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七年級下)
- 周群 蔡可
- 2184字
- 2020-09-01 18:05:36
松鼠嗑松子10
〔美〕亨利·戴維·梭羅
幾天后我經過一片油松林,和平常一樣,地面上到處是松枝。我注意到一根11英寸長半英寸厚的折斷的松枝躺在兩個松果之間,其中一個松果的枝干還被弄斷了。在離這片小樹林幾桿外開闊些的地面上,我看見三枝松枝被扔在一起。其中一枝只有兩英尺長,上面還結著三個松果。另一枝松枝還要長一些。
這樣,觀察就證實了我的理論。這些松鼠把結著松果的松枝拖到更方便的地方,要么立即吃掉,要么儲存起來。你要看到它們拖拉的樹枝之大,一定會感到吃驚。一個鄰居告訴我,他有一只灰松鼠可以拖動一整束麥穗,它拖著麥穗跳過谷場的壞窗戶,再躥到房頂上,也可能鉆進更高的榆樹里。
你在樹林里看到的絕大多數樹枝都要小些,都是緊挨果球的,這樣扭下來后果球摘著就容易了,運送起來也方便。一般這些樹枝是在秋天被折斷,這時只有少數油松會結果,在樹林里時常會看到繁殖力強的樹木的綠色樹枝撒滿其下的棕色土地。
令人驚奇的是松鼠對它們賴以生存的這些樹木會進行粗暴的破壞。我常想如果這些樹是屬于我的,我會多么氣憤。但這對油松有益,即使它們遭到這樣的修剪。
明顯的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松鼠只把松果帶走。但一只強壯的松鼠也許更愿意一次帶走三個果球和全部的松枝,這樣就免得跑三次。我常看見它們在受到打攪時會扔下松果,有一次我還數到24個這樣新鮮的沒打開的果球,全都被扔在田野里一個單獨的松樹下面,看來它們本是要被運往他處的。
去年10月,我卻沒有和往常一樣看到這樣的果子被吃掉或是剝開。我的結論是大多數果子一定是被松鼠藏在樹洞里或埋在它們住所的地下,也可能其中一些被單獨地埋起來。
想想松鼠們在10月的時候是多么繁忙!在全國每一片油松林里,松鼠都在折枝集果。當農夫挖土豆收集糧食時,他很少想到這場油松林里的豐收,此時松鼠們也在鄰近的樹林里更忙碌地采集果實。
以這樣的方式,松鼠甚至能把松樹種子散播到田野各處。我常看見一個松果單獨躺在田地里,它是被松鼠在去向樹木、山墻或是樹樁的路上扔下的,更常見的是在籬笆邊上,松鼠從樹林里要穿過很長的距離才能達到那里。有時果實在整個冬天都會被埋在雪里,直到雪化讓它們感覺到陽光時,它們的種子才開始傳播。
油松有堅實的莖,直徑常有1/4英寸粗,但沒有那么長,采摘起來比較困難。盡管難度很高,但你看見的躺在地上的每一個這樣的松果都是被松鼠采摘的,上面還有它們的齒痕。它把樹枝弄彎再折斷,幾下就把它和樹干分開了。
松鼠采集好果實后,就坐在籬笆上或其他地方,從松果的根部開始往上啃,它吃完所有的種子,只在頂部剩下幾粒沒籽的。被啃光的果子看上去就像一朵漂亮的花,要用刀刻的話倒需要很長時間。
這種采集和剝皮的事是松鼠家族的拿手好戲。這是它們的強項。我懷疑你能提出任何可修改的建議。也許經過了多年試驗,它們的本能就像我們的理智一樣已經想出了辦法,如果我們也需要用牙齒咬開松果的話。而它們發現松球里有松仁也比我們人類早得多。
仔細看看這是怎么發生的。如果沒必要,松鼠并不探爪、順須,或啃嚙堅硬的松殼。它先把擋道的小樹枝或松針除去(有的時候甚至包括冠部,它就像一個好樵夫一樣先要丈量好空間),再用那鑿子般的利齒整齊地去掉松果的莖部,接下來就容易了。為了更方便,它會把松果放在地上,仔細地看一會兒,好像這不是它的一樣,但也許它是在思考它的位置,在頭腦里把它和以前成百的其他松果放在一起,這樣也許更像是屬于它的。到打開的時候了,它把松果捧在手上,這松果又硬又凹凸不平,用牙齒一咬就能打轉。松鼠就停頓一會兒,也許并不是不知從何下手,而只是聽聽風里的聲音。它完全懂得不能從尖部下手,這樣吃下去就會碰到許多尖刺。如果松鼠吃松子都摸不清方向,這世道就壞了。它完全知道一氣從硬殼處咬下去3/4英寸實在不算明智。聽過聲響之后,松鼠便立刻把果實底朝天一轉,從苞片最小刺最少的地方開始咬起。雖然有果柄,但它們已經被弄得很短,根本不擋事——與松枝之間的連接處恰恰最脆弱——它接下去就咬破最軟的底部,碎裂開后立馬就顯出一排排種子。這樣,它輕易地就剝去了果皮,就和苞片和糠皮沒什么兩樣。它一邊快快吃,一邊轉動果實,你根本看不見它干了什么,除非你把它趕開檢查它沒完成的工作。把這一扔,它又跑向另一根油松枝,直到很多堆苞片和這些有趣的果子留在雪地里。
一百多年前的美國,一位名叫約翰·繆爾的博物學家,用自己的方式熱愛自然,親近野生動物。他描寫自然荒野的散文、書籍和書信膾炙人口,尤其是在加州塞拉內華達山脈的游歷記錄最為引人入勝。約翰·繆爾說:“我可以繼續寫啊寫,寫下一個又一個詞,但是我的目的是什么呢?去看他,去愛他,通過他,通過窗戶,我們去看造物主那溫暖的心房。”這個“他”正是指生活在塞拉地區的自然生靈。這種以自然為友、平等眾生的思想,使得他從不吝惜自己對自然、對動物的贊美之詞。加上他幽默、風趣的寫作風格,那些風景、動物、植物都寫得極其傳神。
他的大部分文字都收錄在《等鹿來》一書中。《等鹿來》描繪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里飛禽走獸的優雅、堅忍和自由精神,以及作者成長過程中與一些更為平常的馴養動物之間的真摯情感,表現了這些動物的生與死帶給他的深沉反思。在這濃濃的愛意之下,也掩藏著繆爾對大自然和野生動物深深的憂慮。在繆爾看來,野生動物在大自然中的自由與美麗,是和人的權利一樣值得珍視的。“畢竟,這世界從來都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約翰·繆爾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