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島”氣候與海派氣質:“孤島”時期藝術期刊研究:1937-1941
- 游溪
- 406字
- 2019-09-21 04:07:18
第一章 “孤島”藝術期刊與海派文化概述
上海這座城市,自1843年正式開埠[1]以來,就逐漸成了整個中華大地的現代化文明發祥地。尤其是1927—1937年,這段時期后來被很多人稱為上海灘的“黃金十年”。因為那時候的上海,因其獨特的租界背景和地理資源,用海納百川的姿態,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傳播著世界各國的聲音;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創造著上海都市的繁榮。但是,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上海逐漸從一座摩登的海灘之城演變成了一個處在夾縫中生存的戰亂“孤島”。在炮火紛飛的惡劣環境下,大批藝術家、知識分子逃離上海,同時,大部分出版公司也紛紛被迫停業,大量刊物更是在無情的戰火中遺失散佚或停止辦刊了。上海灘曾經興盛一時的、以電影雜志為代表的藝術類期刊發行,開始呈現出一片凋零局面。然而,隨著“孤島”空間的逐漸形成,在當時那樣一個特殊而復雜的社會背景之中,仍然有一部分人選擇了留在上海堅守陣地,在黑暗中苦苦地摸索、探尋著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