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著名的化妝品廣告中有這樣一句話:“美麗的女孩有點酸!”原來,美離不開酸,美要有一點酸。酸——即嬌媚、潑俏、性感、放電……凡女人,沒有不希望自己美的。那就要能酸、會酸,酸得恰到好處。
一點不酸不行,酸得太過也不行。太過就成了“酸溜溜”,使人倒牙。做女人的技巧就在于把握這種酸的程度,如同制醋過程中把握發(fā)酵的火候一樣——即行話說的“發(fā)好了做醋,發(fā)不好釀酒”。做醋需先把糧食釀成酒,由酒再做成醋。
所以,凡會做醋的都能釀酒,會釀酒的卻不一定能做醋。酸比辣更難。
既然酸能酸出一種美來,在需要酸而自己又不酸的時候就要人為地制造一種酸——那便是吃醋。愛的特性是懷疑和輕信。連《猶太法典》里都說:“沒有妒忌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妒忌是什么?妒忌就是吃醋,就是發(fā)酸。如此看來,真正的愛情就要經(jīng)常吃點小醋。
于是,吃醋就成了世界上最絕對的一種感情。花花世界,女人吃醋,男人也發(fā)酸,大家一同大吃其醋,醋海興波,酸不溜丟,不亦樂乎!
歷史上曾由于吃醋殺人,乃至發(fā)動了一場戰(zhàn)爭的事例層出不窮……
人活得好好的,愛得熱乎乎,為什么非要自找苦吃?——不,是自找酸吃,大發(fā)醋勁。
這是生存的必須,是愛的必然。天地萬物都存在于一種自然的平衡之中,即“陰陽協(xié)調,相生相克”。一年分為四季,就是大自然的一種調和。正如《周禮》上所說:“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自然界需要平衡,生態(tài)需要平衡,生命也需要平衡。一旦平衡打亂,輕者受傷害,重者被毀滅。不然,天下已經(jīng)有那么多好味道,為什么還非要發(fā)明醋這種酸物質呢?
許多年來,注重保健的人就一直在醋上大做文章。八十年代之初,全國從南到北興起一陣大喝“一號飲料”的熱潮。傳說此飲料最早是由中央機關為保健而發(fā)明的,故稱“一號飲料”——其實就是往雪碧里兌醋。這畢竟有些麻煩,成本也較高,普通家庭難以長期堅持,于是就改成了“每飯一勺醋”。
眼下最時髦的健身術是“每日三口:一口醋,一口芝麻油,一口葡萄酒”。現(xiàn)代人不管想出多少健身養(yǎng)生的絕招,總是離不開吃醋這個基本點。
但我長時間以來對醋都沒有好印象,因為小時候的一次吃醋吃怕了。那是得了瘧疾,怎么也治不好,人被折騰得走了形。后來母親聽來一個偏方,買來兩根油條,倒了半碗醋,讓我早晨起來坐在門檻上,吃一口油條喝一口醋。油條本來是我平時饞出口水也不能經(jīng)常吃得到的好東西,沒想到跟醋混著一塊吃就不是味兒了,比任何藥湯子都更難下咽。母親手拿笤帚疙瘩站在眼前,使我不敢糊弄……奇怪的是受過那次罪之后,瘧疾果真好了。
醋發(fā)明于春秋時期,最早是當藥用的。戰(zhàn)國時代的名醫(yī)扁鵲,就用醋“理諸藥、消毒”。到明代醫(yī)圣李時珍修撰《本草綱目》時,已經(jīng)收錄了二十多種用醋的藥方。但現(xiàn)代人不得不吃醋,是因為入口的食物中堿性物質增多了。比如許多人每天都離不開的茶,就屬于堿性。而人的身體本身必須維持酸堿平衡,才能和諧融洽。所以醋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東西。
目前的科技手段能夠檢測出醋能殺菌、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供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故而醋廠的職工輕易不感冒,得癌癥的也很少。因為做醋和吃醋又不一樣,他們天天“泡”在醋里,呼吸的是醋,眼睛看的是醋,鼻子聞的是醋,皮膚接觸的是醋。冬天預防流行感冒的一個偏方,就是往鐵鍋里倒二兩老醋,放在爐火上熬干,讓空氣中充滿醋香,消毒滅菌。前不久非典肆虐,醋曾脫銷一時,家家煮醋,酸氣薰薰。
看來,注重養(yǎng)生的現(xiàn)代人,非得經(jīng)常把自己“泡”在醋缸里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