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化典藏·連城
- 嚴修鴻
- 894字
- 2020-09-01 18:01:41
三 凡例
(一)記音依據
本書方言記音以蓮峰鎮西康村方言為準,發音人為賴石林先生,1952年生。西康村距離縣政府不到2公里。后期錄音人為錢盛彬先生,72歲,來自蓮峰鎮水南尾村,口音很接近。
(二)圖片來源
本書收錄連城方言文化圖片共計650余幅。照片絕大部分是嚴修鴻2012—2016年在連城縣境內鄉鎮拍攝的,部分照片由梁慶生(付酬拍攝)提供,部分由朱志剛、鄒宏江、黃純彬及羅展陽等友人無償提供。攝影師田凱先生在2017年初到當地拍攝,提供了部分圖片。
(三)內容分類
本書所收連城方言文化條目按內容分為9大類34小類:
(1)房屋建筑:住宅、其他建筑、建筑活動
(2)日常用具:炊具、臥具、桌椅板凳、其他用具
(3)服飾:衣褲、鞋帽、首飾
(4)飲食:主食、副食、菜肴
(5)農工百藝:農事、農具、手工藝、商業、其他行業
(6)日常活動:起居、娛樂、信奉
(7)婚育喪葬:婚事、生育、喪葬
(8)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其他節日
(9)說唱表演:口彩禁忌、俗語諺語、歌謠、山歌、故事
(四)體例
(1)每個大類在開頭先用一段短文對本類方言文化現象做一個概括性的介紹。
(2)每個條目均包括圖片、方言詞、正文三部分,第九章只有方言詞、正文兩部分。
(3)各圖單獨、連續編號,例如“1-1”,短橫前面的數字表示大類,短橫后面的數字是該大類內部圖片的順序號。圖號后面注拍攝地點(一般為村級名稱)。圖號和地名之間用“◆”隔開,例如“1-1◆培田”。
(4)在圖下寫該圖的方言詞及其國際音標。如是一圖多詞,各詞之間用“︱”隔開,例如:火鉗[f?21khe22] |火鍬[f?21tshi?42]。
(5)正文中出現的方言詞用引號標出,并在一節里首次出現時注國際音標,對方言詞的注釋用小字隨文夾注;在一節里除首次出現時外,只加引號,不注音釋義。為便于閱讀,一些跟普通話相同或相近的方言詞,在同一節里除首次出現時外,不再加引號。
(6)同音字在字的右上角加等號“=”表示,例如:“刀架臘=”[t?33ko3lo5]。
無同音字可寫的音節用方框“□”表示,例如:“飯頭□”[pha55th??22khio35]炊帚。
(7)方言詞記實際讀音,如有變調、兒化音變等現象,一律按連讀音記,輕聲調值一律標作“0”,例如:“暖腳尾頭個人”[nuo33ki??55muo33th??22ka0?e?22]婉指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