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外語規劃的若干思考

如果從清末洋務學堂的外語課程設立和廣方言館的開辦算起,中國現代外語教育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程。【1】外語教育為推動私塾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為實現現代化的國家理想,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

百多年來的中國外語事業,主要集中在外語教學方面。國家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外語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漸走入大眾化教育,學生規模、學習動機、教育舉措等都發生了史無前例的變化,大學、中學乃至小學都無不重視外語教學,國民教育體系之外的社會外語培訓也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語學習國度。伴隨著國家的進一步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外語服務等成為社會的新需求,并在有限領域、有限人群中逐漸開始了“有限的外語生活”。有限外語生活的出現,反過來對外語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并將有力推進外語事業的大發展。

預測未來,規劃社會,是人類自古以來都在進行的社會工程。這種在“虛擬現實”基礎上進行的社會理性操作,當今被稱為“發展戰略”或“發展規劃”,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當國家的外語需求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當外語事業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黃金時期,必須系統梳理外語觀念,根據時代特點和國家發展,全方位地做好國家的外語規劃。

一 影響外語規劃的主要因素:國家開放

三十多年來,我國開啟國門,堅持開放,由“本土型國家”正在轉變為“國際型國家”。本土型國家的外語需求,主要在外交和軍事、安全、翻譯等較為有限的領域,培養一些高級外語人才即可滿足需求。國際型國家則不同,它對外語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特點是需要外語服務甚至“外語生活”。國家的進一步開放,中國走向世界會更廣泛更深入;世界來到中國也會更廣泛更深入;并且作為發展中大國,中國還須承擔愈來愈多的國際義務。做外語規劃,首先應考慮國家開放對外語事業的影響。

(一)中國走向世界

外語是國家行走的先遣隊,國家到哪里,外語就應當先走到哪里。過去我國能利用的外語資源,主要是國際上較為通用的語種,今而視之,這顯然遠遠不夠。在多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出國留學、勞務輸出、商貿旅游等國事與民事中,國家需要擁有更多語種的人才。而且,要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減少誤解,減少沖突,就必須用各種語言介紹真實的現代中國。全世界現今有224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應能逐漸掌握這224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將來再延及其他語言。

(二)世界來到中國

隨著中國國際化水平的提高,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工作就業機會增多,外國公民來華學習、工作、旅游甚至定居的情況,定會越來越多,甚至會形成外國人集中居住的小區。一些大型的運動會、博覽會、商貿洽談會、學術會議等,也會來到中國召開。

對中國境內的外國公民的語言服務,將成為中國一項重要的外語事業。這些外語服務,包括公共場所的外語標示,公共交通工具的外語提示,郵政、餐飲、醫療、金融、通信、文化、教育、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外語服務等。對于逐漸形成的外僑聚居區,還需要提供社區性的全套外語服務。

大型的運動會、博覽會、商貿洽談會、學術會議等的外語服務,時間是短暫的,場合是有限的。但是,對來華學習、工作甚至定居的外國公民的語言服務,卻要涉及社會諸多領域,涉及許許多多的外語語種,涉及大批社會從業人員的外語培訓。

我國是外語學習大國,學過外語的和正在學習外語的人數,肯定超過三億人,但是我國卻沒有真正的外語生活。而且外語學習的目的,絕大多數都是“向己型”的,即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等,而語言服務則是“向他型”的。“向己型”的外語學習者,可以是社會的精英,學習的語種是世界上的通用語種;而“向他型”的外語學習者,是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外語語種十分廣泛,周邊國家的語言地位會逐漸重要起來。這種變化會對外語言教育、外語規劃產生重要影響。

(三)履行大國的國際義務

一個國際型的大國,必須有所擔待,負責任地負起國際義務。這種國際義務,首先是參與國際組織和地區組織的工作,參與世界各地的救災、維和、調解、選舉觀察等任務。在這些國際事務中,不僅積極參與其游戲,更要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使中國有更多的國際話語權,使人類能夠更多地從中國理念中受益。這就要求參與國際事務的人員不僅要懂得國際事務,而且要有高超的外語水平。

國際義務不僅表現在一般的國際事務中,而且也表現在國際文化事務和語言事業中。文化是人類心靈的居所,維護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成員的共同義務。語言是文化的基石,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就必須維護語言的多樣性。研究國際上古老的語言文字(如古埃及文字、梵文、拉丁文等),調查、研究全世界的語言與方言,搶救瀕危語言,也會逐漸成為中國語言學家的國際義務。

中國由“本土型國家”轉變為“國際型國家”,會使外語的視野變得無限廣闊。可以說,世界有多大,中國外語視野就應當有多大,全世界所有的外語語種,都應逐漸納入中國的外語規劃。

二 影響外語規劃的另一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絕不僅僅是個技術概念,以其為標志所形成的信息化時代,是繼農業時代、工業化時代之后人類歷史上出現的新時代。信息化用數字技術為人類構筑了一個虛擬空間,并正盡多盡快地把現時空間的生活移入虛擬空間,近二十年來電子政務、電子學務(包括教育、科技的數字化)、電子商務和電子休閑娛樂等電子事務的發展,足以顯示現實空間向虛擬空間遷移的速度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語言大約負載著人類信息的80%,虛擬空間的生活始自語言文字,語言文字的信息化水平,標志著人類信息化的水平。一方面,虛擬空間迅速地把人類的智慧網聚起來,給人類帶來知識與思想觀念的核裂變,從而對人類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工作方式發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信息鴻溝,使一些國家、一些人群被信息邊緣化,造成人類社群之間新的更大的不公平。

除了硬件和技術因素之外,語言障礙是信息鴻溝產生的最重要的原因。外語及外語信息化,在克服虛擬空間的語言障礙、消弭網絡信息鴻溝方面作用顯著。當前中文網絡發展極快,不久的將來可能占有世界網絡的三分之一,中國在世界上將擁有前所未有的話語權,中文的學習價值將成倍增加。即便如此,如果沒有外文,中國將失去三分之二的虛擬世界。中國的外語規劃,必須充分考慮虛擬語言生活。

自動翻譯技術是信息化對外語事業的最大貢獻。自動翻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翻譯的效率與質量,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全民學外語”的局面,徹底解決語言學習能力的有限與外語語種繁豐之間的矛盾。自動翻譯技術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語研究水平,外語學家應更加關注語言信息化的發展,將研究成果積極運用到自動翻譯技術中。當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外語學習和外語服務的效率,已是常識問題,此可不論。

三 外語規劃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了解外語方面的國情

外語應用的現狀及未來的需求預測,是外語規劃的基礎。《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2008年上編發表了《英語熱》《地名牌和交通指示牌中街名轉寫問題》《產品說明書語言文字使用狀況》《醫療文書及藥品包裝用語用字狀況》《北京奧運會語言環境建設狀況》《民航語言文字使用狀況》《青藏鐵路語言使用狀況》《上海世博會語言環境建設狀況》《北京涉外集貿市場語言使用狀況》《外語教育中的小語種熱》《北京奧運會多種語言使用》《外企職場語言生活狀況》《中文菜單英譯規范問題》等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報道了近年來我國一些領域(行業)的外語使用狀況。而且也展現了外語研究的新視點。“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在四五年的工作中切實感到,當前人們對外語國情并不怎么了解,對未來的外語需求分析也很不充分,因此,制定外語規劃的當務之事,是對外語國情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調研。

外語使用是分領域的,外語國情的調研應當分領域(或分行業)進行,了解各領域外語應用的實際狀況,比如涉及多少外語語種,現有多少外語人才,這些外語人才的水平和知識結構如何,當前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等等。并應根據各領域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國際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事業發展,預測外語語種的需求會發生些什么變化,對外語人才會提出些什么新要求,怎樣解決業已存在的外語問題,怎樣應對未來的外語新需求等等。以上情況的加和匯總,便構成了我國的外語國情。根據國情,制定規劃,以保證外語事業能夠滿足國家發展的要求,保證外語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非通用語種

非通用語種(俗稱“小語種”)是當前我國外語教育和外語生活中面臨的大問題。非通用語種的發展,關系到國家在世界各地的順利行走。近些年非通用語種的招生、就業都出現了新氣象,并在專業開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討。但是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

1.非通用語種數目過千,哪些語種是我國急迫需要的,哪些語種只需要放在研究室里?哪些語種需要設置教學專業?應遵從什么樣的語種順序設置教學專業?

2.每個非通用語種專業需要幾名教師?這些教師怎樣把教學同科學研究結合起來,把語言學同其他專業結合起來,把教學同對社會的其他服務結合起來?

3.每個非通用語種專業幾年招生一次、一次招生多少?非通用語種與通用語種的學習怎樣結合,以培養出以一種語言為基礎、兼通多語的外語人才?語言學習與某些專業學習怎樣結合,以培養出“外語+專業”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4.對國家來說,許多非通用語種具有資源儲備的性質。通用語種可以通過市場導向來發展專業,而非通用語種的專業發展在很多情況下要靠政策。國家應出臺何種政策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扶植非通用語種可持續發展?

5.社會各領域須重視非通用語種的應用,不能把使用英語誤以為國際化的標準,更不能把外語的概念外延縮小為英語。對外領域要鼓勵多語并用,比如到巴基斯坦工作的科技人員,應當懂得烏爾都語等巴基斯坦語言,到坦桑尼亞等國的孔子學院作教師的,應懂得斯瓦希利語,到巴西做經貿的,應學點葡萄牙語等等。國內的公共服務領域,應當根據服務對象來選定服務語言,比如東北的旅游業應當有懂俄語的導游,上海的機場可以有較多的日語、韓語服務等等。

(三)翻譯

翻譯是外語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最為重要的外語事業。“全民學外語”并不減弱翻譯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國外文獻的中文翻譯,仍是翻譯的主要領域,為“國際型國家”所必需。仔細想來,外國文獻只有經過翻譯,用本民族的語言表達它的概念、命題和思想推演,才能最終成為本民族的精神財富。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所獲得的新概念新思想,有許多都得益于翻譯。由此可見翻譯對于國家的重要意義。

漢語文獻和中國少數民族文獻,用多種語言向外譯出,是中國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需要加大力度、精心策劃。中國的科技教育,只有通過向外譯出,才能加入國際大循環中;中國的文化理念、價值取向,只有通過向外譯出,才能為世界人民所了解、所理解、所采納。應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進一步謀劃:發展電視、廣播的外語頻道,增加外語報刊圖書的出版,及時翻譯中國的法律和科技、文化產品,用外語撰寫中國的時事政治等,用世界人民習用的語言和樂見的表達方式介紹現代中國。這是當代翻譯事業的國家使命。

書面翻譯加上同聲翻譯和一般口譯,再加上科技翻譯,中國將擁有世界最大的翻譯力量,因此應打造世界最有競爭力的翻譯產業。為此就應當充分尊重翻譯、特別是書面翻譯的價值,在晉職晉級、科研成果統計、勞務報酬等方面給以合適對待。更應大力推進機器翻譯的研究與應用,力爭在若干年內,機器翻譯能夠進入實用階段。

(四)公共服務領域的外語問題

我國公共領域的外語服務,近一二十年在大中城市有了較大發展,但明顯地計劃性不夠、規范性不夠,形象價值大于實用價值。比如地名路牌的外文轉寫、電話問詢的外語使用、產品上的外文標示及其外語說明書等,就存在著不規范、不看對象、不合國際慣例等問題。

當前的公共外語服務,基本上還是理念性的,即自我感覺這是外國人需要的,或是要樹立禮儀之邦的國際化形象。出發點可嘉,但效果不一定好。應當深入進行公共外語服務的科學調查,看來華的外國公民需要哪些方面的外語服務?當前的滿意度如何?應該如何改進?在調查的基礎上,確定哪些行業需要提供外語服務,需要提供哪些語種的外語服務等等。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公共外語服務的行業要求。

為了奧運會、世博會的召開,北京、青島、上海、江蘇、杭州等省市,制定發布了有關領域的英文譯寫的地方標準。在此成果的基礎上,國家應當制定道路交通、旅游、餐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金融、郵政、電信等領域的外文譯寫標準,促進公共領域外文使用的規范化。當前,除了提供英文之外,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還應當考慮俄文、日文、韓文的需求。

公共領域的外語服務,在語言文字的標準上,應當科學處理外文標準與“中國式外文”的辯證關系,在使用上更要協調好外語與母語的關系。

(五)社區外語服務

社區外語服務的話題,還很少聽到國人談論。現實中,在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了外國人的聚居區,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提高,這樣的外僑聚居區肯定會增多。外僑聚居區的外語服務,牽涉到外僑的生活質量和國家安全,在外語規劃時,必須預測在未來若干年內,會在哪些城市出現哪些語種的外僑聚居區,社會網絡怎樣向這些聚居區提供合適的管理和外語服務。

社區外語服務同大型會議的外語語言、公共領域的外語服務有很大的不同。這些社區通行的是外國語言文字,且往往是非通用語種;需要社會網絡提供的是全方位的生活信息;管理和服務人員一般都不是外語專業人員,而是各種社會工作者,多數人都沒有扎實的外語基礎。這是一項有難度、不能一蹴而就的社會工程。

(六)特殊領域的外語問題

軍事、邊防、國家安全等特殊領域,對外語有特殊的需求。需要有軍事、邊防、國家安全等方面良好素質的外語專家,也需要一般從業者具有外語的基本素養。

外語專家可以通過部隊、公安等所屬高校的外語院系培養,更需要與地方外語院系合作。應當建立應急的外語人才庫,以解決稀有語種、特殊任務、緊急狀態時的外語需求。這些特殊領域,有許多涉及周邊語言和跨境語言,如朝鮮語、蒙古語、赫哲語、鄂溫克語、圖瓦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景頗語、傈僳語、獨龍語、傣語、怒語、京語等,可以考慮利用我國的跨境語言人才來解決一些外語需求。

根據軍事、邊防、國家安全的需要,分領域制定最為重要的“關鍵語言”。建立關鍵語言專家庫,組織關鍵語言的民間援助團隊;設置關鍵語言水平標準,編寫關鍵語言培訓教材,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有關人員學習關鍵語言。在這方面,美國當前的外語戰略值得借鑒。【2】

(七)公民外語素養

語言既是國家資源,也是個人發展的資本。歐盟要求其各成員國的公民應當掌握三種語言:母語和外語,另一種語言可以是外語,也可以是本國另一種語言。【3】三語能力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對公民的語言要求。外語能力的競爭,已經成為人才競爭的重要部分。

我國尚未制定公民語言能力標準,但從教育體制設計和現實情況看,是在大力提倡多語:提倡漢族公民具備雙語:普通話加一門外語;提倡少數民族公民具備三語:民族母語、國家通用語言、外語。研究生還要學習第二外語。這表明,實踐上已經把外語看作有文化的中國公民的素養了。

國家富,須藏富于民;國家智,須積智于民。在國際的共識背景下,在國家的未來發展藍圖中,在已有的外語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國家應當明確提出公民的外語素養問題。在扎實掌握母語的前提下,一般公民應掌握或粗通一門外語,提倡學習兩門外語。【4】

公民素養的培養,當在義務教育階段完成。因此應探討在義務教育階段完成一門外語教育。當然,我國同世界上許多國家不同,缺乏外語生活環境,義務教育階段完成一門外語教育,在很多地方都有困難,盡管如此,也不應當放棄這一目標。

毋庸置疑,國民教育體系是外語教育的主體,但是培養公民的外語素養,必須充分發揮非國民教育體系的作用,依照學習型社會的思路逐步構建起外語的終身教育體系。規范社會外語培訓行為,發展外語培訓產業,提供方便學習者的外語課程,通過政策導向鼓勵公民參加外語培訓、特別是非通用語種的培訓。通過社會培訓來保持公民的外語水平,充實國家的外語資源庫存,保障特殊領域、特殊職業、特殊人群的外語學習。

四 結束語

中國是外語學習大國,但卻是外語資源利用的窮國。全世界五六千種語言,較為全面介紹到我國來的語言頂多有百余種,國家能夠開設的外語課程約有五六十種,國家能用的外語只有幾十種,而經常使用的只有十來種。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十分需要的許多非通用語種,人才稀缺。世界上有價值的文獻未能及時翻譯進來。中國的外文雜志少而又少,中華文獻的外語翻出更是薄弱,數量少,語種少,質量也參差不齊。這與國家走出去的戰略十分不相稱。

這種情況,與國家沒有統一的外語規劃、沒有統管外語的機構很有關系。要做好外語規劃,使外語事業能夠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應當考慮國家有一個統管或是協調外語事業的機構。或是在國務院內設立外語局;或是提升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地位,賦予它統管國家語言事務,包括外語事務的職能。同時應當積極研究外語在中國的法律地位,通過法律法規促進國家外語事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國家的外語資源。

主要參考文獻

陳章太 2005 《語言規劃研究》,商務印書館。

付 克 1986 《中國外語教育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高曉芳 2006 《晚清洋務學堂的外語教育研究》,商務印書館。

李宇明 2010a 《中國語言規劃論》,商務印書館。

李宇明 2010b 《中國語言規劃續論》,商務印書館。

束定芳、華維芬主編 2009 《中國外語教學理論研究(1949—2009)》,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束定芳、劉正光、徐盛桓主編 2009 《中國國外語言學研究(1949—2009)》,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 2006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上編),商務印書館。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 2007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上編),商務印書館。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 2008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7)》(上編),商務印書館。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 2009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8)》(上編),商務印書館。

 

 

原載《外國語》2010年第1期


【1】參見高曉芳(2006)。

【2】 參見《(美國)國家安全語言計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2007)、《美國馬里蘭大學語言高級研究中心:為政府服務》(“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2009)。

【3】 參見《歐洲聯盟語言狀況及語言政策》(“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 2006)。

【4】 當然,一些人對外語學習沒有興趣,或者沒有合適的外語學習條件,對這些人也可以不做硬性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阳东县| 巴彦县| 嘉义市| 清原| 肃宁县| 白城市| 宜兴市| 布拖县| 湛江市| 西峡县| 张家港市| 尉氏县| 嵊泗县| 浮梁县| 湖北省| 新建县| 丰宁| 阜康市| 盖州市| 墨脱县| 兖州市| 敦化市| 深水埗区| 元阳县| 利川市| 抚远县| 耿马| 荆州市| 河曲县| 长垣县| 武定县| 深水埗区| 北票市| 温宿县| 巴林左旗| 江达县| 阳泉市| 蒙阴县| 绥德县|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