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住宅

八間頭[pe55ke33t???22]

連城常見的較為大型的民居建筑。房子為兩進,上下各兩個房間(共四間),上廳、下廳及左右側(cè)廳,一共八間(廳堂及房間),故名。左右兩旁可延伸加蓋類似建筑,作為兄弟、子嗣分居的住房。一組八間頭建筑就是一個家族聚居群。更大的是“雙八間”,有四廳,八個房間。“八間頭”既有木屋結(jié)構(gòu),也有土木結(jié)構(gòu)。無下廳但有主廳、橫屋的叫作“轎杠屋”[k?i?55k??3vi?35]。

1-1◆羅坊

枋屋[pi??33vi?35]

連城東部、南部的山區(qū),因為取材方便,民居多為因地制宜的木頭房子。以前城關(guān)地區(qū)也很常見。這類房屋,有平房(見圖1-3),也有兩層的樓房(見圖1-2)。木墻,叫作“枋墻”[pi??33tshi??22]。木屋不僅冬暖夏涼、抗潮保濕、透氣性好,還蘊涵著醇厚的文化氣息,淳樸典雅,適合居住。房屋的建筑原料多選用杉木,環(huán)保無污染、結(jié)構(gòu)強度高。缺點是怕火,也怕小孩鬧騰(孩子在木頭房子的二樓奔跑起來,響聲特別大)。年底的時候,這種房子用谷糠加水來搓洗,清潔效果最好。

當?shù)啬疚萁ㄔ斓臍v史很悠久,目前連城縣內(nèi)最早的一些宗祠都是木屋。圖1-2是在姑田鎮(zhèn)下余村拍攝的,這個木屋至今還有人家居住。

1-2◆下余

1-3◆下余

樓[l??22]

土木結(jié)構(gòu)的樓房。因為土質(zhì)不適合的緣故,城關(guān)地區(qū)較少。

1-4◆高地

門樓[m??i22l??22]

門,有關(guān)攔的作用。民間出于美觀、風(fēng)水的考慮,民居的門,可以另外在主建筑一定距離外設(shè)立,這就是門樓。門樓多數(shù)有蓋頂,民間認為在風(fēng)水上有重要價值,有“千斤門樓四兩屋”的說法,其朝向、設(shè)立日期都特別慎重。“門樓都了撇渠”,是用來表示威脅的語句,意思是要掀翻其老巢。

1-5◆下余

老屋[l?21vi?35]

老式建筑,多為明清傳下來的磚木結(jié)構(gòu)的老房子,現(xiàn)在多為宗祠。明清以來,連城縣廟前鎮(zhèn)芷溪村先民先后興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這些規(guī)模宏大的明清時期建筑,被譽為“客家大宅門”。

圖1-6為漁溪公祠,也稱“集鳣堂”,是楊姓祖屋,是祠居合一的復(fù)合式民居建筑。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構(gòu)造,具有四進四直三開間的“九廳十八井”規(guī)模,以上、中、下三廳為主體中軸對稱分布大小房間101間,建有內(nèi)外門樓、雨坪、月池、兩口水井、內(nèi)外文武學(xué)堂和后花園,建筑面積達5356平方米,總占地面積13000多平方米。

1-6◆芷紅

正廳[t???i3t???i42]

也叫“上廳”[???55t???i42],傳統(tǒng)民居的大廳。靠后的那扇墻叫作“天子壁”[t?e33ts??21pio35],一般都安設(shè)了家神主位,前方有個神桌,下方是土主神位。廳的正壁常貼上“天地君親師”字樣,現(xiàn)在“君”也改為“國”了。正廳是擺放供品的地方,紅白大事都在此操辦。凡親長者垂危彌留之際,須移到正廳直至咽氣,方為壽終正寢。

民間認為神桌前禁忌擺放藥品。

1-7◆文地

橫屋[va?22vi?35]

“八間頭”左右兩側(cè)的房子,可以住人,設(shè)置廚房,小廳可待客、用餐。

1-8◆文地

廂房廳[si??33f??22t???i42]

正廳下方左右兩側(cè)的廳,可擺放茶幾,接待客人。也叫“私廳”[s??33t???i42]。

1-9◆文地

廚下[t??i?22ho42]

廚房。也叫“灶腹前”[ts?3pi?55ts?e22]。

傳統(tǒng)的農(nóng)家,廚房內(nèi)還是燒柴火的,擺設(shè)如圖所示。一般有“灶”[ts?5]灶子、“鍋頭”[k??33t???22]鐵鍋、“碗櫥”[va21t??i?22]碗柜、水缸等設(shè)施。因為燒柴火,灶子上方有些部位因為煙熏火燎,久了會比較黑。

客家人的灶子,多數(shù)燒柴火。灶火有時興旺,火苗跳躍,當?shù)亟凶鳌盎鹪谛Α保耖g認為這往往意味著有貴客來臨。

1-10◆下余

老瓦[l?21?o213]

從老房子上卸下來的舊瓦,完整的往往會保留起來,用于豬圈、廁所等不太重要的建筑物上。

1-11◆芷紅

水泥瓦[?i?21ne22?o213]

新式的建筑材料,以水泥、砂漿倒模預(yù)制做成的長瓦,用于覆蓋簡易房等。

1-12◆芷紅

火磚墻[f?21kue33ts?i??22]

與“泥墻”[ne22ts?i??22]土墻相對的磚墻,以前以青磚居多。磚墻結(jié)實,雖歷經(jīng)風(fēng)雨,墻體仍不易腐蝕。圖1-13為廟前鎮(zhèn)豐圖村的青磚房。

1-13◆豐圖

泥墻[ne22ts?i??22]

土墻,即泥水師傅將去除了石子、用篩子篩去渣滓之后的黏土,倒在木墻板之間,以“舂錘”[???33?i?22]夯筑而成的墻體。為了拉緊、鞏固墻面,墻體內(nèi)會加上竹篾。

1-14◆故溪

墻繃[ts?i??22pa?42]

生土夯筑的墻體內(nèi),用于固定、拉緊墻體的一些竹片、木頭等,其效果類似水泥中的鋼筋。

1-15◆豐圖

墻腳[ts?i??22ki??35]

為了防止雨水浸蝕而加固墻體,在底部用大石塊壘成的墻基。

1-16◆下余

圍墻[vi22ts?i??22]

房屋廳堂、庭院外圍的一堵墻,起隔離、防范的作用。“爬墻頭”[p?o22ts?i??22t???22]通常暗指偷盜、通奸等卑劣行為。

1-17◆下余

燕子孔[ie3ts??21k???213]

以木條和竹片編成墻面,糊上“紙腳”[t???21ki??35]紙筋灰,形成一個隔音而不占地的隔墻——“障壁”[t???3pio35],這塊地方也叫作“燕子孔”。

1-18◆有福

店架枋[te3ko3pi??42]

店門板。由多塊杉木板組合而成的活動門墻,上下有槽,外扣里閂。外扣的機關(guān),叫作“門鼻”[m??i22p?i35]。以前的學(xué)徒,早上忙于“下店架枋”,夜里打烊則忙于“上店架枋”。

1-19◆蓮峰

騎樓[k?i22l??22]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筑,其沿街部分二層以上伸出一樓店面一米左右,用立柱支撐,外沿有柵欄圍住,形成內(nèi)部的人行道,其第二層伸出的部分騎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騎樓。這種建筑樣式是華僑從南洋引進的,適合于多雨的南方地區(qū)。在蓮峰鎮(zhèn)、莒溪鎮(zhèn)等地有不少遺留的騎樓式建筑。

1-20◆莒市

大門[t?a55m??i22]

民居的正門。大門是一棟房子的門面,非常重要。民間認為大門的朝向、安裝大門的時辰以及高度、寬度等都有講究,大多數(shù)情況下要割雞祭祀。大門的門釘,要配上五色布(門釘加布可防止鐵釘受潮生銹,也是民間避邪的需要)。構(gòu)成門扇的木板為單數(shù)。

1-21◆培田

八字門[pe55ts???55m??i22]

也叫“雙合門”[s??33h?3m??i22],是老房子或宗祠大門的式樣,大門內(nèi)收,前有臺階。兩側(cè)砌有“燕子孔”[ie3ts??21k???213],可以畫畫,可以雕刻,以青磚做成。門上方有“鰲頭”[??22t???22]或“翹角”[k?i?3k?35]。

1-22◆芷紅

門口碫[m??i22h??21tuo5]

大門前方的門階、步級,多為石頭砌成。依地勢而建,坡度高的比較長;反之,則比較短。

1-23◆文地

半門子[pa3m??i22ts??213]

在農(nóng)村,白天有人在家是不能關(guān)上大門的。農(nóng)戶多自養(yǎng)雞鴨,有時雞鴨在 院中轉(zhuǎn)悠。為了阻攔雞鴨入內(nèi),就在大門上安裝一種小門,不到大門的一半高。這一設(shè)施也有利于通風(fēng)與采光。

1-24◆曲溪

壢門[lo55m??i22]

舊式房子的內(nèi)門,上方常筑成拱形,多為正廳通往“橫屋”[va?22vi?35]廂房的小門。

1-25◆培田

門斗[m??22t??213]

戶樞承放大門轉(zhuǎn)軸的木質(zhì)底座。門斗外側(cè)釘入了“五色布”[?21suo55pi?5],用于避邪、防潮(圖1-26中有三塊)。

1-26◆下余

門環(huán)[m??i22va22]

門釕铞,多由銅制。銅門環(huán)下有門承,也起著敲擊、叩門的作用。

1-27◆芷紅

門閬[m??i22l??35]

門閂,是大門的緊固裝置。其中可活動的橫梁叫作“門閬杠”[m??i22l??55k??5]。求人不成時,城關(guān)人常附上一句氣話:“唔求你家合音你的做~。”

1-28◆下村

飛鰲笡角[fi33??22ts?io3k?35]

在老房子的大門上方的裝飾性構(gòu)件,左右對稱,往上翹起,有四層。

1-29◆中堡

門當戶對[m??i22t??33fi?55toe5]

舊時大戶人家大門口的裝飾性設(shè)施,蘊含男女和合、家業(yè)興旺的祝福。“門當”是門上方往外突出的蓮花柱形(見圖1-30);“戶對”位于門下方(見圖1-31),左右各一,類似石鼓狀。

1-30◆培田

1-31◆培田

四方窗[s??3f??33ts???42]

磚木結(jié)構(gòu)房子的一種木制方窗,其楞條上下直立而無橫梁貫穿。“爬窗子”[p?o22ts???33

ts??213]是通奸的隱語。

1-32◆培田

花窗[fo33ts???42]

大戶人家的老房子,有些比較講究,會選擇一些表示吉祥意義的漢字或圖案來作為窗欞以美化窗戶。宣和鄉(xiāng)培田古民居內(nèi),有很多類似的花窗。

1-33◆培田

葫蘆扃[fi?22i?22kua?42]

葫蘆狀凹凸起伏的窗欞,形狀美觀,在大戶人家的老房子內(nèi)還很常見。

1-34◆培田

釘天井[t??i33t?e33tsia?213]

富裕人家的房子,天井比較講究美觀。天井中間略高,常常用鵝卵石拼成美麗而吉祥的圖案,這叫“釘天井”。

1-35◆霧閣

押塹[o55ts?e5]

連城城關(guān)話“籬笆”的叫法獨特,叫作“塹圍”[ts?e3vi22]或“圍壁”[vi22pio35],而在菜地周圍以上下兩列竹片夾住,關(guān)鍵位置打下幾個固定用的木樁,放入其他木條,攔起一個籬笆,就叫“押塹”。

1-36◆下余

街路[ki33i?35]

墟鎮(zhèn)上的街道,中間是寬大的條石,兩邊鋪就的是“雞卵石”[ki33luo21?o5]鵝卵石。圖1-37為培田的街道,是歷史上“吳家坊墟”留下來的。

1-37◆培田

壢[lo35]

房屋之間比較狹小的通道,叫作“壢”。

1-38◆培田

雞卵石[ki33luo21?o5]

鵝卵石。拳頭大小的河石,多用于鋪建民居路面與 院,起著裝飾的作用。宣和鄉(xiāng)培田古民居內(nèi)有大量鋪就的各類精美圖案。

1-39◆培田

村莊[ts???i33ts??42]

連城全縣有幾百個大大小小的村莊,有的位于中間的盆地、山谷,有的位于東西側(cè)的高山中的平地,多數(shù)是風(fēng)景秀麗的場所。民間認為,村子前要有曲水流淌,后有高山依靠;左青龍、右白虎,則是指左右有低矮丘陵相附;村子也講究出水口,要“煞”[sa35]緊閉。各個村子常見的通名是“地”“坊”“屋”“營”“坑”“漈”“碫”“垅”等。多數(shù)村莊是單姓的,常有祖先卜居的動人故事。有的說祖先挑著孵著雞蛋的母雞,小雞孵出時,就停下;有的說,祖先挑著錢袋子,裝著菩薩,袋子掛在某處取不下、拿不走時,就可安居;有的還說,祖先某地?zé)o意倒插了竹子,第二年生長了,因此是風(fēng)水寶地,可以“落株”[l?3ti?42]定居

1-40◆培田(鄒宏江攝)

1-41◆故溪

青磚[ts?ia?33kue42]

舊時的建筑用磚,多數(shù)是青磚,是用濕松樹枝條點燃生熱來燒制的。

1-42◆培田

紅磚[f??22kue42]

20世紀70年代后出現(xiàn)的一種機制磚,用煤燒成。

1-43◆芷紅

三佮土[sa?33k?55t?i?213]

一種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多以糯米、紅糖、粗砂、石灰等混合做成。用這種方式做出的地板,硬如磐石,結(jié)構(gòu)穩(wěn)定,經(jīng)久不壞。除了用于一般的地板,墓穴內(nèi)室及上方也有人用三佮土來填實。


1-44◆培田

紙腳[t???21ki??35]

紙筋灰。碎紙浸泡漚制,打爛,石灰化好后與其一起攪拌而成,用來粉刷墻壁。

1-45◆培田

舊料[k?i??55li?35]

老屋拆下來的木料。屋梁、椽子等大塊木料往往還有繼續(xù)使用的價值,可稱重出售。不少賣到了廣東等地,有人買去做家具。

1-46◆芷紅

屋背頭[vi?55poe3t???22]

也叫“背頭溝”[poe3t???22k??42],指屋后的水溝。一段時間要做清理,以防暴雨時堵塞,出水不暢。有些后墻上掛一塊木牌,雕有神獸、寶劍,寫著“泰山石敢當”字樣,民間用于鎮(zhèn)邪。

1-47◆下余

門口坪[m??i22h??21p?ia?22]

農(nóng)戶門口的平地,用于休閑、曬谷子等。

1-48◆下村

石磡[?o3k???5]

屋前坡度較大的時候,用大石塊壘砌,以緩沖陡坡、營造平地的一面石墻。墻的上方,可以形成一塊平地。

1-49◆黃崗

水池[?i?21t????22]

在管道大規(guī)模使用后,山區(qū)多從更高的山體去尋找水源,引水到家里來,儲存到水池備用。

1-50◆下余

尾窿涵[muo33l??33h??22]

高出屋面的煙囪。“入年假”[?i3ne22ko5]大年農(nóng)歷臘月二十五起之前要用長長的竹竿往下捅,進行疏通,清掃煙塵,叫作“透尾窿涵”[t???3muo33l??33h??22]。

1-51◆黃崗

尤梁架[i??22li??22ko5]

正梁之外,用于其他廳堂承重的梁架子。因其有點拱形的弧度,故單獨一條也叫“蝦公梁”[ho22k??33li??22],兩條合起來叫作“扛梁”[k??33li??22]。

1-52◆張屋田

屋柱[vi?55t??i?42]

房屋內(nèi)的柱子,多為粗大的杉木做成,其底座叫作“屋柱石”。因為柱子粗大,柱石也就顯得笨重,民間有“屋柱撼地步”一說,形容占地方;也有“乞屋柱般”一說,形容人愚笨而不知變通。

1-53◆培田

挑手[t?i?33???213]

屋檐下承重的木梁,一端嵌在柱子里或埋于墻體,一端伸出托住“桁子”[ha?22ts??213]檁子

1-54◆下村

戶踐[fi?33ts?a42]

門檻,以木頭或石頭做成。當?shù)厝藢懽魍糇帧胺虿睢保髡哒J為本字是“戶踐”,兩個字都符合客家話“濁上歸陰平”的語音對應(yīng)規(guī)律。鄉(xiāng)下不少地方則叫作“門踐”。民間流傳進入陌生人家時,若憂中蠱,在其門檻上踢三下則可破解。

1-55◆有福

夫一[fi?33i35]

屋角木雕的人形裝飾物(圖1-56有三個懸掛著的圖案)。本地流傳,魯班有個徒弟叫作“夫一”,品性“簕刻”[luo55k?uo35]促狹,愛惡作劇且“拉雜”[la3ts?a5]不正經(jīng)。有一次作業(yè)時從屋頂?shù)粝聛砩砉剩敯嗑妥隽怂牡裣瘢瑨煸谏綁ξ蓍苻D(zhuǎn)角處。而今,凡木匠在高空作業(yè),豎起木頭或升梁時,會高聲呼喚其名字用以避邪。山區(qū)很多房屋都有這個裝飾物。此構(gòu)件在其他漢族地區(qū)(山西、浙南等地)則多像魚形,也叫“懸魚”。連城民居的這個人形裝飾,應(yīng)該是從“懸魚”演變過來的。“夫一”為同音字,也有人說成“呼依”[fi?33i42]。

1-56◆高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阿克陶县| 从化市| 开封市| 勃利县| 崇信县| 辽源市| 黄大仙区| 宜君县| 九寨沟县| 谷城县| 富裕县| 崇仁县| 通辽市| 丹凤县| 浏阳市| 惠安县| 曲水县| 永春县| 天等县| 徐水县| 宽甸| 嘉定区| 黄石市| 舞阳县| 达州市| 青海省| 克什克腾旗| 石台县| 郧西县| 南阳市| 福州市| 盱眙县| 龙海市| 左权县| 油尖旺区| 桃江县| 珠海市| 新野县| 调兵山市|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