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經濟學(2014版)
- 《圖解經典》編輯部編著
- 1219字
- 2019-09-26 13:10:12
4 不畏懼分歧說服他人時要用事實說話
面對同一個經濟現象,經濟學家在做實證分析或規范分析時所提出的觀點紛紜多變,這是由于他們的科學判斷有別,價值觀有異。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在許多方面經濟學家也能有一致的看法。
在現實世界中,面對同一個經濟現象,十個經濟學家往往就會有十種或者更多的解釋。經濟學家們提供給決策者的建議往往觀點針鋒相對,那么令經濟學家觀點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呢?概括來說,有兩個基本原因:實證理論的正確程度不同;經濟學家們有不同的價值觀。
科學判斷有差異
四五百年前,天文學家在日心說和地心說之間爭論不休,不久,新的發現證明這種爭論毫無意義,因為日心說和地心說都不正確。
作為還處于年輕期的經濟學也是這樣。許多問題仍然沒有定論,探測的技術在不斷進步,新的理論會不斷被提出來,流派分化,由此帶來的意見不一致也很平常。一個著名的例子是二戰以來以德國為代表的高福利、高社會保障的社會制度,和以美國為代表的低福利、低社會保障的社會制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根源則是兩個國家的經濟學家對社會福利和保障的影響看法不同所致。
價值觀有差異
假如在西部的一個古鎮上,人們每年都得栽種防備風沙襲擊的防護林,以保證鎮上人們的水田不被風沙吞噬。支付樹種、澆樹的水費需要每個人平攤。假設張三每年有4萬元人民幣收入,鎮上征收2000元,也就是他5%的收入。李四收入為1萬元,鎮上征收1000元,也就是10%的收入。就這種征收的公平性而言,注重公平的經濟學家會認為李四是下崗職工,理應減免征收,張三是高級白領,理應增加對他的征收;注重效率的經濟學家會認為張三支付得太多,因為他的收入都是靠辛苦工作得來的,而不是因為吃他爺爺的遺產。
從這個很小的例子就可以證明,對同一個公共政策,經濟學家們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因為實證分析再先進,也不能使人們的價值觀完全統一起來。
事實勝于雄辯
經濟學家在實證分析和價值判斷方面的確存在爭議,但是我們不必夸大這種分歧,因為事實勝于雄辯,實證分析的不斷進步,會對經濟學家們的價值觀帶來沖擊,從而使經濟學家們的觀點趨于一致。
如何面對經濟學家觀點的分歧
經濟學家存在分歧的經濟主張
在指導整體經濟運行的政策方面,經濟學家總是各持己見,難以達成統一。素以“嚴謹、科學”著稱的經濟學在這些方面往往也表現得不太“科學”。

經濟學家一致同意的經濟主張
雖然經濟學家之間充滿分歧,但是不應過分夸大這種分歧,因為畢竟在許多情況下,經濟學家們是可以達成共識的。
主張以及經濟學家的同意百分比:
租金上限減少了可得到的住房數量和質量。(93%)
關稅和進口限額通常降低了普遍經濟福利。(93%)
有伸縮性的和浮動性的匯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國際貨幣協定。(90%)
財政政策能強有力地刺激低于充分就業的經濟。(90%)
現金轉移支付使領取者福利的增加大于等量現金的實物轉移支付。(84%)
最低工資增加了年輕人和不熟練工人的失業率。(79%)
政府應該按“負所得稅”的思路重建福利制度。(79%)
排污稅和可交易的污染許可證優于實行污染上限。(78%)