國際金融理論領域中的熱點和重點前沿課題。學術界關于金融風險預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從金融危機傳染效應視角對金融風險進行預警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理論體系還不夠成熟,亟待研究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金融風險預警理論體系,并在該理論體系指導下對中國金融風險進行有效預警。本書從金融危機傳染效應視角對中國金融風險預警展開深入研究具有較大理論拓展空間。
(2)目前國內關于金融風險預警的實證研究方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選取、預警指標體系權重設定、度量金融風險以及金融風險預警模型構建等方面還不夠健全。大多屬于直接借用國外已有研究成果對中國金融風險及預警進行定性分析,關于實證方法的研究還不充分。本書構建了度量中國金融風險的壓力指數,綜合主觀層次分析法和客觀熵權法的優點設置了中國金融預警指標體系,運用了修正后的Logit模型對中國金融風險進行預警等實現了方法上的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3)中國金融風險預警和危機管理理論還不夠健全和成熟。危機管理理論主要側重于研究危機事件的事中和事后應對措施以降低危機發生損失。但金融風險預警理論則強調對風險進行事前防控,通過對金融風險建立切實有效的預警可以事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有效抑制金融風險轉化為金融危機。開展這項研究可以豐富并完善中國金融風險預警和危機管理理論體系,為中國金融風險預警理論和危機管理理論進一步創新提供研究依據。
二 現實意義
研究金融危機傳染效應和中國金融風險預警問題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是中國經濟體制轉型和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必然要求。金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金融業深化改革的成功與否關乎中國經濟能否健康發展。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形勢下,中國金融體系運行中的風險正不斷增大。為了保證中國經濟、金融健康快速發展,必須找出金融危機傳染到中國的傳染渠道并針對這些渠道設計相應的預警指標,積極對這些預警指標進行跟蹤和監控,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
(2)是構建和完善中國動態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及時預警中國金融風險的必然要求。金融安全是保證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應該做好對金融風險的有效監測和預警,充分發揮動態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預警功能。幫助金融監管機構從危機發生的事后發現和補救,轉向危機發生的事前預警和防范,降低金融風險對中國金融體系帶來的嚴重危害,有效提高中國當前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金融風險控制和監管效率。
(3)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國內經濟已逐步融合到國際經濟中,危機四伏的國際金融市場對中國金融安全無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增強和抵御外來金融危機的沖擊能力,尤其是防范金融風險增大,防止金融風險轉化為金融危機已成為中國最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因此,研究金融危機傳染效應和中國金融風險預警問題,可以確保在其他國家金融危機發生時,中國能夠制定有效政策和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或減緩金融危機傳染效應在中國的發生,并抑制金融危機通過中國向其他國家進行傳染。這對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