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企業新媒體傳播的突圍

企業新媒體在傳播層面如何突圍?從內容、社交關系鏈、場景三個角度分析,有以下幾點可供讀者借鑒。

2.2.1 內容

企業在內容方面想占得先機,應先理解以下兩個趨勢。

2.2.1.1 IP化

在內容方面,找一個能讓企業脫穎而出的點,即打造IP。這里的IP不是互聯網連接協議地址,而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比如熱播劇《盜墓筆記》《鬼吹燈》系列,就是熱門的IP,也是優質的頭部內容。打造IP的核心在于講故事的能力,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提出了一個觀點:“智人在演化中偶然獲得的講故事(即描述虛構事物)的能力,是他們稱霸世界的關鍵。”

IP對傳播的影響越來越大,2005年,湖南衛視打造了《超級女聲》這檔選秀節目,成就了一個IP。而頭部視頻網站,比如騰訊、愛奇藝和優酷,紛紛引進電視臺優秀的綜藝節目,如《奔跑吧,兄弟》《演員的誕生》等。它們也在發力打造IP,比如優酷推出了街舞節目《這就是街舞》,愛奇藝也推出了與之類似的綜藝節目《熱血街舞團》。

可以預見打造IP會越來越有價值。同時IP也支持多元化的變現,比如游戲等周邊產業。此前的熱播劇《花千骨》,其同名手游在該劇播出期間多次登上熱門游戲榜單。

2.2.1.2 個性化

隨著信息革命的出現、運算能力的提升和溝通成本的降低,工業革命“大量、集中、無差異生產”內容的概念被顛覆。人們越來越多地追求“對口”的信息。

在《數字化生存》中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描述了一個后信息時代,“在后信息時代,傳播的受眾往往只是單獨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訂購,信息變得極端個人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是“我”,而不是人口統計學中的一個“子集”(subset)。

如今所有這些行為的根據,都是把你當成“個人”,而不是把你當成可能購買某種品牌浴液或牙膏的群體中的一分子。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個性化,但是借助大數據及協同過濾等算法,給每個用戶打上各類標簽,以推薦他們可能感興趣的信息,在這方面今日頭條等應用已經可以做到。

2.2.2 社交關系鏈

在社交關系鏈的維系中,企業在傳播方面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2.2.2.1 1對1的關系維護

1對1的場景分為“企業和用戶1對1”“用戶間1對1”,維護好1對1的關系可以增強用戶參與感。

對于“企業和用戶1對1”的關系維護,可以參考這個案例:日本女團AKB48采用了一種火爆的互動方式,即粉絲可以購買“握手券”和自己喜愛的偶像握手,買一張券大概能獲得一次和偶像說5秒鐘話的機會。

“用戶間1對1”的關系維護,可以通過產品機制的設計實現。情感類賬號“新世相”推出過一系列“48小時交換”活動,例如,2018年春節后它發起“交換開工第一天”活動——用戶回復關鍵詞“開工”即可參與活動,可以隨機匹配另一個用戶,交換開工第一天感受。

圖2-10 新世相“48小時交換”活動

2.2.2.2 1對多的關系維護

在1對多的關系中,重點是找到社交貨幣及KOL進行傳播。

2.2.2.3 多對多的關系維護

在多對多的圈層傳播中,除了找到本圈層的KOL,還需要找到可跨圈層的KOL。

2.2.3 場景

企業是否可以在場景中占得先機取決于以下三個要素。

2.2.3.1 匹配

企業的動作需要和用戶的場景匹配,簡單而言,就是在正確的時間點接觸用戶。

很多雞湯及情感類賬號選擇晚上9點以后發文,比如“胡辛束”選擇每晚22 : 22發。其中就考慮了場景因素,因為人們白天將重心放在工作上,晚上才會靜下心關注情感方面的訴求。

再舉一個例子,我上大學時,有一家化妝品企業在我的母校做地推,但是活動效果很差,該企業負責人找我幫忙。我通過分析發現,這家企業每次做地推的時間,都是上午9 : 00~10 : 00,那時學生們都趕著上課,行色匆匆,根本無暇顧及該企業的活動。我建議他們把活動時間改為中午,后來效果好了很多。

2.2.3.2 觸發頻次

場景的觸發頻次,就是用戶可能在該場景出現的次數。

健身房用戶可能一星期只去一次,屬于低頻場景。共享單車的上班族用戶通常早晚上下班時騎車,一天兩次觸發,周末除外,則在一星期內有5天騎行、10次觸發。而微信用戶一天可能要刷五六次,一次看10條信息,這樣一個月可能要看1 500條信息。高頻場景意味著接觸頻次高,存在更多傳播的可能性。

2.2.3.3 沉浸

還有一個要素是沉浸,用戶在某場景停留的時間越長,接收的信息就越多或者更深入,其商業價值的想象空間也越大。

我們對比以下幾個典型場景的沉浸感:朋友面對面的聊天>電影院>手機>電腦>分眾廣告牌>戶外廣告牌。

比起刷刷手機、吃吃東西、想想事情,你跟朋友面對面聊天時,更不容易分心,所以聊天的時候沉浸感更強,信息浸潤的程度更大。同樣看廣告,上班族在電梯上看到廣告牌的沉浸感,比看戶外廣告牌的沉浸感更強烈。因為電梯屬于封閉空間,相比戶外,人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2.2.4 新媒體傳播案例分析

根據以上幾個新媒體傳播規則,我們通過一個具體案例予以分析。

網易云音樂是網易于2013年推出的一款音樂社區App,截至2017年12月,用戶數超過4億。在當時音樂市場的一片紅海中,網易云音樂憑借社區及音樂推薦等功能成功實現了突圍。

2017年,網易云音樂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圍繞品牌的營銷傳播活動,其中3月在杭州地鐵站推出樂評專列活動(如圖2-11所示),馬上引發了大量用戶的圍觀討論。

從內容、社交關系鏈、場景這三個角度,我們分析這個案例。

圖2-11 網易云音樂地鐵樂評活動

2.2.4.1 內容:UGC樂評

網易云音樂的 UGC 內容樂評質量一直很高,很多人因此養成了“邊聽歌邊看評論”的習慣。這次活動的85條評論是從4億條評論中篩選出來的,屬于標準的UGC內容(部分評論如圖2-12所示)。

圖2-12 網易云音樂“音樂專列”部分評論

這些UGC內容以短句為主、一語中的,即使脫離了歌曲環境也能讓人看懂和引起共鳴。當然,紅白相間的設計,更能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2.2.4.2 社交關系鏈:孤獨感

通過“音樂專列”的這些歌曲評論我們發現,很多短評都跟緩解大家的孤獨感有關。比如“理想就是離鄉”講述的可能是“北漂”們的生活狀態,“多少人以朋友的名義默默地愛著”寫的是一種暗戀狀態。

網易云音樂在活動期間推送了一篇文章,這是他們的第一篇10W+文章。

很多網友自發討論或轉發了這篇文章,轉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社交貨幣中“表達想法”的因素,音樂短評幫助用戶緩解了心中的孤獨感。

網易云音樂充分利用了恰當的場景,再加上UGC內容完成了在社交網絡上的引爆。

2.2.4.3 場景:地鐵

這次的場景選擇了地鐵。一方面,因為網易云音樂的很多用戶是白領群體,上下班通常坐地鐵,場景很匹配。地鐵作為城市化的產物,通常是一座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能滿足傳播需要的引爆力。此外,地鐵是最主要的通勤工具之一,保證了接觸的頻次。

另一方面,地鐵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人們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沉浸感強,情緒傳染也會加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手房| 新乡市| 新田县| 昭平县| 枞阳县| 昔阳县| 祥云县| 定南县| 青河县| 隆德县| 西畴县| 江达县| 巴林左旗| 桑日县| 元朗区| 建昌县| 梁河县| 彩票| 高青县| 和政县| 健康| 右玉县| 淄博市| 额尔古纳市| 全州县| 什邡市| 本溪市| 庆云县| 秭归县| 竹山县| 张家界市| 河曲县| 洛隆县| 张家界市| 上栗县| 山西省| 鄂伦春自治旗| 会东县| 张家界市| 舒城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