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外圍資本主義
  • (阿根廷)勞爾普雷維什
  • 3579字
  • 2020-08-19 16:39:54

第三節  我的發展思想的演變

我剛才概述的這些思想以及我在后面將要闡述的其他思想,代表著我關于發展問題的思想的漫長歷程的又一個階段。我這方面的思想是在1949年我進入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以前幾年開始的。

在開始階段,世界大蕭條曾對于我的思想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為對付那次蕭條的極其不利的反響所迫,我不得不逐步拋棄我年輕時在大學里接受的新古典派理論。

那次危機的教訓促使我后來對外圍的發展、外圍的巨大外部脆弱性以及與中心的關系等進行思考。

在我面前有著拉丁美洲發展這個廣闊的、幾乎不曾探討過的領域。必須探討它并確定它的輪廓。那輪廓是很不確定的、模糊的,就像發現這個大陸時最新繪制的地圖的輪廓一樣,逐步才精確起來,直至與實際相符。

于是,在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我逐步擴展自己的知識,觀察新的現象。而這樣做又幾乎總是因為需要——有時是無法延擱的——解決一些很具體的問題所促使,并從一批杰出的年輕經濟學家的合作與批評中得到鼓舞。他們大部分是拉丁美洲人,當時正在擺脫那些根深蒂固的教條的束縛。

就這樣逐漸出現了某些理論上的貢獻。這些貢獻中的每一個又都是其他新貢獻的起點。這個進程是漫長而艱苦的,并多次被實踐的義務所打斷。因此,一些思想就逐步沉淀下來并獲得了堅實性,直至在這本書中體現出來。現在是把一種總的發展理論連接起來,它吸收了那些斷斷續續的理論貢獻,并且超出了經濟的常規范圍,以便把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因素結合進來。不這樣做,便不能正確地解釋復雜的實際現象。解釋這些現象首先是為了給體系的改造開辟道路。

在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之后,使我得出這個總的發展觀的主要理論貢獻是哪些呢?現在有必要提及這些貢獻。

我是以下述考慮作為出發點的,即外圍資本主義是依照過去的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格局所安排的世界體系的組成部分。這是附加的、附屬的資本主義,是在先進國家的霸權和市場規律統治下從屬于先進國家利益的資本主義。

這些先進國家的資本主義過去實質上是向心性的,現在仍然是這樣。它的動力盡管是很重要的,但不足以使得外圍能推動自身的發展;外圍在適當的時候應當創造自身的動力,打破過去的那種格局。

為達此目的,外圍必須實行工業化,這就是有意識地去做中心的動力未能自發地導致的事情。

由于大蕭條的緣故,工業化已經蓬勃興起。但是,在拉丁美洲內外引起強烈的抵制。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指出了這種發展的不可避免的要求的合理性。這種要求是和農業的技術進步密切相連的。農業部門因技術進步而使生產率增加得越多,工業化就必然越是強烈。否則,農業價格相對惡化的趨勢會加劇,從而遏制農業的擴展并影響發展速度,對勞動力的生產性吸收也將發生困難。

于是我們努力讓人們懂得,鑒于外圍發展的歷史性延誤,由于資本主義的向心性質,適當地保護新的工業以補償其較高的成本就成為必要。

這就是替代進口原則。內向發展觀念就以這個原則為基礎,因為對拉丁美洲整體來說,當時實行外向發展似不可能。替代是存在于中心的、不利于外圍出口的條件的一種結局。

然而,在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我們也認為,在拉美國家之間存在著相互交換的巨大可能性;最終目的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共同市場。注4擴大市場和競爭將使得成本下降,直至工業具有國際競爭能力。

毫無疑問,工業化是在帶有重大缺陷的情況下發展的。但是,由于工業化,才得以取得高于向中心出口初級產品所能取得的發展速度。實際上,因工業產品成本較高而損失的收入,遠遠小于因經濟的總產值的增長而帶來的收益。

所說的缺陷主要在于過分的保護和工業化的不平衡,鼓勵了替代而沒有給予制成品出口以同樣的刺激。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們就公開地這么說。

與此同時,我們還提出了發展規劃的思想。我們的確并不否認市場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堅持認為,這個機制不能使人預見到發展引起的結構性變化,也不能實現為推動發展所必需的那些變化。因此,增加規劃手段就勢在必行,既是為了提高資本積累速度以應付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防止它的后果。

事實上,積累速度是不夠的,這不僅是由于外圍發展當時所處的初期階段,還由于模仿中心的消費注5和引進了某些工藝技術。這些工藝技術要求更高的資本密度,減少了對勞動力的吸收。注6

這些就是我在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提出的論點。如我在前面說過,是在一批很杰出的合作者的鼓勵和支持下提出的。這些論點曾在拉丁美洲內外受到很多人批評。盡管這些論點是局部的、不完整的,但依然保留著它們的價值。

在初期的那些年月,通貨膨脹也曾引起我的關注。我們抨擊來自中心的貨幣正統派的建議。大家進行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從中產生了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的結構主義論點。但是,我們不善于向正統派提出一種不同的有效選擇。在還沒有徹底深入社會結構的時候,這樣做是不可能的。我們還沒有條件這樣做。

不過,問題還不限于此。在我們的文章中顯然還沒有出現收入分配問題。在我們的頭腦深處甚至還留存著一種新古典派的殘余: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的活力本身會自發地導致分配平等。我們也的確議論過現行的土地占有制度。認為這種制度不僅阻礙著技術進步的滲入,而且自身就造成一種很大的社會不平等,不過,我們的研究也只是到此為止。

在爾后的一些年里,事實使得我們擴展了關于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在196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注7我們果斷地論及了這個問題,承認盡管經過了幾十年的工業化,仍有廣大的社會集團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并探討了這種現象的經濟與社會學的原因。的確,在20世紀50年代所做的分析中,我們在說明不平等問題時曾賦予經濟結構一種重要的作用;然而,那是一種有局限性的觀點,它沒有擴展到把整個社會結構包括進去。那些年中,一種實質上是發展的經濟理論的偏頗觀念在我思想上占了上風注8

這種更廣闊的發展觀使新古典理論未能澄清的疑問顯露出來;然而,我不能繼續我的理論思考,因為在聯合國擔任的新職責使我離開了拉丁美洲。在聯合國的工作中我得以利用在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獲得的知識。就這樣過去了許多年,直至我又重新研究這些問題以及外圍資本主義的其他問題,并理解它的動力。與此同時,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和拉丁美洲經濟社會規劃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們仍繼續從事他們的任務,做出了十分寶貴的貢獻。

現在我在這本書中介紹一下我自己的研究結果。在這篇《引論》的第一部分我曾力圖介紹這方面內容的要點。有一些研究結果我曾在刊于《拉美經委會評論》的文章中做了闡述,并請一些很有權威和洞察力的同事進行了批評。他們的批評使我進一步深化和闡明了自己的思想,直至將它們提煉在這本書中。

在最初的論點中突出了中心-外圍格局。盡管最近這些年中我盡力以批判的態度審查自己的思想,力圖更新它,使之符合于實際中已經發生的變化,同時也吸收他人的思想,但是,我未能放棄我最初的理論革新思想所賴以形成的中心-外圍概念。我認為,這個概念繼續有效,盡管需要繼續努力來吸收一些新的要素,使它有更大的連貫性,并把一些分散的片斷歸納成一種系統的介紹。注9

談談這個理論概念的由來或許有點意思。從我開始成為經濟學家的時候起,我就強烈地感到被經濟的周期運動所吸引。我腦子里塞滿了形形色色的理論,卻弄不明白阿根廷經濟的種種現象。后來,當從世界大蕭條的時候起我不得不在同樣的現實中采取行動時,我感到無所適從。更有甚者,我常常感到,過去學的東西不但不能解釋那種現實,而且還妨礙我去考察它。由此我終于確信,不論是關于工業國的周期的解釋,還是為緩和周期運動并糾正其后果的措施,對于出口初級產品的外圍和剛剛開始的工業化都是不適用的。

經過多年的行動之后,我曾得以退隱并思考我自己的經驗。于是,我確信,在工業國家中提出的那些理論不過是妄圖享有普遍意義。它們有可能解釋工業國家的現象,盡管并不總是令人滿意,但是解釋不了我們這些國家發生的現象。

于是就產生了中心的概念。由一個主要的活力中心把中心的推動力傳遞到外圍。周期性擴張的推動力與收縮運動循環往復地相延續。在經濟的這些起伏運動中,中心起一種主動作用,外圍則起一種被動作用,只不過外圍在周期的下降階段做出的反應有助于恢復中心的活動,從而提供新的推動力。顯然,我任何時候都不曾想要建立一種外圍的周期理論,而只是想抓住一些必需的理論要素加入到總的周期理論中去,使這種理論具有普遍意義。在這些理論要素中時間概念與空間概念具有首要的意義。

不過,現在不是詳細敘述這個問題的時候,而是應當說說我是如何在中心-外圍概念方面逐步取得進展的。雖然資本主義逐漸學會了對周期運動積極地施加影響,但是,歸根到底,周期運動代表了資本主義經濟生長的典型形式。這種考慮自然地使得我給予上述概念一種更加廣泛的范圍,從對波動的考察轉入對發展現象本身的分析。

中心-外圍的理論模式的最初要素就是這樣產生的。這個理論模式后來又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豐富和修改,現在我力圖在這本書中對它加以更新并給它增加一些原先沒有的基本要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浦北县| 临夏县| 治县。| 乌兰察布市| 弥渡县| 甘肃省| 宜章县| 唐山市| 青海省| 龙州县| 土默特右旗| 文水县| 宜章县| 江孜县| 保亭| 阿尔山市| 湟中县| 电白县| 达孜县| 南华县| 公安县| 碌曲县| 滦平县| 崇阳县| 福贡县| 涟源市| 休宁县| 虹口区| 外汇| 镇平县| 平陆县| 中超| 阜城县| 涡阳县| 额济纳旗| 都兰县| 大洼县| 锡林郭勒盟| 山丹县|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