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沒有寫過信?誰沒有接到過信?可誰能一下子說得出信為什么叫信?
信是一種龐大的文化現象,其所以被稱為信是有許多緣由的。最古老的“信”字是,左邊一個立人,右邊一個“心”字,人有心才叫信,人有心才會寫信。送去的是信,實際是送去寫信人的心;對方接到的是信,其實也是接到寫信人的心。
當然,心也會變色、變味、變壞,因此信也有戰書、黑信、誣告信、匿名信……
《說文解字》里說:“信,誠也?!比寮业奈遄值赖麦鹧栽凇叭柿x禮智”之外也還有一個“信”??桌戏蜃釉凇墩撜Z》里格外強調:“與朋友應交而有信”,守信,重信。
所以,當一個人接到一大堆郵件的時候,最想先打開的就是信。在一大堆信里最想先看的,是跟自己關系最親近的人的來信,特別是情書、家書。
也正因為信有如此大的魅力,世界上才有了各種奇奇怪怪的信,而且又因為信發生了無數奇奇怪怪的事情。我國的古代有“烽火報信”、“飛信馳檄”;皇帝調兵的信件是“虎符”,軍事密信又稱“陰符”、“陰書”;還有“鴻雁傳書”、“雞毛信”、“葫蘆信”、“詩信”、“畫信”……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本是一信,竟成了千古絕唱:“夫戎蕭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古代的男人不喜歡呆在家里,或外出征戰,或外出趕考,或外出經商,或云游天下、求道訪賢,或風流浪蕩,想閱盡人間春色……這不免就產生了大量“思良人”、“盼回歸”的書信。空房獨守的棄婦、怨婦們窮其才思,想靠書信打動男人,把他們招回到自己身邊。
《全唐詩話》里記載了一位叫薛媛的少婦,盼夫久不見歸,便親手為自己畫了一幅像,再寫上一首詩寄給丈夫:“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端。已驚顏索寞,漸覺鬢凋殘。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志郎喭鼌s,時展畫圖看。”其夫南楚材見到這封“詩畫信”后毅然返鄉,與才女妻子終老一生。那些沒有薛媛這般詩才和畫才的女人,只要用心思,還會想出其他表達感情的方式。如傳口信、帶東西,在中國盡人皆知的傳情信物是紅豆和梅花。
同樣,國外也有類似的“物信”、“圖信”、“羊尾信”、“聲音信”等等。公元六七世紀,波斯人進攻黑海北岸的西利亞人,這個游牧民族便給來犯者送去一只飛鳥、一只青蛙、一只地老鼠和五只利箭。其意思是警告入侵的波斯人,趕快像驚鳥那樣飛走,像青蛙那樣四散奔逃,像老鼠那樣打個洞藏起來。否則,就只有嘗嘗西利亞人的利箭了!
那時,國與國之間送斧頭就表示宣戰,送煙管則表示求和。人與人之間表示友好、親密、愛情,要送樹葉、樹枝、羽毛、貝殼等等。
在人類的書信中最豐富多彩的就是求愛信或示愛信,又稱情書。同是講一個“情”字,人類講了幾千年,卻沒有講夠,因為還沒有講透。有的講得癡,有的講得智,有的講得巧,有的講得拙,有的弄巧成拙,有的歪打正著,有的靠情書成就了一樁樁美滿婚姻,有的因情書破壞了愛情……
人生有情,信是有情物。研究信就是研究人,“說信”就是在說人之情。通過信的變遷,可看出人類情感的變化,以及表達情感方式的變化。一部人類感情史就藏在信里。
今天,由于電子通訊技術的突飛猛進,信的概念越來越寬泛,容量也越來越大,在“信”的后面加上一個“息”,便呈爆炸的趨勢?!靶畔ⅰ庇辛松虡I價值,也就有真有假,遠不是原來的信的味道了。
信——是人類文明史上偉大的發明,唯愿“信息爆炸”不要把“人心”也炸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