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法語言政策研究(第三輯)
- 李宇明
- 1130字
- 2020-08-27 15:00:45
一、“多語主義”及其核心理念
全球化古已有之,于今為盛。當下全球化的基本動力是經濟。經濟一體化要求資本、勞動力、產品等的自由流動,要求市場、經濟組織、經濟管理和經濟規則的一體化,其極限,就是要求人類一切活動的一體化。全球化帶來了文化大匯聚,大文化仍然遵循“叢林規則”威脅著弱小文化、弱小語言,從而引發了各種文化的沖突,甚至導致戰爭。當前的許多國際沖突,都可以看到文化因素的影子。
全球化要求世界是平的,它就像一臺推土機,沖擊著國界與海關,也沖擊著文化的疆界和人類的生活習慣。面對如此之文化時局,人們的文化意識迅速成長。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類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創造,是人類文明基因的保存庫,是失而不可復得的財富。珍愛文化、尊重文化、保護文化、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已經成為當今的文化共識。文化多元化,可以說是全球化在文化領域的一種“逆向物”,是全球化的伴生物,甚至也可以看作是全球化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征。
語言是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元化,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維護語言的多樣性,在觀念上自覺提倡“多語主義”。多語主義有六大核心理念:
(一)語言平等
國家是平等的,民族是平等的,語言也是平等的。語言平等指的是語言地位上的平等,社會身份的平等;由于語言的“功能狀態”不同,在現實生活中,各語言所發揮的作用是不相等的。就中國的經驗而言,我們強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導性作用,也維護各少數民族語言和地方語言的多樣性。語言平等,實際上是“地位平等、功能互補”,是主導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統一。
(二)全面規劃語言的功能
語言在語言生活中發揮著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的工具功能,也發揮著包括認同在內的各種文化功能。語言規劃既要考慮語言的工具功能,也要兼顧語言的文化功能。
(三)保護語言資源
語言及語言知識、語言技術等,都是重要的資源,是語言資源、文化資源,也是經濟資源。要建立語言資源意識,盡力保護和開發利用語言資源,獲取最大的“語言紅利”。
(四)維護語言權利
語言權利,特別是母語權利,尤其是弱勢群體、少數族裔的語言權利,最應特別關注。
(五)提升國家和個人的語言能力
個人語言能力關系到個人的發展,關系到語言的傳承與傳播。國家語言能力是指國家處理國內外事務所需要的語言能力。提升國家語言能力和個人的語言能力,只有在多語主義的思想背景下,才有可能。
(六)和諧語言生活
減少語言矛盾,減緩或避免語言沖突,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是語言規劃的重要任務。而這一任務,非有多語主義不能實現。
所謂“多語主義”,并不是簡單地承認多語,認可多語,而應包含上述核心理念。“多語主義”及其核心理念的提出,吸納了國際語言規劃學界半個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參考了中國百余年來語言規劃的經驗,目的是解決當前世界語言生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