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圍資本主義
- (阿根廷)勞爾普雷維什
- 1637字
- 2020-08-19 16:39:59
第二節 生產過程所固有的貨幣擴張
我們所說的導致需求增長的收入是用什么來支付的?這里就遇到了我們的解釋中的貨幣因素。
在常規理論中這個問題常常是被忽略的,似乎創造貨幣可以和生產過程不相干。
恰恰相反,這種性質的現象是生產增長所固有的。
迄今為止,我們還只是說到,由在連續生產過程中支付的收入引起的需求增加,可以將最終產品吸收。然而這個現象還要更復雜。現在我們來加以說明。
企業借助于貨幣擴張來支付這類收入,包括企業報酬和生產過程各階段中出現的局部剩余。這是包含在體系的正統原則之內的一項活動,并且是根據這些原則所派生的某些規則來進行的。
這種貨幣擴張是與需求相伴隨的,而需求至少必須足以吸收最終產品而不至降價。可是,并非全部需求都立即落到這些最終產品上。一部分需求實際上轉向服務,包括私人服務與國家的服務。于是,相應的這部分貨幣就在服務領域流通然后逐步地回到最終產品領域來。
這樣,企業便把在生產過程中用于支付上述那些收入的錢又收回來。由于生產率提高,這些收入便高于在同一時期生產的產品中所包含的收入。這個差額以剩余相應增加的形式回到企業中來。注19
于是,這樣逐步形成并不斷增加的剩余,不但沒有因價格下跌而消失,而是變成了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它和支付給勞動力的收入以及相應于企業報酬的收入一起,既在產品領域也在服務領域流動。
流動資本與貨幣量
隨著這些現象的產生,貨幣流通量就增長。就我們所考察的這種現象來說,流通貨幣的數量是與企業在連續生產過程中支出的報酬以及企業在各個不同階段提前獲得的局部剩余相一致的。這個貨幣量是連續生產中的產品量或企業的流動資本的對應物。
生產過程延續越長,連續生產的增長速度越高,需要的流動資本與貨幣量增加就越大。
就流動資本而言,一方面會由于新的增加而不斷加大;另一方面又會因最終產品進入市場而減少。就流通中的貨幣量而論,會用于連續生產的增長所要求的新的貨幣增加而增加,又會由于貨幣用于購買最終產品回到企業而減少。注20
所有的資本積累,不論是固定資木還是流動資本,都要求一個相等數量的儲蓄,或者說要求通過一種行動,避免把用作積累的一部分收入消費掉。
那么,流動資本所要求的儲蓄從何而來?正如剛剛所說明的那樣,它恰恰就存在于那些轉向對服務的需求的收入以及暫時未用于購買產品的收入之中。
應當說明的是,在服務領域中,盡管在實物以及技術和職業培訓方面重要的投資具有重要意義,但其中所需要的流動資本不如產品生產過程所需要的那么多。換言之,貨幣擴張是生產過程固有的,在服務領域并不發生同樣的情形;不存在其過程的延續性能與生產過程相比的服務。
有另外一種需求偏離現象,不過它仍包含在產品生產過程之內。這是空間性的偏離。我指的是必須進口的產品,而不管這些產品的加工程度如何。貨幣擴張的一部分用于實現這些產品進口,產品出口國因此而收回其生產過程中付出的收入以及應得的剩余,而產品進口國則減輕了貨幣壓力。另一方面,貨幣擴張由于出口而增加。
總之,為了理解這些現象,必須采用時間和空間概念,即生產過程延續的時間,以及生產過程產生的收入——在轉化為對生產過程形成的產品的需求之前——流動的空間。
貨幣當局的作用
那么要問:由什么東西來保障最終產品的需求與供給相一致?的確不存在任何一種準確的調節機制。至多不過是估量而已。在這種估量中,貨幣當局表現出它在市場規律自發作用中,即處于不利地位的階層的工會與政治權力沒有和在收入分配中處于有利地位的階層的經濟與社會權力對抗的情況下的調節才能。
貨幣當局靠內部和外部征兆指引方向。如果總需求低于總供給,保留最終產品,增加庫存,放寬價格,導致貨幣當局鼓勵貨幣擴張并造成需求的相應增長,或刺激連續生產的增長速度,擴大固定資本投資信貸,或采用其他形式的擴張政策。如果需求過大,物價趨于上漲并出現外部赤字,貨幣當局就限制貨幣擴張。
這些國內價格運動是與國際價格相關聯的。如果國際價格像現在這樣膨脹性地上漲,就給國內的剩余增加提供了更大的余地。這已不是由生產率增長造成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