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人馴馬不足為奇,馬馴人就有點不同一般。實際上在人馴人不能奏效的時候,求助于馬往往會有奇效。前幾年有一本英語暢銷書《馬語者》,講的是人與馬溝通的故事,通過救一匹馬實際上是在救一個姑娘,救一個家庭,乃至影射可以借助動物拯救現(xiàn)代人的心靈。
這本書在哲學和心理學上的意義遠遠大于其文學價值。美國科羅拉多州監(jiān)獄不知是不是受了它的啟發(fā),用馬來幫助改造犯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犯人一般都對管理他們的監(jiān)獄人員懷有抵觸情緒,疑心大,戒備心強,甚至懷有一種莫名的憎恨,不愿意溝通,對馬則不會。于是,監(jiān)獄就讓犯人馴馬。
通過馴馬,犯人無一例外地都愛上了馬,白天馴馬,晚上閱讀馴馬的書籍,看有關(guān)馴馬的錄像資料,簡直入了迷。馬實在是一種可愛的動物,母馬懷胎十一個月才生小馬駒,每胎只生一個,比人還金貴,天生就懂得優(yōu)生優(yōu)育。農(nóng)民管馬叫“大牲口”——這一個“大”字足以突出了馬的高貴和靈性。歷史上良馬救主的事不勝枚舉。馬越通人性,人越通馬性,人就越感到馬的善良和值得信賴。犯人們在一種自視優(yōu)越的感覺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馬對他們的教育。犯人從馴馬中體會到任何管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懂得了無論是與人還是與動物溝通都是一種技巧。他們有了責任感,有了耐心,生活中也有了一個目標。當他們將來再回到家里和社會上的時候,就會用這種耐心面對生活了。
馬不光成了監(jiān)獄里不說話的管教者,也被一些中學拉去當了“助教”。城市的孩子大都沒有接觸過真馬,學校開設(shè)“生命科學課程”,教他們懂得動物的行為、繁殖、衛(wèi)生,讓他們養(yǎng)出一匹健康快樂的馬。一下子把總是惹是生非的學生,有特殊問題的學生以及天資聰穎的學生都吸引到一起。佐治亞州的西貝因布里奇中學,自從有馬協(xié)助教學以后,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二,缺課率降低了三分之二,公開說“喜歡上學”的學生由過去的百分之二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第一個把馬牽進學校的教師西蒙森說:“這些孩子大部分操行有問題,但是為了能控制五百公斤重的馬,首先必須學會控制自己。這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這是個緩慢的過程,關(guān)鍵是讓每個孩子都有歸屬感。馬只是用來吸引他們的。”(見《讀者文摘》二〇〇〇年九月號)
“只有人類最高貴”的話是人類自己這么說,人類還有一句話叫做“卑賤者最聰明”。以前是人類使用、虐待和獵殺動物,現(xiàn)在該輪到接受動物的調(diào)教了。這不是退化,而是一種進步,至少證明人類認識到了自己的愚蠢。而動物們也確實變得越來越聰明,學會了跟人類周旋,甚至敢于同人類對抗。不只是馬,也不一定非得在監(jiān)獄里或課堂上,只要留意,處處都有動物教育人的事情。耕牛應(yīng)該說也是最溫馴不過的動物,河南有個二流子似的農(nóng)民,家里唯一值錢的就是那頭牛,沒事卻老拿牛撒氣,打牌輸了錢要打牛,喝了酒要打牛,受了別人的氣也要打牛,有一天耕牛不堪凌辱,回頭頂死了那個二流子。海鷗看上去也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鳥,遼寧瓦房店一個姓張的漁民抓了一只海鷗后,立刻有成千只海鷗飛來攻擊他,在他的頭頂上黑壓壓像一片轟炸機群,叼走了他的帽子,啄傷了他的臉,直到他放了那只被捉的海鷗,攻擊才停止……
俗語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哪!”現(xiàn)在,瀕臨絕境的動物們?nèi)加悬c急了。如果人類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往后可就夠喝一壺兒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