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公共政策評論(第11卷)
- 岳經綸 朱亞鵬
- 1117字
- 2020-08-27 15:03:19
一、引 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根據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6.34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8.1‰、10.7‰和20.1/10萬,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另外,根據《中國實施千年發展目標報告(2000—2015年)》,我國已經完成聯合國新千年發展目標——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2/3,孕產婦死亡率降低3/4,所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再加上黨和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高度重視和長期投入,我國的衛生總費用呈現快速上漲趨勢。1978年我國的人均衛生總費用為11.45元,2013年增長至2327.37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5.9%。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則從1978年的3.02%增長至2013年的5.39%。
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但是,由于資源具有稀缺性,醫療衛生體系的改革與發展必然會涉及經濟投入的問題。從衛生經濟學視角來看,忽視成本投入,僅用健康指標來評價醫療衛生體系的績效是有缺陷的。因此,只有結合投入與產出兩方面對醫療衛生體系進行分析,才能對其形成更加客觀科學的評價(Garber & Phelps,1997)。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我國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顯著,醫療保障基本實現全覆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但是,無論是衛生總費用還是健康指標,中國與世界上許多中高收入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包括:“到2020年,(中國)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中國)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币獙崿F這個戰略目標,首先要明確與中高收入國家相比,中國在衛生投入和健康產出方面存在多大的差距,以及這種差距是否隨時間而縮小。
本文將從衛生費用和健康產出兩方面對中國與18個OECD國家進行橫向比較研究,并利用1978—2013年的跨國面板數據和面板單位根檢驗方法,考察中國是否在衛生費用和健康指標方面追趕這些OECD國家。18個OECD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德國、冰島、愛爾蘭、以色列、日本、荷蘭、新西蘭、挪威、西班牙、瑞士、英國、美國。選取這些國家的原因主要是從數據完備性方面考慮。此外,這些國家均有相當成熟的醫療衛生體系,其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較高,在健康領域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因此,通過中國與這些OECD國家的追趕研究,可以客觀評價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成效。
本文接下來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論與文獻回顧,第三部分是數據說明與描述,第四部分是研究思路與方法,第五部分是實證結果分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總結與討論。
- 綸扉宦夢:黃景昉與晚明政局
- 地方政府行為對多元主體參與社區養老意愿影響研究
- 臺灣問題與中華復興
- 廣州公共管理評論(第2輯)
- 新常態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探索:四川省高?!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研會2015年年會暨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 共青團與相關團體關系研究:歷史的視角
- 澳門創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法律問題研究
- 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典藏版)
- 整合與形塑:地方政務服務機構的運作機制:J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個案考察(1997~2011)
- 創建“中國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
-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
- 中國話語叢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中國道路與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 現代國家建構:20世紀20年代中國知識界的政制設計及論爭
- 經濟新常態下的社會改革與社會治理(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2015·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