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化典藏·連城
- 嚴修鴻
- 589字
- 2020-09-01 18:01:41
壹·房屋建筑


連城舊式的傳統民居,多為明清兩代傳下來的,雖經歷風雨,但不少還保留完好,因其規模龐大、形制雅美,民間安排布局講究風水,與自然環境協調,流傳至今,甚至成了著名的旅游觀光點。比如,西部宣和鄉培田村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其著名的“九廳十八井”,一幢幢考究的古民居端坐山邊,至今仍在使用中。北部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鄉——四堡書坊民居,南部廟前有“客家大宅門”——芷溪祠堂民居。如此大規模的民居,古韻猶存,臺階細雨嘀嗒,花窗雕刻精致,天井鵝卵石鋪疊……種種細節再現了房主曾經的殷實富足與對住宅的講究。
東部、西部兩側多為高山區,那些因地制宜,依照“八間頭”[pe55ke33kh??22]方式建造的獨立木屋,簡潔明亮,十分宜居,在靜謐的山林中,構成了美麗的田園山居圖。在賴源的黃宗、白石、莒溪的太平寮,那依坡而建的民房,被人們譽為“布達拉宮”!即便是建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房子,都還是延續傳統,與山水協調,實用而美觀。
山路,有方便路人停歇的路亭;田間,有抵擋風雨的田寮;村口,有設立了神位的屋橋;村中,有安放了祖宗牌位的宗祠;山里,有香火繚繞的神廟……種種巧妙的布局與設施,各得其所,各異其趣。
20世紀90年代以后城鄉興起的“火柴盒”,工業化的無瓦民宅,雖然整齊劃一、簡單實用,但相比較于這些傳統民居,則多數顯得單調笨重,失去了很多風味與美感。由此,那閑云下與青山綠水相互映襯的傳統建筑更值得今人懷念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