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傳記研究(第7輯)
- 楊正潤
- 594字
- 2020-08-19 15:17:19
哀悼與西方傳記注33
田 燕 尹德翔
內容提要:西方傳記中的哀悼書寫,既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又具有文學意義,值得探討。不同傳記——他傳、自傳、雜體傳記(含悼詞、書信、日記等),對哀悼事件的書寫,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寫作方式上,都各有特色,值得結合具體傳記作品,做分別而迫近的觀察。
關鍵詞:哀悼 他傳 自傳 雜體傳記
哀悼(mourning,to mourn,to grieve)與傳記有天然的關系。林語堂說,“自傳不過是一篇自己所寫的擴大的碑銘而已”注34,推而廣之,傳記也只不過是一篇“擴大的碑銘”罷了。當代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論述了西方傳記中的哀悼,其《馬克思的幽靈》《友誼政治學》闡述了哀悼與友誼的關系,而《割禮/懺悔》《哀悼工作》分別為哀悼母親、朋友之作。他以哲學家的理論視角論述了哀悼的危險,哀悼的力量及言說死者的悖論,形成了“哀悼政治學”。法國另一位文學批評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哀悼日記》《羅蘭·巴特自述》《明室》從自身的哀悼經歷出發,明確了哀悼的意義,指出了哀悼中復雜的心理過程、明確喪失的艱難等問題。他們對哀悼的討論,都離不開傳記的文本作為背景,這引起了筆者對二者關系的思考。筆者認為,西方傳記中的哀悼書寫,既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又具有文學意義,值得探討。不同傳記——他傳、自傳、雜類傳記(含悼詞、書信、日記等)——對哀悼事件的書寫,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寫作方式上,都各有特色,值得做分別而迫近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